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商 吹奏乐器 1951年河南省辉县琉璃阁150号墓出土 这三件陶埙,一大二小,大的高7.3厘米,均为黑陶,平底,大腹,顶部有吹口,腹上有五个音孔,吹奏时依按孔不同可以发出不同的音阶。
近日,监利县文物保护局工作人员在石家河遗址区白螺镇狮子山考古时,意外发现一件远古灰陶器。据专家初步鉴定,这件器物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陶埙,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 在博物馆库房看见了已被收藏的陶埙,长约3.8cm,直径约为2.5cm,形状似一头小猪,质地均匀,通体温和,器物整体比较完整,仅有部分磨损。据了解,这件器物是监利县义务文管员赖晓平在白螺镇狮子山长江边的一段滑坡山体拾到的。 据...
近日,监利县文物保护局工作人员在石家河遗址区白螺镇狮子山考古时,意外发现一件远古灰陶器。据专家初步鉴定,这件器物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陶埙,距今已有4000多年历史。 记者在博物馆库房看见了已被收藏的陶埙,长约3.8cm,直径约为2.5cm,形状似一头小猪,质地均匀,通体温和,器物整体比较完整,仅有部分磨损。据了解,这件器物是监利县义务文管员赖晓平在白螺镇狮子山长江边的一段滑坡山体拾到的。 据...
记者昨日从省文物局获悉,新郑近期在建档中发现一件七音孔陶埙,这件陶埙保存完好,制作精细,外形美观,呈淡青灰色,胎质坚密,击之有声,为国宝级文物。 埙是我国远古时代用陶土制成的一种吹奏乐器,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最早的埙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至今考古发现的实物,大多是商代的,有二音、三音、五音孔陶埙。从汉画像砖中可以看到,埙在汉代乐舞中仍十分盛行,以后就渐渐地淘汰了,但埙在各朝代的礼乐中,作为礼...
新郑发现七音孔陶埙(记者 秦华 李颖 文/图)记者昨日从省文物局获悉,新郑近期在建档中发现一件七音孔陶埙,这件陶埙保存完好,制作精细,外形美观,呈淡青灰色,胎质坚密,击之有声,为国宝级文物。埙是我国远古时代用陶土制成的一种吹奏乐器,是我国最古老的传统乐器之一。最早的埙出现在新石器时代,至今考古发现的实物,大多是商代的,有二音、三音、五音孔陶埙。从汉画像砖中可以看到,埙在汉代乐舞中仍十分盛行,以后就...
近日,河北省邢台市文物部门对位于柏乡县小里村的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一灰坑中出土了一件完整的陶埙。该陶埙为泥质红陶,手制,刺猬状,空腹腔,平底。顶部左右各有一个不规则形音孔,腹部正面有一吹孔,器身有8组指甲纹装饰。器身高8厘米,最大直径7厘米,音孔最长直径约为0.5厘米,吹孔直径为2厘米。埙是我国最古老的一种吹奏乐器。它的起源与先民的生活与生产活动有关,可能是先民们为诱捕猎物而模仿鸟兽叫声...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记者8月11日从河北省文物局获悉,受河北省文物局委托,邢台市文物部门对柏乡小里仰韶文化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和抢救性发掘工作,并取得了重要发现,此次发掘在邢台考古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据了解,小里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柏乡县城南十公里的小里村东的一条汦河古道东西两岸第一台地上,遗存面积约两万多平方米。该遗址是今年春天由当地农民开采沙场时发现的。经过文物考古人员的辛勤工作,截止目前,已发掘面积近60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