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倪冰)元宵节距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又称为“灯节”、“元夕”、“上元节”,是古代历法形成的节日。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为什么农历正月十五这个节叫“元宵节”呢?...
水稻养活了一半以上的世界人口,中国是稻作农业的起源地,我们的先人从何时开始驯化野生水稻?最新考古发现:9000年前的中国人已开始驯化了水稻。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专家2010年在浙江省中部的永康市发现湖西遗址。经过两年多的调查工作,他们在这里发现了相当数量的、距今9000年前的炭化稻谷以及水稻小穗轴。而后者是区别野生水稻和驯化水稻的重要依据。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蒋乐平研究员告诉记者,小...
2月1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贵阳某部队捐赠的长征三号火箭模型抵达邓小平故里。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常务副局长范先锋代表邓小平故里接受了捐赠。该火箭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技术最为先进、构成最为复杂的运载火箭,火箭模型比例为1:30,贵阳部队将火箭模型赠与邓小平故里,以表达对一代伟人的无限缅怀之情。
德国人卡尔·本茨于1886年才发明了第一辆汽车,而红绿灯的设置,早在1868年就已经在英国伦敦开始了。就是说,红绿灯的设置,比第一辆汽车的出现早了整整18年。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伦敦议会大厦附近经常发生马车轧人的恶性事故,为了防止议员被街上来来往往的马车撞倒,机械师纳伊特根据伦敦警察总督查德·梅因的建议,于1868年12月10日,在斯敏斯特区的议会大厦附近,乔治大街和...
本报讯(记者胡笑红)全球领先的管理咨询公司贝恩公司昨天连续第五年发布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大陆的奢侈品市场年增长率降至7%左右,不过中国人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购买了全球约25%的奢侈品。 报告称,自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中国大陆奢侈品市场的增速开始放缓,这一趋势在2012年延续,并自10月以来有所加剧。预计2012全年增速将从2011年的30%放缓至7%...
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但这要绝对禁忌以下十二种筷子的使用方法。 ...
图片资料 第152届博恩济慈院拍卖会(Hospices de Beaune)在法国勃艮第产区博恩镇拉开帷幕,此次拍卖创出成交额590万欧元(约合4680万人民币)的历史新高。引人注目的是,今年亚洲买家数目显著增加,至少比去年增长了30%。 中国资本一手缔造的“拉菲奇迹”已悄然破灭,但非理性投资的狂热并未完全退去,只是从“拉菲”转到了“勃艮第”,...
白玉镂雕鹿莲坠 汉 玉鹿 宋 青玉雕独角巨兽 唐 玉羊 以活生生的动物为玉雕题材早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在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新石器文化遗址中都发现了大量玉雕动物佩饰,反映了人类早期和动物相互依存、相互竞争的关系。在随后的历史中,动物玉雕题材越来越广泛,作品越来越多,人们赋予这些动物玉雕...
一是有粗细变化的兰叶描类,如蚯蚓描、蚂蟥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枣核描、橄榄描、战笔水纹描。这一类线描是以丰富的衣纹的曲折向背为体现的一种描法,特点是压力不均匀——运笔中,时提时顿,产生忽粗忽细、形如兰叶的线条变化。这一类线法的代表画家是吴道子。其线的表现力可达到雕塑般的立体感。这一类描法的继承者也有很多。宋代李唐《采薇图》(下图为作品局部)、元代永乐宫壁画以及明代陈洪绶和...
宋代李唐《采薇图》 首先是有粗细变化的兰叶描类,如蚯蚓描、蚂蟥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枣核描、橄榄描、战笔水纹描。这一类线描是以丰富的衣纹的曲折向背为体现的一种描法,特点是压力不均匀——运笔中,时提时顿,产生忽粗忽细、形如兰叶的线条变化。这一类线法的代表画家是吴道子。其线的表现力可达到雕塑般的立体感。这一类描法的继承者也有很多。宋代李唐《采薇图》(下图为作品局部)、元代永...
宋代李唐《采薇图》 □束新水 二是有粗细变化的兰叶描类,如蚯蚓描、蚂蟥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枣核描、橄榄描、战笔水纹描。这一类线描是以丰富的衣纹的曲折向背为体现的一种描法,特点是压力不均匀——运笔中,时提时顿,产生忽粗忽细、形如兰叶的线条变化。这一类线法的代表画家是吴道子。其线的表现力可达到雕塑般的立体感。这一类描法的继承者也有很多。宋代李唐...
在城市和乡村的现代化进程中,急功近利的更新改造,打着旅游开发的名义随意破坏古建筑,已经使中国古建筑遭到极大破坏,让人痛心。近年随着古建筑的减少,古老的记忆正在消失,中华文化的基础日益薄弱。如何有效保护古建筑,延续中华文明的文脉,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古建筑不仅是中国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也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无声的历史载体。众多古建筑、古村落、名人故居,具有历史的、艺术的、科学的文物价值...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