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25日发布消息称,近期,考古人员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上发现一处距今约2000年的东汉末年到北魏时期鲜卑族墓葬群,发掘清理13座古墓。 官方消息称,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草原上的该鲜卑族墓葬群,被命名为阿拉腾沟墓地。考古人员对这处颇为罕见的墓葬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工作。 在此次发掘清理的13座墓葬中,有11座为土坑竖穴墓。考古人员初步判断,这些墓葬属于鲜卑部落早期...
奶制品制作技艺(察干伊德) 乌珠穆沁婚礼 蒙古族勒勒车制作技艺 锡林郭勒盟被命名的文化之乡(基地)有36处。如:苏尼特左旗被命名为乌兰伊德文化之乡、沙嘎艺术之乡和印记、绳艺文化保护基地;镶黄旗为阿斯尔摇篮、火不思之乡,哈音哈尔瓦庙定为“收藏中国蒙古文丹珠尔经第一庙”;东乌珠穆沁旗为蒙古族长调民歌之乡;正蓝旗为察干伊德文化之乡;锡林浩特市、阿嘎旗为潮尔道之乡等。 ...
昨日,记者了解到,经过对呼和浩特齐·宝力高马头琴博物馆整体评估后,呼和浩特齐·宝力高马头琴博物馆将整体迁入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齐·宝力高国际马头琴学院博物馆新址,这将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专门进行马头琴保护和展示的博物馆。 经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全国唯一的一所马头琴专业高等院校——锡林郭勒职业学院齐·宝力高国际马头琴学院2011年正式挂牌成立。学院以专科层次教育为主,由齐·宝力高任院长。 ...
7月3日,记者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获悉,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成吉思汗文献博物馆日前正式开馆。 据了解,起初,成吉思汗文献博物馆是由民间人士巴拉吉尼玛和张继霞经过近30年、遍布40多个国家的收集,于2013年创建的一家民办博物馆。2016年6月,该馆正式移交给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成吉思汗文献博物馆现收藏有关成吉思汗及蒙古史方面的图书、文献达13000多册,类别达5000余种,涉及50多...
昨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多伦正式启动2016年多伦小王力沟辽代贵妃墓葬考古勘探。 据此次考古项目领队、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盖志庸介绍,作为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多伦县小王力沟辽代贵妃萧氏家族墓,虽然考古发掘暂告结束,但留下许多待考证谜团。在墓葬不远处,发现了辽代牙帐城(即管理某一地区的行政中心)遗址,这些遗址与萧氏家族有什么关系,有待考证。这里又是辽代贵妃家族墓地,有没...
记者从锡林郭勒职业学院获悉,锡林郭勒职业学院成吉思汗文献博物馆日前正式开馆。 据了解,起初,成吉思汗文献博物馆是由民间人士巴拉吉尼玛和张继霞经过近30年、遍布40多个国家的收集,于2013年创建的一家民办博物馆。2016年6月,该馆正式移交给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成吉思汗文献博物馆现收藏有关成吉思汗及蒙古史方面的图书、文献达13000多册,类别达5000余种,涉及50多个国家和地...
5月23日,锡林郭勒盟文物保护管理站对外发布消息称,日前,锡盟文物工作者在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图门嘎查发现一处古城遗址,该古城遗址属于锡盟新发现,其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长城调查等古遗址普查工作中并无记载。 据介绍,该古城遗址占地面积约500亩。城开有两门,门带瓮城,墙体宽度不清,有多个马面,四角各有角楼,北墙保存相对较好,南墙被风蚀严重。城址东西方向城墙约600米、南北方向...
23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文体新广局得到证实,该盟苏尼特右旗额仁淖尔苏木图门嘎查近日发现一处古城遗址,经文物部门确定,该城是金元时期古城遗址。 据介绍,该古城遗址规模较大,平面呈500×600米长方形,占地面积约500亩。城开有两门,门带瓮城,墙体宽度不清,有多个马面,四角各有角楼,北墙保存相对较好,南墙被风蚀严重。城址东西方向城墙约600米、南北方向城墙约500米,城内郭宽约...
蒙古族服饰是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于蒙古民族日常的生产生活,是蒙古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游牧民族历史变迁的真实写照,是用亮丽色彩涂抹的一幅斑斓画卷。 锡林郭勒盟蒙古族服装服饰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素有“民族服饰之都”的美誉,是目前穿戴使用蒙古族服装服饰最普遍,保留原始缝纫技巧最完整,研究开发和传承发展蒙古服饰文化最前沿的地区。 锡林郭勒盟(简称锡盟)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炎热的七月已经步入了夏季,应内蒙古电视台资深摄影师王修晨夫妇的邀请,中华志愿者杂志副主编许顺喜携夫人乘坐飞机低达赤峰和修晨夫妇开启一次难忘的草原自驾旅行。 记者之前曾去过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但对于锡林郭勒草原的具体情况还属于陌生的领域! 对这片梦幻般的草原只是通过互联网上略知一二,对于这次旅行只能凭空想象它美的存在。 刚刚上车,我的好哥们王修晨就说:“每年的7月是草原最美的时...
据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透露,近日,该所考古人员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伊和淖尔苏木发现了3座古墓葬,初步断定为两座北魏时期古墓和一座辽代时期古墓。 新发现的这3座墓地建造规模大小不一。规模最大的5号墓地,从墓室到墓道将近20米,墓道长度16米,从地表到墓体深度8米左右。盟文体局副局长庄永兴介绍说,这次发掘的这几个古墓遗址,墓葬规模之大、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之高,在内蒙古同期的考古发掘中实属罕...
记者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近日,该所考古人员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伊和淖尔苏木发现了3座古墓葬,初步断定为两座北魏时期古墓和一座辽代时期古墓。 新发现的这三座墓地建造规模大小不一。规模最大的5号墓地,从墓室到墓道将近20米,墓道长度16米,从地表到墓体深度8米左右。盟文体局副局长庄永兴介绍说,这次发掘的这几个古墓遗址,墓葬规模之大、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之高,在内蒙古同期的考古发掘中...
记者高平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近日,该所考古人员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伊和淖尔苏木发现了3座古墓葬,初步断定为两座北魏时期古墓和一座辽代时期古墓。 新发现的这三座墓地建造规模大小不一。规模最大的5号墓地,从墓室到墓道将近20米,墓道长度16米,从地表到墓体深度8米左右。盟文体局副局长庄永兴介绍说,这次发掘的这几个古墓遗址,墓葬规模之大、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之高,在内蒙古同期的考古发...
自2010年我盟正镶白旗伊和淖尔苏木发现古墓葬群以来,经过四年的抢救性保护、清理以及勘探、发掘,墓群神秘面纱已基本揭开,并又发掘出两座北魏时期和一座辽代时期古墓。 新发掘的4、5、6号墓为两座北魏时期、一座辽代时期古墓,三座墓地建造规模大小不一。规模最大的5号墓地,从墓室到墓道距离将近20米,墓道长度16米,从地表到墓体深度8米左右,在已发掘出的同时期古墓当中实属罕见。 不同于之前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