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正在进行中,而将收纳各地可移动文物信息的“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也将上线。昨日记者获悉,根据河北省已取得的普查数据,我省此次参与国有文物普查的可移动文物总计可能超过百万件,其中石家庄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即将进入实质性阶段,前期摸底将有33万多件可移动文物进行登记和认定。 2012年10月我国启动了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可移动文物是指可收...
一项独特的保护技术让秦俑上的彩绘更好保存,也开始在全国推广。昨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青州工作站近期正式成立。这也是陕西陶质彩绘文物科研基地首次在省外建站。 秦始皇兵马俑驰名中外,秦俑的彩绘保护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针对兵马俑出土后很快发生起翘卷曲造成彩绘层脱落的问题,科研人员研究出聚乙二醇(PEG200)与聚氨酯乳液联用和单体渗透...
[内容摘要] 近日,广州市政府公布了广州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名单,共16个区域,主要位于越秀、荔湾、海珠等老城区。此次公布,意味着正式纳入法律保护的范畴,今后还会结合考古工作的实际情况划定并公布后续名单。 广州市政府近日公布了广州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名单,共16个区域,主要位于越秀、荔湾、海珠等老城区。市文广新局有关专家表示,划定“地下文物埋藏区”主要是为了从文物保护的角度为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并...
《文物保护法》是我国文物保护的根本大法。《文物保护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历史文化遗产等有巨大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当初制定文物保护法的时代背景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文物保护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文物保护的现实需要,比如丝绸之路等线性文化遗存、哈尼梯田等景观文化遗存的保护,现行《文物保护法》中都没有涉及。这些新文化遗存的保护,需要通过立法的形式予以解决。文物保护领域新情况、新...
公元前6世纪的石狮。 公元前3世纪女性造型雪花石膏骨灰盖瓮。 公元前300~325年前的波普罗尼亚的阿斯克斯鹿形陶瓶。 公元前7~6世纪王座上的女性陶骨灰瓮。骨灰瓮在王座上体现了死者崇高的社会地位。 [内容摘要] 《曙光时代—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展》昨天来到广东省博物馆,这是该展览在中国巡展的第三站,也是意大利的伊特鲁里亚文明首次走进广州。展览将带广州市民认识一个真实的伊特鲁里亚人...
文物普查员正在进行信息采集。记者 王 珏摄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内,工作人员正在进行可移动文物普查登记建档。记者 王 珏摄 这是一场“永不落幕的系统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可移动遗产领域开展的首次文物调查,从去年开始,将历时5年,涉及150余万个国有单位,对国宝做一个全面调查。那么,此次国宝大调查最新进展如何?遇到了什么困难?又该如何更好地保护国宝呢?日前,记者来到重庆、四川,走进普查的...
被偷的“螭首散水”上面没有任何石雕只剩金属底座 唐韵 摄 工作人员正在修补被破坏的拴马桩 唐韵 摄 [内容摘要] 14日,有市民反映南京下马坊遗址公园里的3根拴马桩遭到了人为破坏,公园内的另一处明孝陵享殿遗址石刻“螭首散水”也已被偷去向不明。公园负责人回应称,被破坏的民间文物正在进行修补,今后将通过安装监控等手段加强文物管理。 下马坊遗址公园是南京一处免费向市民开放的公园,位于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令 第26号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已经2003年3月17日文化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 孙家正 2003年4 月1日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工程的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文物保护工程,是...
巴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对馆藏文物进行图像采集和信息录入 5月13日,巴州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对馆藏文物进行图像采集和信息录入。 据了解,2013年12月26日,巴州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巴州“一普办”)负责的巴州地区(含各县市)的国有单位收藏、保管文物情况摸底排查工作已全部完成。目前,巴州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已进入文物登记、测量、数据录入阶段。 巴州博物馆馆长...
在未开放的慈宁宫“平安故宫”工程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项目中和韶月文物修复工作室,北京金漆镶嵌有限公司的苏永茂师傅在对中和韶月乐器上的神鸟饰件进行除尘、清洗、贴金修复。 中和韶月文物修复工作室中,工作人员在收拾二十多种修复材料和工具,在修缮过程中,全部采用传统工艺和材料。 侯雪在用针头填补鱼鳔胶粘接剂,鱼鳔胶的蛋白成分可以使修复部分与原结构严丝合缝,而不带来任何副作用。 ...
日前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了解到,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目前有23处旧址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介绍,七三一旧址当前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保存比较完整的建筑13处,二是遭到严重破坏但仍保留外部形态的建筑6处,三是破坏严重仅留有部分建筑结构或残迹留存的建筑4处,四是地面遗存消失但可以确认遗存位置和范围5处。23处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旧址,从细菌武器研究制造到存储运输,从人体实验到...
[内容摘要]近日,800多件南迁文物抵达南京博物院,这些文物时代从原始社会延续到明清,门类有青铜器、陶器、瓷器、紫砂、漆器等。将与在17日正式开展,面向公众开放。 博物馆的展览主角一向是文物,然而南京博物院这次却把80年前装载南迁文物的包装箱也一起放到了展厅里。昨天记者走进南博展厅,“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主题展正在布展,除了800多件南迁文物,还有260个包装箱。“这些箱子也是文物,它们保...
国家文物局前不久公布消息,国内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蚀情况,其中受重度腐蚀的文物达到230万件。 在公众看来,文物被“馆藏”,还不安全吗?这个惊人的数字不禁让公众担心,我国放在博物馆的文物究竟是什么状态?为什么会有如此严重的腐蚀?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 文物放进博物馆,是否等于放进了“保险箱”? 博物馆馆藏文物保护工作是博物馆一项重大基础性...
2月2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介绍,据统计,受重度腐蚀的文物数量目前是230万件,占馆藏文物总量的16.5%。作为馆藏文物的保护,其保护措施第一位还是改善其保存环境。馆藏文物修复工作面临瓶颈制约。 [记者]: 近日有一个数据,关于全国馆藏文物的腐蚀率超过50%,这个数据引起了公众对馆藏文物安全的关注。请问目前馆藏文物的安全情况究竟怎么样?关于保护下一步...
2011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与记忆”。中国博物馆协会在西安也召开了“博物馆与记忆”学术研讨会。从《中国文物报》(2011年6月22日)上发表的论文摘要来看,一种直觉式的看法普遍存在,即文物承载着历史记忆,博物馆通过展示文物来展示历史记忆。这些看法反映了博物馆界对博物馆与记忆之间的基本认识,但还不够深入。问题在于,记忆理论究竟包含着哪些内容?博物馆业务与记忆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在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