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5年来的正风反腐,给我的内心带来了很多愉悦。不仅为古玩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回归和科学发展,也为收藏市场的正气归来,更为我们国家、民族的发展与复兴,为这个社会的生机、世道人心的正向提升。 曾几何时,不少古玩艺术珍品被各色腐败销蚀,收藏市场也被相当程度扭曲,令人痛心。 5年来的正风反腐,给我的内心带来了很多愉悦。不仅为古玩艺术品市场的良性回归和科学发展,也为收藏市场的正气归来,更为我们国家、民...
国家博物馆的“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3月1日开幕,展出了8件中国文物。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昨日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表示,这次英方展出的文物中,中国文物占比将近10%,这个配比是经过严谨考量的。 100件藏品中,有8件来自中国。包括西周早期的康侯簋,良渚文化的玉琮,春秋时代的青铜编镈、唐代的三彩文官俑,隋唐之际的白瓷双龙耳瓶以及2010年深圳生产的太阳能充电电灯等。 “当然我们可...
“我当过文学编辑,也写书,上过《百家讲坛》,这些都是无形资产,我做民营博物馆就沾了‘名气’的光。”近日,观复博物馆创办人马未都接受了记者专访,谈到了自己的作家身份、经历,也提到了民营博物馆创办、发展的一些问题。他表示,自己十分期待,未来对于社会上公认办得好的那些民营博物馆,国家可以给予一些政策上、资金上的支持,让其发挥更大作用。 马未都出生于1955年,曾当过几年机床铣工,1980年开始...
彩绘十二生肖神像(唐)记者吴平摄 铜◇金牛(西汉)记者吴平摄 青铜兕觥(战国)记者吴平摄 7月22日,“相看两不厌——历代萌宠展”在观复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时期的200余件以动物为造型的古代文物,经“萌萌哒”策展理念的引导,这些作品似乎争相向观众展示它们可爱、有趣的一面。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告诉京华时报记者,展出的作品是其藏品中的一部分,“因为主题...
7月22日,“相看两不厌——历代萌宠展”在观复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展出了从春秋战国到清朝时期的200余件以动物为造型的古代文物,经“萌萌哒”策展理念的引导,这些作品似乎争相向观众展示它们可爱、有趣的一面。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告诉京华时报记者,展出的作品是其藏品中的一部分,“因为主题落在‘萌’字上,所以我们尽量挑选看起来有趣、有想象力的物件”。马未都坦言,没人用这样的思路办过展览,他试图改掉博物馆过...
随着北京成功获得2022年第24届冬奥会举办权,里约第31届奥运会的临近,收藏投资者对奥运题材藏品关注度增加,关于奥运会的藏品成为收藏投资热点。 收藏什么奥运藏品最超值?哪种奥运藏品最有投资价值? 关注《北京晨报》、《新文化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可以发现,"收藏领域历来都是讲究物以稀为贵,奥运类藏品自然也不能够例外,如果从未来的升值潜力来看,发行量小的品种一定强于发行量大的品种。"...
新年之际,著名收藏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宣布了该馆的创意新举措——观复博物馆的猫们迎来了它们猫生中最重要的日子——由实习馆长转正,成为真正的猫馆长。同时,筹备已久的猫馆长办公室也正式启用。马未都表示,这一创意,是希望博物馆通过猫的途径,向社会公众进行沟通,尤其是孩子,通过猫的嘴向孩子们教授一些知识。 首批上任的猫馆长共五位 据介绍,2003年,流浪猫“花肥肥”来到观复博物馆,到现在已经13年...
上海观复博物馆明年6月份将在上海中心大厦开幕。与其一同开放的还有依托观复博物馆所打造的观复宝库。6000余平方米的观复宝库既承担着观复博物馆的库房功能,同时还将面向社会公众提供高规格和安全系数的收藏空间。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这是他们的首创,满足现代人需要一个空间存放珍贵私密物品的需求,同时也是他们探索的一种商业模式,期望今后可为博物馆运营提供财政支持。 记者:观复博物馆明年...
青白玉透雕绦环纹书拨、五彩指日高升图盘、紫檀玻璃画砚屏……昨日,收藏名家马未都现身鼓浪屿,当起了观复博物馆的导览员! 观复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私立博物馆,由马未都创办并亲任馆长。此次,厦门鼓浪屿观复博物馆在建馆十周年之际,推出了“翰苑佳器——中国古代文房用具展” “艳妆淡抹——中国明清彩瓷展”。 厦门馆位于鼓浪屿菽庄花园景区,是观复博物馆的地方馆之一,2005年10月2日在鼓浪屿正式成立...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玉充满了敬意。我们敬重玉,第一是在精神上。古人几千年前就已经发现,一块美石,不管是攥在手里,还是打一个眼儿佩戴在身上,随之而来的是一种精神力量。 第二是在道德上,把玉上升了一个高度。我们说“玉有五德”,仁、义、智、勇、洁,深入人心,千古不变。成语说“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说的是人的品格,最高等级的品格。 所以,古人谆谆告诫: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马未都 玉的本质...
究竟如何看待枫丹白露失窃案,怎样理解流失文物,又应当如何追索…… 中国馆失窃是“人的事儿” 作为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的创始人和馆长,马未都曾亲往枫丹白露宫的中国馆。这次中国馆失窃,在他看来,是“人的事儿”。“现代博物馆技术防护手段先进,实时监控技术完善,理论上说,破解这些技术的可能性很小,”马未都说,“据说窃贼同时触动所有火灾警报设备,也是为了制造一种慌乱。” 从收藏家的视角,马未...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本月1日失窃,当时博物馆方面公布15件文物遭窃,包括铜胎掐丝珐琅麒麟、藏传佛教礼器金曼扎、泰国国王王冠复制品等。但十天过去,法方始终没有公开遭窃细节或案情进展。 倒是泰国官方与法方接触,再经由泰国媒体披露,失窃文物多达20件,包括泰国国王拉玛四世赠送拿破仑三世的6件珍品。另外,窃贼共有两人,配合作案,作案时间仅数分钟。 破窗入中国馆 清楚文物位置 泰国文化部长威拉·罗博差...
对著名收藏家马未都来说,让更多的人接受“真正的快乐是文化消费带来的享受”的理念,是他一直以来的理想与坚持。 1996年,马未都在北京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古典艺术博物馆,并先后在杭州、厦门等地设立分馆,引领文化消费的“纯文化”,“我想提醒那些想赚钱的人,文化消费不要仅仅关注‘消费’和金钱,应该更多地关注文化。” 12月20日,马未都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千和汇·首届文化投资与文化消费论...
近日,由北京东方雍和国际版权交易中心主办,千和集团和千和汇协办的“千和汇首届文化投资与文化消费论坛”在京举行。针对很多人都觉得收藏圈水深的问题,观复博物馆馆长、知名文化学者马未都在现场表示,“这一行的水不深,就是水浑。” 艺术市场趋于冷静 回顾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马未都现场介绍说,中国艺术品市场自1992年中国第一场拍卖作为开始,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时间,这其中公众对收藏经过了从不...
“收藏圈水不深,就是有点浑。”昨日,马未都现身千和汇首届文化投资与文化消费论坛,为普通收藏者支招。 马未都说:“很多人认为收藏圈里水深,其实一点都不深,就是有点浑。”他同时提醒收藏者,搞收藏,不懂不要下赌注,千万不要信“眼见为实”。马未都认为未来的收藏趋势是“无形大于有形,文化大于科技”。收藏最大的快乐在于文化的享受,但是很多中国收藏者过分追求材质,忽略文化,这抑制了艺术的创造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