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北石家庄有位65岁的老人何信芳,非常痴迷“农耕文化”,十年来收集了300余件古董农具,其中大部分近日正在该市的博物馆展出。 在博物馆内,犁、耧、锄、耙、钝、辘轳、独轮车等各种农耕老物件让人目不暇接。
朔州市平鲁区村民宋志平近日耕作时,共挖出4件古代农耕用具,两个农用铁铸犁铧,一只铁锄和一个铁环。犁铧直径为19.5厘米,重2300克。其中一个犁铧上铸有“基阳官造”文字。这些铁器锈蚀严重,但铁犁铧上依稀能看出装饰花纹。据有关专家判定,这些物件为宋代农耕用具。
中秋之后恰逢国庆,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秋收时节,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此时又有许多农民开始忙着收获粮食。然而随着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各种新型的农用机械的出现,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但是,在没有现代化农用机械的时期,你知道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都是用什么机械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吗? 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灿烂历史的文明古国,不仅拥有这深厚的文化历史,还有着悠久农耕文明。在新石器时期就以开始使用...
2000余件农耕民俗藏品建成该博物馆。 刘名山,是陕西省靖边县一名普通干部。近年来,他用省吃俭用省下来的20多万元钱,在陕西、宁夏、内蒙古等多地收集了2000余件农村生产、生活器具,建起了该县首家农耕民俗博物馆。 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传统生产、生活器具逐渐被淘汰,以前在普通农家很常见的一些器具,现在或已变成古董级物件。在刘名山的农耕民俗博物馆里,有封建社会时期女性三寸金莲的裹脚鞋,有...
商洛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左)向李老汉讲解最近出台的《陕西省群众保护文物奖励办法》陈永辉摄 李老汉挖出的铧陈永辉摄 几年前,商洛市商州区夜村镇代街村村民李老汉在自家地里,无意间挖出了一个铁疙瘩,后经文物专家初步鉴定,铁疙瘩为汉代的铁铧(huá)。李老汉称,曾有人多次上门收购他都没有卖,只是自己收藏。对此,文保部门称,曾多次上门征集文物但未果。 村民翻地时挖出“铁疙瘩” 昨...
马车、小轿、盘秤、杆秤、渔网、蒜臼、茶壶、连二桌、炕阁……在津南区小站镇,有一家私人博物馆,馆内收藏各式农具、生活用具两万余件。 随着示范镇的推进,津南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村庄消失,许多过去使用的农具、生活用具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被人们废弃、丢掉。作为土生土长的小站人,宗立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收藏这些老农具和生活用具。 从五六年前起,他利用业余时间走街串巷,收集旧农具、家具和生...
7月17日,刘斯峨在用石磨铺成的道路上讲述他收集石磨的故事。 今年55岁的刘斯峨是河北沧州市一位民俗文化爱好者,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他对农具有着特殊的感情。20世纪90年代,刘斯峨看到农村里的传统农具逐渐被现代化生产器械取代,便产生了要收藏传统农具的想法。20年来,刘斯峨跑遍了河北、天津、山西等地,从农村收集石制农具五万多件,并计划筹建石制农具博物馆,将传统农具保留下来,传承给后人,让年轻...
盛世兴收藏,有人爱收藏古字画;有人沉迷于玉器、古钱币;有人酷喜瓷器古玩……来自江都区的卞明华却热衷于农具收藏,为此,他还专门建立了一座农具博物馆存放他的“宝贝”。 这些已久消失在人们视野的农具,唤起了市民对农耕文化的记忆,也反映了扬州里下河地区的农耕文明。 历时十年,收集50余件农具 一部农具史,就是一部农业发展史和一部社会发展史,...
在洛阳北窑西周墓地出土的西周时期原始布。 在伊川县白元乡富留店村出土的春秋时期空首布,币面铸有文字,左为“祝”,右为“壬午”。 铲币古时称“布钱”、“布币”,是商周时期的青铜铸币,今人因其形似农具铲而将它命名为铲币。铲币经历了原始布、空首布、平首布三个发展阶段,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被废...
水斗 “咚咚呛,哩个咙咚呛……”昨天上午,武宁镇首届民俗文化节在武宁镇河滨佳苑广场 开幕。文化节以“弘扬传统文化、建设魅力武宁”为主题,旨在充分挖掘、传承和保护武宁的乡村特色民俗文化。据悉,本次文化活动将持续3天,期间不仅有全镇各村组织的舞狮、秧歌锣鼓、民族舞、大秧歌等各类乡土文艺节目,还将展示古青花瓷瓶、梳妆镜、虎...
陕西省汉中市近日在十(堰)天(水)高速公路汉中市区连接线施工现场发现了一座西汉古墓葬,墓葬为土坑积炭墓,墓中出土了铁剑、铁锨等文物,为研究汉代汉中社会、经济状况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也为研究汉代丧葬习俗提供了依据。 据汉中市考古队副队长李烨介绍,墓葬为典型的竖穴椁墓,深约10米,墓圹内设二层台,出土棺箱一具。墓内还积有大量的木炭,这在汉中还是第一次发现,积炭墓是为防潮而用木炭填充墓室的一种墓葬形...
犁啊、耙啊、锨、扬场机、拖拉机、水车等等,这些已经成为过去的 “文物”被莱西市水集街道办水集二村村民收集到一起,竟然成了一个民俗陈列馆。记者昨天从莱西市相关部门获悉,十多年来,水集二村已收集各个年代、不同时期的农机具等超过万件。 昨天上午,记者在该博物馆里看到,这里阵列的各种民俗文物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比如:解放时期的缝纫机,清代用的食盒、马车和大花桥,还有上千年前的烧制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