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宋代影青扁身瓷壶 宋代青白瓷枕名闻古今。李清照填《醉花荫》词,有“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之句。“玉枕”其实并非指用青白玉造的枕,而是形容色质如玉温润坚结的青白瓷枕。由于宋代青白瓷青中带白、白中闪青,胎薄质佳,透光度好,坊间俗称为“影青”。它们是优质製瓷的江西高岭土作原料,用最适合烧瓷的松柴作燃料,以摄氏一千三百度左右烧成;故瓷化程度高,显得细腻致密,成为当时景德镇所产风格独特的精...
“梅瓶”一名最早见于清末寂园叟的《陶雅》,民国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则对“梅瓶”有较详尽的描述:“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折,于足则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也。”于是,今人就将小口、短颈、丰肩、窄胫的这类瓷瓶称之为“梅瓶”。 今天所能见到的中国古代“梅瓶”始于宋代,后至元明清三代均很流行。有人认为“梅瓶”主要是陈设之用,多用来插放梅花,故名“梅瓶”,这大概是据《饮...
这件宋代《海棠蛱蝶图》(见图),绢本,设色,纵25厘米,横24.5厘米。此作无作者款印,钤有鉴藏印“于腾私印”、“黔宁王子子孙孙永保之”、“丁伯川鉴赏章”、“勤孝堂”4方。 画面主题是阳春三月,蛱蝶翩翩起舞于海棠花枝间。画家着重表现海棠在乍起的春风中花枝招展的动感瞬间,花朵偃仰向背,叶片翻卷辗转,枝干呈“S”形的曲张之态;通过描绘有形的花叶,成功地渲染出无形的醉人春风和隽永的春意。 图...
宋代紫定瓷器,是以氧化铁为着色剂的高温釉。身手不凡的制瓷工匠在釉浆中掺入一定比例的锰、铜或其他金属的氧化物,烧制出偏红紫色的紫定瓷器。定窑虽被后人归类于民窑,但定窑的精品为选送皇家的贡瓷,成为御用瓷器。 这件北宋紫定葫芦式执壶,高22厘米,口径3.8厘米,足径6.5厘米。葫芦体下部硕大近似圆球体,通体施酱色釉底为露胎圈足,胎质粗糙,硬度高而坚实,灰黄色,以泥条垫烧。紫定是定窑系中的一种窑变釉...
青花是中国瓷器制造技术中的一种工艺手法,原始青花于唐宋已见端倪,元代景德镇湖田窑出现成熟青花。今以景德镇出产的最为著名。历史上带有穆斯林风格花纹的瓷器称为“回青”,属于外销瓷。 青花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也是中国陶瓷装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其特点一是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二是纹饰永不退色;三是丰富多彩,明净素雅,有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魅力;四是不含铅、砷等有毒元素,对人体无毒副...
汝窑为五大名窑之首,窑址在河南省宝丰清凉寺,据考证烧造时间为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到宋徽宗崇宁五年(1106年)二十年间,因烧造时间短,数量少,在南宋时就有“近尤难得”之说。汝窑瓷器如此珍贵,在博物馆界和收藏界无不以收藏到汝瓷为至高荣誉。汝瓷现今传世不足百件,天津博物馆却珍藏着两件汝窑盘,故十分珍贵。盘高2.8厘米,口径17.2厘米,底径9.2厘米。口外撇,曲壁,圈足外卷裹釉。通体天青色釉,...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为国家精神定下一个温情的调子,宋人的精神性格趋于内向、软化。宋代也是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朝代,上自帝王下至百姓,对神仙、巫觋、先兆无不崇信,天地山川、家家户户,无处无神。有神必有香火,香炉自是家家必备的器物。文人雅士把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香炉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物品。 “春夏秋冬逢盛世,钧汝官哥定太平”,随着宋代瓷器的发展,瓷香炉开始出现在大宋帝王的内庭。五大名...
