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广州北京路联合书店的外观。记者邱伟荣 摄 百年前联合书店的外观。记者邱伟荣 翻拍 北京路联合书店耗时四年花费500万修旧如旧 潜心营造悦读氛围 建筑文化遗产征集令 81919191 资料可发送至gzlishijianzhu@126.com 为发掘广州更多有价值的老建筑,促进广州建筑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活化,本报发出征集令,邀您一起“挖掘”线索,将有价值的建筑文化遗产...
2013年7月18日,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的专业人员正在实验室中修复马家塬战国墓地出土的车辆金属配件。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摄 近日,一个关于全国馆藏文物腐蚀率超50%的数据,引发公众对馆藏文物安全的关注。 这组数据从何而来?包含怎样的内容?折射出我国馆藏文物保护的哪些问题?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文物局和相关单位及专家学者。 腐蚀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 据国家文物局相关部门介绍,上述数据源自国家文物局2...
2月16日,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厅了解到,2013年冬季,锡林郭勒盟文物局在基层马背文物保护队配合下,会同正镶白旗公安、文化、文物部门在风雪中抢救了一具被盗的彩绘木棺。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向国家文物局报告后,已将彩绘木棺运回锡林郭勒盟博物馆,目前,准备着手开展室内考古清理、文物保护工作。 记者还了解到,2013年,在阿拉善盟、锡林郭勒盟、赤峰市、巴彦淖尔市以及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多伦县,赤峰市巴...
法国《欧洲时报》近期文章称,一百多年前,中国无数珍贵文物流失海外,让“国宝”尽早“回家”成为数亿中国人及不少海外华人的夙愿。即将从挪威回归的圆明园石柱该放置在哪里,引起舆论和媒体的争议,归国石柱不放圆明园放北大的行为也被指未实现“真正的回归”。为何一桩对中国而言的好事,却引来一些“变了味、走了调”的争论呢? 文章摘编如下: 这跟主人公的身份不无关系。事实上,爱国人士慷慨解囊送流失文物回家早已不...
2月14日,《国家文物局2014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正式发布。《要点》分为九个部分、44条,涵盖了文物系统改革、《文物保护法》修订、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七批国保“四有”工作、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博物馆免费开放、统筹文物保护利用等年度重点工作。 《要点》提出了九项重点任务,分别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文物保护法》修订,提升标准化水平;加快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
明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亚洲掀起二战文物申遗热潮。中国南京近日发起第三轮“南京大屠杀历史档案”申遗工作,中韩学者联手抢救文献为慰安妇申遗,日本却希望将“神风特攻队”队员遗书、信件等物品申遗。 南京市委、市政府近日下发通知,明确“南京大屠杀历史档案”将第三次申报世界记忆遗产。南京市档案馆11日公布一批民国南京市政府1937年至1947年档案,共183卷,详细记载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的罪恶...
此次文物回归促成者黄怒波。 圆明园7石柱9月回国 归还方为挪威一博物馆,黄怒波资助对方160万美元 今年9月,根据中国和挪威的一份民间协议,流入挪威的7根圆明园石柱有望回归中国。 促成此次协议的为中坤投资集团董事长黄怒波,他已资助1000万挪威克朗给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并希望后者能将圆明园石柱归还中国。 KODE博物馆负责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该博物馆共有21根圆...
马年伊始,我省文物保护工作有何新进展?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如何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与文物保护的矛盾如何解决?2月17日,2014年全省文物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对新的一年我省的文物工作进行了部署。 申报世遗倒计时 大运河、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同时进行的两项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我省是全国唯一同时承担这两项申报世遗任务的省份。去年,国际遗产专家对我省两项遗产进行了现场考察评估,给予高度...
山西省博物院普查人员正在测量文物,以便于给文物上“身份证”。 国家文物局供图 17日,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做客人民网[-1.20% 资金 研报]文化频道,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介绍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最新情况。 据介绍,去年4月开始,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展开。目前,国有单位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已基本完成,本月起正式开展文物采集认定,并对已有的资源进行导入审核。...
近日,《国家文物局2014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正式发布。《要点》分为九个部分、44条,涵盖了文物系统改革、《文物保护法》修订、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七批国保“四有”工作、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博物馆免费开放、统筹文物保护利用等年度重点工作。 《要点》指出,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重要一年。国家文物局将深入贯彻...
14日是马年元宵节,在河南博物院广场上,一场名为“奔马迎春——中国马文物”的图片联展正在这里举行,不少市民观看展览后感叹:原来,在中国历史上,马发挥了决定国家兴衰的作用。而走进河南博物院基本陈列《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展厅,通过多件和马有关的文物,人们又能感受到,马的发展史还影响了历史进程。 【现场】 “奔马迎春”诠释马事 上午9时,河南博物院广场上,新搭的走廊张灯结彩,一幅幅与“马”相关的文物图...
近日,《国家文物局2014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要点》)正式发布,明确提出发布乡土建筑、工业遗产、名人故居保护利用导则,探索不同类型文物资源的多种利用方式等要求。 《要点》提出,要统筹文物保护利用,强调提升服务社会的水平。今年开展的工作包括:强化博物馆教育功能,提升博物馆展陈水平,推出一批精品力作;开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完善服务监管措施,促进文物市场健康发展;开展新型城镇化中古村落保护利用...
“国内馆藏文物腐蚀率竟超五成?那我们的子孙后代还能看到二千年前的古董吗?家里的宝贝还敢捐给博物馆吗?”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全国文博机构馆藏文物中有50.66%的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对此,有业内资深人士认为,这种说法未免太夸张。而文物修复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许多古董就像年迈的老者,身上有病痛在所难免,而作为“医生”的他们能做的是尽可能延续它们的艺术生命。 有机质文物“伤不起” 有媒体报道称...
2月13日,记者从全区文化文物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共向国家文物局申报108项文物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国家在年终补助内蒙古自治区文物维修、文物安防、博物馆免费开放、珍贵文物征集保护等专项资金近3亿元,自治区财政安排全区文物专项经费5000余万元,自治区文化厅、文物局自筹资金4000万元用于文物保护维修、项目编制、安防工程、可移动文物普查等项目。 记者还了解到,2013年,内蒙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