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辽宁省博物馆19日举行明清瓷器专场展览,一批清代同治皇帝大婚餐具首次亮相。 瓷器起源于中国,历经数朝,明清时达到鼎盛。明代瓷都江西景德镇被称为“天下窑器所集”,清代制瓷业达到历史最高峰,在当时“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记者当日在展览现场看到,数十件用于同治皇帝婚礼的瓷器由碗、盘碟、酒杯、渣斗和粉盒等构成,为烘托新婚喜庆气氛,餐具的色彩比较浓艳,纹饰均采用“双喜”或“喜鹊登梅”等吉祥图案...
昨日,坐落在沈阳市浑南区中心广场东侧的省博物馆新馆试开馆的第一日就迎来了开门红,仅一天就接待观众6191人次。 在一期试开馆期间,辽博新馆开放展馆一层的八个展厅。具体涉及“中国古代碑志展”、“明清瓷器展”、“明清玉器展”3个馆藏文物专题展及“指点江山——‘毛泽东诗词’名家书画展”、“梦里家山——旅美辽宁籍画家侯北人捐赠作品展”、“怀袖丹青——中国明清扇面绘画展”、“情满辽河——辽宁民间绣品...
记者日前从辽宁省博物馆获悉:辽宁省博物馆新馆将于5月16日试开馆。 据了解,作为辽宁“十二五”重点文化场馆建设项目的辽宁省博物馆新馆于2011年8月破土动工,历经三年多的建设,现已整体完工。新馆位于沈阳市浑南区智慧三街157号,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是全国省级博物馆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分陈列展览、观众服务、文物库房、文物保护、综合业务等5个业务区,新馆共有展厅22个。 试开馆期间,观...
辽宁省朝阳市最近发现了一处大型恐龙化石出露点,5月6日,专家初步勘察认为,这处化石距今约1.26亿年,属蜥脚类恐龙,体长约15米,是目前为止辽宁省发现的最为完整的立体保存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 这处新发现的恐龙化石位于朝阳北票市大板乡孤家子村西1.5公里处,是当地一名村民无意中发现的。朝阳市古生物化石资源保护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随即组织人员保护现场。辽宁省化石资源保护管理局6日组织专家赶赴现场进...
辽宁省文化厅与朝阳市政府于近日签订了共建红山文化博物馆项目框架协议书,将建中国最大的红山文化展览馆和考古研究基地。 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前活动于今内蒙古、辽宁、河北地区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其中,朝阳市牛河梁村发现的红山文化晚期大型祭坛、女神庙和积石冢群遗址为重要遗存,为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提供了实物依据。 辽宁省文化厅与朝阳市政府将以“龙出辽河”为主题,通过省市共建、共管、共享...
5月7日,省文化厅与朝阳市政府签订了共建红山文化博物馆项目框架协议书,共建文物保护项目框架协议书,推进辽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项目框架协议书。进一步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促进文物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 朝阳市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远古红山、三燕王朝、辽金文明……各时代的人类遗迹、古塔宝刹遍布朝阳大地。今后,省文化厅将与朝阳市政府加强协作,支持牛河梁遗址与赤峰市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积极推动朝阳市申报国家...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完成了对辽宁省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土城子遗址的首次发掘,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距今约3500年至4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遗址,出土一批陶器、石斧、石铲等生活用品,为研究当时该地区的社会发展、生活习俗提供了依据。 遗址地处辽宁西部的大凌河上游,位于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黄家店村大阳山北坡台地上,东西400米,南北450米。考古人员找到了1...
辽宁省博物馆(原馆址)主展览楼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辽宁省博物馆现馆址(市府馆)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辽宁省博物馆新馆辽宁省博物馆供图 辽宁省博物馆今日正式闭馆,这个曾经为辽宁人带来精神食粮的聚集地将扩大自身规模,以崭新的面貌迎接世人。昨日,前往辽博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尽管仅剩五个展厅,但参观者们站在历史文物前久久不愿离去。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从辽博工作人员处获悉,昨日参观者人数约为3...
3月27日,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在前往辽宁省博物馆参观时,巧遇一位保安在展馆内伏地大睡,呼噜声震天动地。 事件进展 昨天,辽博联系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称该保安当时是因身体原因晕倒,并非睡觉。目前,该保安已经被辞退。 辽宁省博物馆相关人士介绍了调查结果,据称,3月27日开馆前约8时50分,保安人员李某由于身体突然不适晕坐在通道门处,不知不觉躺倒在地上,直到9时3...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完成了对朝阳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土城子遗址的首次发掘,发现了一座距今约3500年至4000年前的青铜时代的古遗址。现场发掘专家介绍,此古遗址是一座小村庄,该村庄内的人类活动迹象从青铜时代早期的夏家店文化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古遗址出土一批陶瓮、陶甗、石斧、石铲等生活用品。此次考古发现呈现了辽宁地区青铜时代民众居住区的原始风貌,为研究当时该地区的社会发展、生活习俗提供了依据。...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完成了对大连鞍子山积石冢的考古发掘,其中,出土的玉器以牙璧和方璧最具特点,证明该处积石冢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其墓主人身份显赫。 鞍子山积石冢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街道后牧村鞍子山山系西侧山脊上。该山脊呈南北走向,海拔165米,积石冢沿山脊分布,长150米。 2014年9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开始了对...
半拉山积石冢出土的石雕人像。 日前,考古学家在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尹杖子村半拉山山顶积石冢进行抢救性挖掘保护时,挖掘出大量陶器和石器,其中现场出土的两件5000年前红山文化时期先人头像,具有极高的学术、艺术价值,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积石冢是距今5000年前红山文化时期比较普遍的丧葬方式,多建在山丘顶部,先砌出石棺墓再垒砌石块,不仅有屹立山陵之感,还兼具祭祀功能。龙城区文化局局长李玉江...
半拉山积石冢出土的石雕人像。 半拉山积石冢出土的陶人头像。 图片由李玉江提供 日前,考古学家在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尹杖子村半拉山山顶积石冢进行抢救性挖掘保护时,挖掘出大量陶器和石器,其中现场出土的两件5000年前红山文化时期先人头像,具有极高的学术、艺术价值,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积石冢是距今5000年前红山文化时期比较普遍的丧葬方式,多建在山丘顶部,先砌出石棺墓再垒砌石块...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完成了对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积石冢的首次发掘,出土了大量遗物,其中包括两件存世稀少的陶人头像和石人头像。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新全介绍,积石冢是距今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埋葬制度,建在山丘的顶部,砌出石棺墓再垒砌石块,有山陵之感,兼具祭祀功能,考古界将其命名为“积石冢”。朝阳半拉山积石冢位于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尹杖子村的半拉山顶部,发现于2009年的第三次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