图为圣母殿外景。(叶向群 摄) 图为殿内宋代彩绘泥塑侍女像(歌舞伎)。(叶向群 摄)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南行25公里,有一座悬瓮山。山下古木参天, 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耸立其间。这个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就是著名的晋祠。如果说金朝大词人元好问在汾河边挥毫写下的千古绝唱“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给这座充满帝王气息的城市增添了几许凄婉缠绵的浪漫,那么,晋祠以它无与伦比的...
瓷盒,是由底和盖组成,生活日用品之一,用途很广。有盛装铜镜的镜盒、装药的药盒、盛装妇女化妆品的妆盒,而更为广泛的用途是盛装各种香料的香盒。瓷盒在各朝都有其经典的式样,这种圆形直身、盖矮底高的器型,创烧于唐,而流行于宋,是宋代整个社会最普遍使用的日常生活用具和女子陪嫁的用品之一。 褐彩瓷器,以唐代长沙窑青瓷最为丰富,内容题材涉及人物、山水、动植物、抽象纹样及诗词文字等,其诗文以抒发情感为主。宋...
茶这种小小的植物,自汉代被用于饮料以来,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唐代已有专门论茶的著作——陆羽《茶经》出现。到了宋代,社会上更出现了一种与茶有关的奇特风俗——斗茶。斗茶的过程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宋代斗茶之风的兴盛,还带动了黑色茶盏——兔毫盏的风靡一时。 夏末秋初,凉风渐至。在暑气渐渐消退的时节喝上一杯清茶,不仅解渴,还能有效缓解口舌生疮、喉咙肿痛等上火症状,比冰镇饮料的功能强大...
今天,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岳阳市岳阳楼区麻布山脚下的郭镇乡赶山路路口南侧,近日施工的岳阳公交总站工地上,发现一座古墓,后经市文物管理处初步鉴定为宋代砖石墓。 记者在现场看到,古墓靠路边的一侧,已被打开一个口子,裸露出部分墓砖。得到消息后,岳阳市考古所工作人员立即赶到了现场。“现在还无法确定墓室的大小,墓葬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发掘才能了解,周边区域可能还存在类似的古墓葬。”该考古所工作人员李智称,...
8月21日,记者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位于重庆永川汉东城遗址的考古工作近期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场新发现宋代房址、水池、灰坑及道路等市镇遗存。 汉东城遗址位于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汉东村6社,地处长江左岸二级阶地,遗址南北向地势平整,东西向呈西高东低的坡状。 据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在汉东城遗址的考古工作中新发现多处宋代市镇遗存。“此次考古进一步明确了汉东城遗址...
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近日,临海文物爱好者老王在台州府城巾山西麓千佛塔后面的工地废弃泥中捡拾瓷片时发现了一块宋碑残石,出土的碑石经测,长50厘米,宽33厘米,厚14厘米,青石质,隶书,字径约4厘米。 临海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人彭连生得知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拓片这块残碑。经临海市文物保护管理所仔细鉴定,该碑石为宋代报恩光孝寺遗存的碑刻。碑石历经838年,表面光洁,字口如新,从残存来看,碑石经...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获悉,位于重庆永川汉东城遗址的考古工作近期取得阶段性成果,现场新发现宋代房址、水池、灰坑及道路等市镇遗存。 汉东城遗址位于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汉东村6社,地处长江左岸二级阶地,遗址南北向地势平整,东西向呈西高东低的坡状。 据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期在汉东城遗址的考古工作中新发现多处宋代市镇遗存。“此次考古进一步明确了汉东城遗址宋代市镇布局...
近日,浙江临海文物爱好者和文物保护员一起,在台州府城巾山西麓千佛塔后工地的废弃泥中捡拾瓷片时,发现了一块宋碑残石,经有关专家鉴定,该文物为宋代时期的产物。 出土的残碑长为50公分,宽33公分,厚14公分,为青石材质,隶书刻成,每个字径约4公分,经现场专家鉴定为宋代台州州寺报恩光孝寺(现龙兴寺)遗存的碑刻,碑石历经838年,但表面仍然光洁,字口如新,从残存来看,碑石经过火焚而毁裂埋入土中,留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