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来自西班牙与阿根廷的合作考古小组确定了巴塔哥尼亚内乌肯的一种以前未被发现的恐龙物种,这种物种的生活将超过1.1亿年前。新恐龙属于Rebbachisauridae家族,一种食草四足动物类别。他们所发现的化石是来自一头大约10至12米长度的成年恐龙,以及两头长度在六到七米之间的青年恐龙。据“独立报”报道,恐龙很可能吃了叶子和草,他们一起旅行并且一并死亡。 “我们发现了大部分的颅骨...
为配合基本建设项目,济南市考古研究所于2018年3月至4月对济南章丘一墓葬区进行了考古发掘。共发现小型墓葬20 座,其形制有土坑洞室墓7座、圆形砖室墓6座、土坑竖穴墓3座、长方形砖室墓2座,三合土夯筑单室墓1座,另有1座仅存墓道形制不详。 ▲ A 区全景 土坑洞室墓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个别无墓门。方向为南向、东北向。墓道平面呈梯形,竖井式或台阶式,直壁、平底。墓门为...
考古学家在埃及一处采石场的无意发现为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11月16日消息,考古学家在埃及一处采石场的无意发现为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据报道,研究古代碑文的科学家偶然发现了一个带有台阶和一些桩洞的斜坡,这说明搬运用于建造金字塔巨石的过程有可能比我们之前设想得更快。 之前已经有了古埃及人运用斜坡搬运巨石的理论。但英法研究小...
陕西出土的大荔人的颅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供图 在遗传学、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最新研究中,中国科学家在东亚现代人起源问题上获得了一系列新突破。特别是东方“早期智人”——许昌人、大荔人等新的化石证据,显示出现代东亚人的祖先可能既包括非洲智人,也包括不同时期进入东亚的其他人群以及更早的东亚人。 东亚现代人起源有两大假说 “来自中国的化石材料,特别是东方早期智人,长期以来被一...
考古人员10月初在洛阳发现一座西汉空心砖券大墓,年代初步判定为西汉中晚期。该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壶里有大量液体,考古人员推测液体可能是西汉时期的美酒。 据介绍,该墓型制较为特殊,由墓道、主墓室、侧室、廊道、耳室、坠室6部分组成。工作人员已经清理出墓主人骨架一具,葬具为双棺,棺内陪葬有大量玉器。主墓室内发现大雁铜灯、铜镜、耳杯等随葬品,在北侧一耳室里发现了彩绘陶壶、铜盘、铜壶、铜炉、铜钵、铜盆等随...
11月3日从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近日在襄阳市保康县穆林头遗址,发现一处较高级别氏族墓地,随葬品数量丰富、器物精美,玉钺、玉璇玑、象牙管等出土器物,更是屈家岭文化考古首次发现,对研究长江中游新石器文化有突破性意义。 保康穆林头遗址地处重阳盆地的紫阳台地上,大致呈长方形,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00米,距沮水面高3-5米。该遗址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去年至今,为配合“长江中游文明进...
位于湖北保康的穆林头遗址考古近日取得重大收获,考古发现玉钺、玉璇玑等高等级玉器。这批玉器距今5100年至4600年,是长江中游屈家岭文化首次发现的玉器,比此前发现的后石家河文化玉器早约500年。 穆林头遗址位于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马良镇紫阳村七组,遗址地处重阳盆地的紫阳台地上,面积约8万平方米。这一遗址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后于2016年3月复查时,发现有新石器时代和西周时期遗物。 ...
巴林左旗考古发掘接近尾声时,又见重大新发现。发掘的房屋基址下面发现两处土坑,坑里埋葬有儿童骸骨和牛马等动物骨骼。辽上京考古队迅速请来专业的人类骨胳专家和动物骨胳专家到发掘现场做进一步研究考证。 据悉2018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二工作队和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辽上京考古队,对辽上京宫城排房遗址等进行了考古发掘。
日前,重庆师范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实验中心有了新的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对重庆出土的中华苏门答腊兔等小型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进一步推测出上万年前三峡地区的气候类型。 重庆师范大学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实验室主任武仙竹介绍,考古团队历经5年时间对三峡丰都瓦啄嘴遗址出土的多种小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深入研究,“破译”了当地气候变迁的“密码”,为重庆曾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提供了实物证据。 据介绍,重庆...
内蒙古自治区考古人员在化德县境内一处距今8400年-7800年的古老村落遗址发现16座古代先民居住的房址。 新华社呼和浩特10月31日电(记者勿日汗)内蒙古自治区考古人员在化德县境内一处距今8400年-7800年的古老村落遗址发现16座古代先民居住的房址。 发现房址的遗址被称为四麻沟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属于一种全新的考古学文化——裕民文化。在过去两年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乌...
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科研人员24日发布消息称,通过系统的发掘研究,在湖北远安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查明了5.2米的含化石层位,发现了大量的湖北鳄类化石和一具较完整的鱼龙类化石。 ▲ 新发现的身长1.8米的湖北鳄类化石 此次发现化石的地点位于远安县河口乡落星村化石坑。据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副主任赵璧介绍,该院研究人员已在此开展了数年的古生物化石系统调查和发...
美国“圣经博物馆”22日承认,馆内珍藏的16件“死海古卷”碎片有5件是赝品,现已下架。 博物馆22日发表声明说,经一个德国研究团队检测,这5件“死海古卷”碎片“显示出与其古代起源不相符的特点”,“因此博物馆不再展出”。 “死海古卷”碎片是圣经博物馆最著名的藏品。不过,这座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造价5亿美元的博物馆去年11月向公众开放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曾发表报道,怀疑馆内收藏“死海古卷...
10月26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举办学术讲坛,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李新伟研究员作题为《玛雅名城科潘考古记》的学术讲座。秦陵博物院副院长张岩主持讲座,博物院相关业务人员听取了讲座。 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曾提出:“中国文明和中美洲文明实际上是同一祖先的后代在不同时代、不同地点的产物。我们把这一整个文化背景叫作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中美地区文明走过了什么样的发展历程?整个中美洲对玉器的...
作为近年来中国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10月22日至24日,由中国考古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主办,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等13个国家的220余个考古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的近400位专家学者,围绕“古代文化交流的考古学研究”的主题展开了对话。 实证中华文明起源 文明的起源...
10月25日至26日,刘家洼考古新发现报告会暨渭南考古工作研讨会在澄城县召开,会议为期两天,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渭南市文物旅游局、澄城县政府多位领导与专家学者以及其他同仁、媒体记者参加会议。 25日下午,省考古院、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专家与渭南市文物旅游局及各县市区文物工作负责人一行,参观考察了澄城县刘家洼墓地及良周遗址。 随后,举行了渭南市第二期文博干部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