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一块刻有“佘梦鲤”等字样的明代牌匾在福州福清市海口镇前村一处建筑工地被发现。据介绍,佘梦鲤是福清海口镇人,曾担任湖南、湖北、广东、广西4个省的按察司按察使,即相当于担任上述4个省的法院院长。该牌匾的发现,对研究佘梦鲤家族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昨日,东南快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被发现的佘梦鲤牌匾是一块牌坊,为青石材质。长306厘米,宽77.5厘米,厚11厘米。正反两面均阳刻“明赠中大夫、广...
世家艺术交流团队今天和大家浅谈下收藏的话题了,最近又有人开始打探投资收藏的消息,世家艺术交流就满足一下他们的求知欲。 2015年10月4日,石家庄 村民在农田地里打井时,发现一座清代墓葬。村长立即停止挖掘并报警。当晚,文物部门迅速赶到现场,对现场进行了保护。 随后考古专家发掘和鉴定,初步鉴定该墓葬为清代至民国左右墓葬,出土生活瓷器、银币、及大量民国钱币和大清铜币近百枚 由于连续多月干旱,我们村...
10月13日起,来自12个国家的37名海外名校学子,就要在有700多年历史的金华传统古村落寺平村,开始他们19天的古村体验生活了。 这一次的游学,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住在寺平村村民家中,与村民同吃同住。19天时间里,这些海外学子将跟着当地村民酿酒、采制品茶、收割稻谷,学习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学习书法国画,跟村里的老人们一起过重阳节。他们将全方位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建筑、民俗风情。 当天是古村生...
万里长城“濒危”之殇——新华社记者古长城保护现状调查 长城是世界上体量、规模最大的线性文化遗产。记者近日走访河北、山西等多个地区的长城遗址了解到,虽然我国在保护古长城方面进行了不少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古长城状况依然堪忧,不少地段的长城淹没于杂草、废渣之中,甚至被人为损坏。国家文物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即使距今年代最近的明长城,也只有8%的墙体保存完好,超过七成保存状况较差。 长城保护专家表示...
朔州市平鲁区村民宋志平近日耕作时,共挖出4件古代农耕用具,两个农用铁铸犁铧,一只铁锄和一个铁环。犁铧直径为19.5厘米,重2300克。其中一个犁铧上铸有“基阳官造”文字。这些铁器锈蚀严重,但铁犁铧上依稀能看出装饰花纹。据有关专家判定,这些物件为宋代农耕用具。
新华社日前报道全国抗战主题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石牌要塞旅游区内有人胡乱收取20元参观费一事,引发关注。景区管理单位宜昌三峡环坝旅游发展集团3日晚间回应,石牌抗战纪念馆对游客免费开放,是景区附近村民趁纪念馆管理松懈之际,对游客进行蒙骗,目前已对其进行教育和惩戒。 10月1日,广东珠海的吴先生等多名游客在石牌要塞旅游区内参观石牌抗战纪念馆时,遭不明身份男子阻拦,该男子声称,“要进去参观,要么交20元门票...
牌坊,汉族特色建筑文化之一。是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又名牌楼,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 长命百岁,自古以来便是人类的美好愿望,但古语有云,“人生七十古来稀”,要活到一百岁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在清光绪年间,在中山市沙溪镇的圣狮村,就因有两村民超过百岁,曾获得光绪帝御赐...
日前,江都浦头镇高汉村常家三兄弟,小心翼翼地把祖传的131册古籍无偿捐献给区图书馆,在当地传为美谈。 常家老大常国新老先生介绍,这批古籍有的已经保存了100多年。从他的曾祖父到在读高三的孙女,常家共有六代人阅读过这批古籍。他说,常家人都很爱书,原本家中藏有近千册古籍。文革时期,常家藏书大部分被红卫兵抄没或损毁。目前捐赠的这批书保存完好,是当年常国新偷偷埋藏在柴草堆下,才得以幸免。 据悉,这批图...
