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这是茶壶吧?”“我看不像,应该是酒壶。” 今天下午,90岁的文物学家、考古学家、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名誉院长孙机先生在主讲2019年第一期国博讲堂——《试说鎣的功用》之前,特意到国博正在举办的“虎鎣:新时代 新命运”展览上转了转,听到了观众对虎鎣(yíng)功用莫衷一是的猜测。 1月29日,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虎鎣”。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其实,它既不是装茶的,也不...
2018年1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文化和旅游部部长雒树刚、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出席仪式,雒树刚为青铜“虎鎣”揭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与国家博物馆党委书记黄振春交接划拨文物清册。至此,流失海外百余年的圆明园青铜“虎鎣”终于重回祖国的怀抱。 国家文物局划拨中国国家博物馆青铜“虎鎣”入藏仪式 摄影:新华社李...
[解说]盖平房的破石砖、民居里的小石墩儿……您可知道,这些老百姓或是用来盖屋造房、或是丢弃一旁的石砖其实是皇家御制,与故宫大殿上的木材石料同根同源的珍贵文物。 近日,“回归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在圆明园天心水面正式开展,37件重要石质文物集体亮相。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一件石刻文物都罩着玻璃,细细观察,还能看到石头上焚烧的印记、凌乱的刻痕,他们用沧桑的痕迹诉说着自己的漫漫回家路。 [同期]圆明...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对于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圆明园文物来说,这句诗恰能概括它们这一百多年来的经历。 如今,流散文物中的一部分已回归故园。 今年10月,首场“回归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在圆明园天心水面正式开展。展览首次集中展示了自圆明园管理处成立以来回归的37件重要石质文物。 百余年间,这些文物经历了什么? 圆明园遗址。中新网记者 宋宇晟 摄 流...
圆明园文物在英被拍出 不顾中国国家文物局和中国民众的严正抗议和强烈谴责,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11日执意将一件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的珍贵文物以数百万元人民币价格拍出。这家拍卖行的所作所为,罔顾国际公约精神与职业道德准则,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与民族感情,令人不齿。 此前,中国国家文物局通过多种渠道与该拍卖行进行沟通,要求终止对上述文物的拍卖和宣传活动,但该拍卖行却以该拍卖“受英国法律保护...
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虎蓥,11日被以41万英镑,约合360万人民币的价格被拍出。该拍卖引发广泛争议,负责拍卖的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被指极不负责任。因为该文物买家有可能面临着随之而来的的法律和道德风险。实际上,就在青铜虎蓥被拍卖的前3天,央视记者曾暗访该拍卖行。 央视记者王璇:如果买了这个,中国政府追索,我会不会面临法律诉讼? 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艺术顾问:我认为不...
不顾中国国家文物局和中国民众的严正抗议和强烈谴责,英国坎特伯雷拍卖行11日执意将一件疑似中国圆明园流失的珍贵文物以数百万元人民币价格拍出。这家拍卖行的所作所为,罔顾国际公约精神与职业道德准则,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文化权益与民族感情,令人不齿。 此前,中国国家文物局通过多种渠道与该拍卖行进行沟通,要求终止对上述文物的拍卖和宣传活动,但该拍卖行却以该拍卖“受英国法律保护”为由拒绝撤拍。 ...
北大内现存的圆明园三孔桥石构件。图片来源:北京青年报 针对有媒体爆出北大内圆明园文物现多处伤痕,北京大学29日回应称,划痕为今年6月后该区域环境整治施工期间形成,学校正在进行调查,同时,将尽快完善散置文物保护设施规划。 之前,有媒体报道,有网友在北大参观时发现北大西门内收藏的文物石雕三孔平桥上有多处明显的伤痕。专家认定,这处三孔平桥属于圆明园的流散文物之一。 石构件上出现...
“请你用大理石、汉白玉、青铜和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屋架,披上绸缎,缀满宝石……请您想象一个人类幻想中的仙境,其外貌是宫殿,是神庙。” 这是法国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一段描述。而在1860年英法联军的洗劫之中,这座梦幻般的艺术殿堂被毁于一旦。其中存放的数以百万计的文物艺术品遭遇洗劫,然后流散四方,不知所终。 2005年,圆明园文物管理处的刘阳主动承担起了搜索失散海外的圆明园文物的重任。他用十多年的...
日前无意间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卢浮宫中国文物将数码回归?”起先还不敢相信,网上一查所有大网站均做了报道,我们是流淌着纯正血脉的中国人,我感到血脉澎涨! 法国卢浮宫中国文物的数码回归,不同于一般的文物回归,她是在法国的全部3万件圆明园的文物,都是当今国人完全没有人见过的“皇家收藏”,虽然是数码但她也鉴证了历史、并传承了文化,这次回归应该也是今年中国文化史的一件历史大策划、大手笔、大事件。 法国...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此前,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的拍卖一度在海内外掀起波澜,圆明园中更多的珍宝,如今都散落在世界各地,也经常能在海内外的拍卖场上看到圆明园文物的身影。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圆明园流散文物再一次出现在国内拍卖行。正在为春拍预展的保利拍卖公司展出了三件“放山居”文物,专家判断是圆明园流散文物。放山居,听着是一个中国古代文人的居所,到底放山居及其藏品有何渊源?为何“放山居”和...
记者从中国景泰蓝艺术发展研讨会上获悉,北京珐琅厂正在加紧复制3月1日在法国枫丹白露博物馆被盗的圆明园文物珍品景泰蓝麒麟。据了解,文物被盗第二天珐琅厂就行动起来,打算重现这一珍宝的风采。珐琅厂通过图片和历史资料将其进行复制,但由于工艺复杂,预计年底将完工,之后这一国宝精品,将在珐琅厂展出。
2月中旬,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刘阳通过网络呼吁:关注北京圆明园文物“观水法西洋石刻构件”。刘阳称,圆明园文物“观水法西洋石刻构件”在北京大学出土后,就被扔在一处自行车车棚旁,在露天摆放,没有对其介绍和保护。 笔者于2月20日来到北京大学,按照刘阳的描述,在一处自行车棚旁发现两件西洋风格的石刻,周围没有任何遮挡和围栏。两件石刻一大一小,大石刻体积约为小石刻的两倍,通体都雕有西洋风格的精美花纹装饰。...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圆明园的文物“观水法西洋石刻构件”在北京大学出土之后,竟被扔在一处车棚旁,露天摆放,不仅没有进行介绍和保护,“上面还被人扔置了垃圾”。北大旋即陷入“文物保护不力”的质疑中。 今天,北京大学新闻中心官方微博回应表示,经了解,此石雕仅为“临时摆放”,博物馆已选择“原地加盖文物保护箱”的过渡性保护方案,待石雕摆放的详细规划方案完成后,再作妥善安放。 回应称,上述石雕文物是北大基建...
自行车棚旁边的观水法西洋石刻构件,邻近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摄影/记者 袁艺 近日,有网友发微博称,圆明园的文物“观水法西洋石刻构件”在北京大学[微博]出土后,被扔在一处车棚旁,露天摆放,而且没有进行介绍和保护。 昨天下午,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北大一处自行车棚旁边发现两件西洋风格的石刻,上面还被人扔置了垃圾。石刻附近的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物业负责人称博物馆有监控,可以对这两件圆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