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绣娘热心地指点找上门来拜师学艺的年轻人周华山摄 一根普通的棉线,一块粗糙的棉布,在湖北省秭归县仙女坪村一群农妇手中,变成了精美绝纶的艺术品。 绣娘们聚在一起探讨花样,琢磨绣艺 周华山 摄 这种古老的民间刺绣兴起于汉代,在两千多年的民间传承中,以屈原出生地秭归县屈原镇乐平里一带最具特色,故而被称为“三闾刺绣”。 “三闾刺绣”线条繁复,纹饰对称、脱形写神、寓意丰富,代表...
当光影幻化的蝴蝶亲吻花瓣,丝线绣出的木兰花便悄然绽放;用丝线表达国画笔墨浓淡之间的过渡,游鱼转身的霎那身上闪动着粼粼的光波;五颜六色的丝线勾勒出兵马俑的轮廓,原来外国人这样理解中国…… 20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驻潮州传统工艺工作站主办的“2018潮州国际刺绣艺术双年展”亮相潮州。展览以“刺绣与当代生活”为主题,分“生活·时尚”“传承·振兴”“融汇·超越”3个专题,荟萃13个国家的176位...
11月23日,由新昌博物馆和温州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锦绣中华——全国刺绣精品展”在新昌博物馆二楼开展。 此次展览分为“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刺绣”“富有特色的各地刺绣”“生活气息浓郁的少数民族刺绣”三个单元,共展出温州博物馆收集馆藏的各地传世刺绣精品、当代刺绣名家力作、少数民族刺绣品共计73件(套)。既有刺绣历史发展的介绍,又以点带面,以各地刺绣流派精品展示我国各地刺绣艺术的发展现状。在展览中的穿...
23日,“第十五届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总决赛结束所有赛事项目,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刺绣非遗传承人那仁其其格设计的以蒙绣为主的服装最终获得休闲服饰和学生装两个项目的银奖。 图为那仁其其格设计的传统服饰参加本次比赛。赤峰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供图 刺绣,蒙古语为“嗒塔戈玛拉”。蒙古族刺绣以彩色丝线、棉线、驼绒线、牛筋、马尾鬃等绣线为主,通过绣、帖、堆、剁等技法在绸、布、羊毛毡、牛皮等上面...
在日本,织物、刺绣是表现佛像的主要方法之一。人们把织物上的佛像叫做“织成像”、刺绣上的佛像叫做“绣佛”。 ▲国宝《刺绣释迦如来说法图》(局部),飞鸟时代,奈良国立博物馆藏 已知的最早的日本佛教造像,是作为奈良法兴寺(也就是飞鸟寺)本尊的铜佛与绣佛。这表明:其一,早在日本佛教的黎明期,人们已经开始制作绣佛;其二,绣佛可以达到重要寺院佛殿本尊这样高的等级。虽然古寺中的织成像与绣佛多...
广绣,亦称“粤绣”,泛指广东刺绣品。广绣最晚起于明代,清代晚期流行较广,出现了许多佳品,如衣饰、插挂屏、荷包扇套、绣画等刺绣品。广绣分为绒绣、线绣、钉金绣、纳纱绣,尤其是纳纱绣,底层多用羊皮金作衬,金光闪烁,格外精美;而绒绣则最著名,清代时已大量出口。广绣常以民间喜爱的孔雀开屏、杏林春燕等为题材,构图丰满,形象逼真;施针简快,针线重叠隆起;配色鲜丽明朗,光泽炫目;并常用孔雀羽线、捻金线配合绣花,花...
桃源刺绣作品《戏曲人物》 光明图片 桃源刺绣作品《仕女图》 光明图片 桃源刺绣作品《瑞兽戏花》 光明图片 桃源刺绣作品《蛮兽呈祥》 光明图片 桃源刺绣传承人罗明华(右一)正在指导学员学习。光明图片 扫一扫二维码 了解更多刺绣文化 “经年劳累在夫家,昼出耕耘夜纺纱,新岁娘家坐半月,飞针走线巧盘花。”踏着一首本地民谣,记者走进湖南常德市桃源县郑家驿镇的桃源刺绣展...
