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贺新郎•读史》写于 1964 年春,是毛泽东主席晚年所写, 是其一生读书,尤其是读中国历史书的艺术性的总结,充满诗情画意及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这首词从人类诞生一直写到现在, 纵贯几百万年的悠久历史,而着墨仅 115 个字,如大写意的国画, 用笔不多,却挥洒自如,意境、神韵兼备。近期,书法家任宝涛先生采用“毛体”抒写这首《贺新郎•读史》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予以收藏。 ...
此次展览以诸乐三写生稿、印章、书画作品的实物形式全面展示他在诗、书、画、印方面的成就。 诸乐三原名文萱,字乐三,号希斋,别署南屿山人。浙江安吉鹤鹿溪村人。著名国画家、杰出的艺术教育家。曾任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浙江省政协常委,西泠印社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 诸乐三先生浸润于西湖美景,以诗、书、画、印的全面修养,继承、弘扬...
今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馆、宋文治艺术馆共同承办的“百年宋文治——纪念宋文治先生诞辰100周年特展”,在江苏省美术馆陈列馆开幕。宋文治先生是新金陵画派的重要成员及代表画家,值此宋文治诞辰100 周年之际,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实施“纪念宋文治先生诞辰100周年”活动,通过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学术研讨等,回顾并缅怀宋文治的艺术造诣与精神风貌。 下午,江苏...
近日,现居安徽芜湖的余新邮先生经多方联系,委托老友程重台先生向安徽省歙县博物馆捐赠了七方旧印章。据余新邮的来信称,这些印章均是1948年至1950年许克宝赠送给他的,为许承尧的遗物。他年轻时在唐模村老宅里多次赏玩这些物件,近年老宅清理,搬迁前才整理出来,让女儿带至芜湖。 余新邮先生所捐赠的七方旧印章中最珍贵的一方是清代篆刻家钱漱石为许承尧刻的“我非狂生”和“甲辰旧史官”两面印,且印边有款文,...
今年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新中国文物工作的开创者郑振铎先生诞辰120周年。11月20日,“郑振铎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开展,以此纪念这位文博先贤和捐赠大家。 此次展览展出文物共计128件,由郑振铎先生捐献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中遴选出来,其中一级品9件、二级品87件。展览共分“认识郑振铎”“陶俑入故宫”“余音”三个单元。“认识郑振铎”单元通过其生平照片和大事年表,生动地...
“临淄新见战国两汉封泥展”现场 近日,由西泠印社主办的西泠印社115年社庆大型系列活动之“先生归来——吴昌硕和他的时代”在西泠印社文化艺术空间拉开序幕,开幕式亦同时在西泠印社美术馆举行,众多各界嘉宾参与了此次活动。本次展览展出了吴昌硕和其同时代所交往人士的众多精彩作品,立体地呈现了吴昌硕与他的“豪华”朋友圈。通过有关吴昌硕文献的检索和此次展览作品,我们可以从中简单地勾勒出吴昌硕交友的大致范围...
10月22日,在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上,我省著名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荣获终身成就奖,是中国首届考古学大会设立终身成就奖后,我国第二位考古学家获此殊荣。 石兴邦先生,1923年出生于陕西耀县,1949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边政系,在浙江大学人类学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1950年师从夏鼐先生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工作,一生都致力于中国的考古事业。尤其是半坡的历练、半坡考古范式的创立,...
【编书者说】 作者:焦雅君(中华书局编审) 在中国古典诗词研究方面,叶嘉莹先生成就之高是众所皆知的。叶先生出身于书香门第,心底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是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很小的时候,家里人就教她识字、辨平仄、分四声、吟诵与作诗。《沧海波澄:我的诗词与人生》与很多传记不同之处在于,书中的诗词像海滩上的珠贝一样,在让读者感受到美的同时,也串联起叶先生“多难、真实而审美”的人生。 叶嘉莹...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他是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的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曾领导发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任期...
7月5日是著名考古学家、故宫博物院原院长、故宫研究院名誉院长、故宫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忠培先生逝世一周年纪念日。7月6日,故宫博物院在建福宫花园召开“张忠培先生考古学术之路——理论研讨暨遗著首发式”。 张忠培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创办了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后任故宫博物院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张先生一生致力于中国考古学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他的学术思想承前启后,见微知著,自成体系,汇为主...
作者:顾 农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味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酬觞赋诗...
黄永玉先生曾说: 真挚比技巧重要,所以鸟总比人唱得好。当代饮誉画坛的艺术大师姚伯齐先生,为人挚诚,毕生事书画一道,曾由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南京博物院,以及全国多地举办个人画展,作品有长卷巨制、丈二八尺大作、书法和泼彩精品力作,无不注入姚先生对人生自然和谐与家乡风物的描绘,深深的感念之情。 著名书画家、艺术大师 姚伯齐 姚先生以对三峡的描绘卓然名世。他对三峡情有独钟,三峡的...
△正麟殿创始人张汉麟先生(左)与爱新觉罗·启骧先生(右)合影 2018年5月21日,时逢小满,爱新觉罗·启骧先生、当代复刻家具领导者、“宫廷木作技艺传承奖”得主、君馨阁掌门人袁剑君先生,佛教文化学者、数学博士盛澜先生等人来到正麟殿雅聚,共正麟殿创始人张汉麟先生进行了一次愉快的文化交流之旅。 爱新觉罗·启骧,满族,雍正第九代孙,1935年生于北京。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长白书画研究...
5月7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央文史研究馆、国家文物局共同主办的纪念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文化和旅游部党组书记、部长雒树刚出席座谈会并讲话,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以及张伯驹之女张传綵等家属代表、吉林省博物院院长李刚参加座谈会并发言。座谈会由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李...
4月26日上午,“张士达先生古籍修复技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图书馆举办。南京图书馆历史文献部副主任武心群主持了此次会议。张士达先生的弟子们:甘肃省图书馆师有宽、国家图书馆刘建明、朱振彬、刘峰、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聘专家潘美娣、南京图书馆毛俊义、杨来京、江西图书馆温柏秀、南京大学图书馆专家邱晓刚,南京莫愁高级职业学校特级教师戴学彦、栖霞寺静善法师、张士达先生的家属、鼎纳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黔等参加了此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