今年三月初,白水县林皋镇一村民家中,半夜三更家里祖传的12扇古屏风被盗。村民赶紧向辖区派出所报案,经过民警全力侦破,近日,被盗的古屏风已经全部找到,四名犯罪嫌疑人也因获盗窃文物罪被抓捕归案。 3月10日一大早,白水县公安局林皋派出所接到居民报警,说家中存放的12扇古屏风在一夜之间消失了。随后,民警立即展开调查走访。 渭南市白水县公安局林皋派出所所长姜涛:经过有一个多月的侦查,初步锁定了两名犯罪...
河源市紫金县临江镇年丰村高新村民小组一块在曾氏宗祠门前挂了120多年的清代牌匾,突然不翼而飞。紫金县临江镇派出所目前已介入调查。 据68岁的村民曾庆新老伯介绍,9月19日凌晨1时左右,睡梦中的他突然听到村内的家狗狂吠,紧接着传来一阵阵小汽车加大油门的刺耳声音,曾庆新说,当时自己并未在意。直到当天中午,他和多位村民才发现曾氏宗祠的清代门匾不见了。 记者根据村民所拍的牌匾照片看到,这块门匾上书“国...
日前,在镇海区区级文保单位小洞岙窑址居住了多年的邱大伯一家迎来乔迁之喜,全家高高兴兴地搬出窑址老宅,住进了附近一幢三层楼新房。近三年来,共有6户窑址村民迁居到此落户。这是小洞岙村村民享受镇海区“文物保护建房用地”政策实惠后所呈现的一番喜人景象。 小洞岙窑址位于九龙湖镇汶溪村小洞岙自然村北部的山坡上,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有居住户20多户。1980年5月,在该山坡上发现了大量青瓷碎片和烧坏的陶...
本报热线收到保德县村民赵志伟来电称,在一处工地上发现了一个酷似陀螺的巨石。日前,本报驻站记者前往保德县实地查看了这个被村民称为“陀螺石”的奇石,并请教了有关专家。 奇石来自一处露天煤矿回填区 9月中旬,在保德县东关镇新庄子村,记者见到了奇石收藏者赵志伟,一个年约35岁的男子。新庄子村是东关镇一处新建的移民村,赵志伟家在这里办 有一个养殖厂,在村中心区一处平房院内,这块奇石就摆在院内一处新砌的水...
9月14日,滦县滦州镇花果庄村民俗博物馆举行开馆仪式,并接待了滦河文化节前来参观的第一批客人。 据悉,该博物馆建设历时三个月,投资400多万元,展陈面积800平方米,以“可以触摸的乡愁”为核心,以打造“印象花果庄”、“魅力花果庄”为目标,共展出从民国初年到上世纪70年代的民俗物品586种、3400余件,内容涉及农耕器具、乡村工匠、服饰配饰、炊事饮食、商业贸易等传统文化,集中展示出滦河流域自然...
佛山30个古村落的活化升级正在分批推进。按照“筑巢、引凤、谋发展”三步走的古村落活化升级思路,落实市领导“差异化活化古村落、大格局活化古村落、可持续发展古村落”的工作指示,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调动村民积极性,与村民互动,从要他升级,变成他要升级,促进与产业的联动。 佛山有不少古村落,笔者都走过、看过。那些明、清甚至更早年代留存下来的建筑,旧巷、老屋、书院、民居,那些麻石、青砖、灰雕,那些飞檐...
2014年冬季以来,洛阳市伊滨区白草坡村的村主任许钧卫吃完晚饭,都要带着几名村民在村里的田地和丘陵上走走。“这不是巡山,这是护宝”。在白草坡村和附近几个村庄下面,埋着6座东汉皇帝的帝陵,被定为2007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原本定在白草坡村的工业园区也因为这个考古发现而迁移。 帝陵被发现后,一些“盗墓贼”闻风而来,为“护宝”村里自建了守墓队,打响了守护帝陵遗产的“保卫战”。 事件 村头发现6座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