元 1964年江苏苏州市曹氏墓出土 长189厘米,宽18.4厘米 残片为真丝织成,上绣四条龙纹,相向而行,龙昂首扬抓,双翼变为火焰状。此墓系元末一度割据苏州的吴王张士诚的父母合葬墓。其母曹氏死于至正二十五年。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桑养蚕的地方,据传伏羲氏养蚕化布,改善衣着,开启了农桑业的先河。心灵手巧的中国先民又用丝线绣出各种图案,为生活添彩,于是就形成了我国民间传统工艺美术中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之一──刺绣。刺绣俗称“绣花”、“扎花”,是在织物上按设计的图案穿刺,通过运针将线条组织成彩色图案的技法。 在丝绸之路沿线,遗留下了许多形式各样的刺绣,尤其散见于河西走廊的绣品,具有鲜明的...
苏、蜀、湘、粤四大名绣是我国刺绣的主要艺术流派,一代代传承人根植于传统文化土壤绣出了光彩世界。在相对偏远的青藏高原,“西宁刺绣”这一极具地方文化特色的绣种也正在抽枝散叶,开出了与四大名绣不一样的精美和繁华。 陈玉秀,从小就喜欢看奶奶“挑花”。“亲戚朋友的鞋垫,邻家姑娘的嫁衣,都要请奶奶‘挑花’才有面子,亲眼看艳丽的丝线在针尖变化成生动的花鸟,那种喜爱就在我心里扎了根。”陈玉秀说。 ...
这是一只康熙年的青花瓷盘,盘心绘一女子正在精心刺绣。画意正如明代诗人杨基所写的:“闲情正在停针处,笑嚼残绒唾碧窗”。古代刺绣,多以女子为之,谓之“女红”。绣女不外乎两种类型,一为民女谋生;二为贵族女子消遣。那么此盘上绘的是民女还是官府闺秀? 难道是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之妻赵夫人?相传赵夫人有“三绝”:机绝、针绝、丝绝。据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记载:吴王赵夫人,丞相赵达之妹。善书画,巧妙无双,能...
童帽,即儿童戴的帽子,旧时幼儿一般从满周岁起,就开始戴起了童帽。旧时的童帽品种多,一般都是家庭妇女手工制作,缝制细腻,刺绣精美,一针一线无不蕴含着女性的智慧与审美情趣,充满了对孩子爱的温暖,亦寄托着长辈对后代健康成长的美好期冀。 图中是一顶晚清时期的刺绣缀银佛童帽,造型精美,寓意吉祥。童帽由红、蓝、青、橙、黑等多块布料拼接缝制而成,而且布头的宽窄并不一致。在我国近代民间,一旦婴儿出生,娘家送...
2017年“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服务走基层系列活动——《中国民间佩饰(刺绣类)精品文物展》9月26日在贵阳开展。 据了解,此次中国民间佩饰(刺绣类)精品文物展览活动从9月26日至10月7日共12天在贵阳美术馆持续举行,全面展现了北京市朝阳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文化展览价值。 展览主要展出北京民俗博物馆122件套民间刺绣类佩饰藏品,内容包括袋、囊、盒、夹等各种可随身的佩挂,年代从...
遗产编号 ⅷ-19 所属地区 上海·浦东新区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传统手工技艺 申报人/单位 浦东新区 申报日期 2006 三林刺绣是上海三林地区特有的地方刺绣形式,是上海地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绣艺流派之一。 三林刺绣古称“筠绣”,是一种用绣针引彩线,按设计的花纹在纺织料上刺绣运针,以绣迹构成花纹图案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它在本土绣的技艺基础上,集中国传统四大名绣之精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