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远古之声入耳来 ——访鄂伦春族民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关金芳 关金芳在演唱鄂伦春族民歌 “我是兴安岭的鄂伦春人,我以狩猎为生……”“看这森林像大海一样,望不到边际……”60年后,关金芳几乎已经记不清儿时跟随长辈狩猎的情景,但曾祖父口中高亢圆润、悠扬婉转的鄂伦春族民歌仍清晰地镌刻在关金芳的记忆里,同时也被关金芳和她的学生们传唱着。 关金芳出生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玛县的鄂伦春...
清 采自清·《职贡图》 全卷长1438厘米、宽33.8厘米 鄂伦春族分布在中国黑龙江大小兴安岭一带,主要以游猎为生,部分从事农业,私有制已经确立,但保留有原始公社制残余,信仰萨满教。康熙年间沙俄入侵中国东北时,鄂伦春人积极参加了反抗沙俄入侵的斗争。
鄂伦春族主要以打猎为主,而且他们崇拜火神,所以肯定会有篝火节,那么除了篝火节还有其他的节日吗,那么关于鄂伦春族大家知道到底有节日吗?下面一起起来看看吧。 鄂伦春族传统节日介绍 篝火节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鄂伦春人对火神的崇拜历史悠久。他们认为火有驱邪祛污的作用,器皿衣物置于火上烘,被...
对于在鄂伦春族的人们中,在丧葬的习俗下,他们认为人的灵魂不会被灭,而对于在他们的认知下觉得这些也是无可有的,对此鄂伦春族的民俗文化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鄂伦春族有哪些民俗的文化 鄂伦春族的丧葬习俗 鄂伦春族认为人的灵魂不灭,人死后变成鬼,要到“阎门坎”(阴间)去,对鬼不能随便冒犯。这些观念影响到他们的丧葬习俗。 鄂伦春族讲究安葬迅捷。在葬地选择上,一般要选择土...
鄂伦春族的人们对于在狩猎上的礼仪上,也是有着很多,而且这些也是有着比较多方面的讲究,同时在长辈和晚辈之间也是不能够叫长辈的名字的,对此鄂伦春族礼仪文化到底是怎样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询问的礼节 鄂温克族 把客人让座,寒暄后,首先要问狩猎的收获和狩猎运气。如问“您看到了什么?”意即在路上看到什么野兽或野兽足迹。“山神赐予您什么了?”即打到什么野兽了。在这些...
鄂伦春族的人们因为认为人死了之后就会变成鬼,而对于这些都是来自于自然的崇拜所形成的,对此鄂伦春族的民族风俗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鄂伦春族的节日有除夕、春节、祭太阳、祭月亮、祭北斗星、春祭、元宵节、清明节、送火神、米特尔节、抹黑脸等。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多数受到周围民族的影响,尤其是汉族,诸如端午节、中秋节等等。其中他们最为重视的是春节、正月十五灯节和正月十六抹黑...
中国是礼仪之邦,只要人生活中能碰见的事,具体到衣食住行、生死嫁娶,都有一套礼仪。每个地区、每个民族也都有自己的民俗礼仪。鄂伦春族文化中,鄂伦春族能够生活的井然有序,也跟民俗礼仪息息相关的。鄂伦春族的民俗礼仪都有哪些呢?一起来学习下。 鄂伦春族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民族。尊老爱幼是传统。不论大人小孩,对长辈都非常尊重,老人说话,晚辈要认真听,不乱插话,哪怕长辈年纪比自己小,见面也一样请安。老人们也...
遗产编号 ⅳ―3 所属地区 黑龙江·大兴安岭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大兴安岭地区 申报日期 2006 “萨满舞”,亦称巫舞。?? “萨满”,意为激动狂怒的人。鄂伦春人,从前把人的平安,狩猎的丰收都寄托在祖先的神灵上,萨满就是沟通人神之间的“使者”。他(她)们虽是专门巫师,但一般不脱离生产,也不收取任何物质报酬,这和阶级社会的宗教巫师是有所区别的,所以鄂...
遗产编号 ⅲ―3 所属地区 黑龙江·大兴安岭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大兴安岭地区 申报日期 2006 鄂伦春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用歌声和舞蹈来抒发感情。 鄂伦春民歌常常即兴填词演唱,只有非常优美的传统民歌有比较固定的歌词和曲调。民歌的传统形式主要有“赞达仁”,“赞达仁”多指山体民歌,包括各类小调,具有旋律高亢刚健、悠扬跌宏的特点。民歌歌词大量反映...
时间:2006 类别:民俗 地区:黑龙江省 编号:Ⅹ-13 申报地区或单位:黑龙江省 鄂伦春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自古以来繁衍生息在黑龙江流域和大小兴安岭的密林深处,世代以狩猎和游猎为生。这种独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传统节日——古伦木沓节。 “古伦木沓”为鄂伦春语,意为祭祀火神。古伦木沓节由祭祀火神的仪式演变而来。自古以来,鄂伦春人每到年...
时间:2006 类别:曲艺 地区:黑龙江省 编号:Ⅴ-43 申报地区或单位:黑龙江省 鄂伦春族摩苏昆是形成并流行于黑龙江大小兴安岭鄂伦春族聚居区的一种曲艺说书形式,形成于清代末期。“摩苏昆”是鄂伦春语,意为“讲唱故事”。演出形式多为一个人徒口表演,没有乐器伴奏,说一段,唱一段,说唱结合。其内容多讲唱“莫日根”的英雄故事,曲调多不固定,且因流行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流传...
鄂伦春民族世代生活在大小兴安岭的山林中,过着“一呀一匹烈马,一人一杆枪”的游猎生活。与山林为伴,与野兽为邻。创造和保留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有传统技艺、曲艺、民俗、传统音乐等4类6项。其中包括鄂伦春桦树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桦树皮船制作技艺、鄂伦春狍皮制作技艺;鄂伦春族莫苏昆,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鄂伦春族赞达仁。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大地丰富了鄂伦春族的精神文化生活和...
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新生乡坐落在美丽的剌尔滨河畔,是我国鄂伦春族主要的聚居地。新生乡有一座展示鄂伦春族丰富多彩民族民俗文化的专题展览馆——岭上人展览馆,始建于1983年黑河地区鄂伦春族下山定居30周年之际,陈列展览以鄂伦春族的发展历程、民俗风情为主,展现了鄂伦春族悠久的民族历史、鲜明的民族特色及新生乡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观众了解鄂伦春,走进鄂伦春提供了平台。岭上人展览馆充分发挥地域文化和专题博物馆的...
2009年10月16日上午,北京中华民族园彩旗飘扬,各民族同胞载歌载舞,喜迎“民族小兄弟”——全国只有8000人的鄂伦春族入住民族大家庭。 剪彩仪式在新落成的鄂伦春族博物馆前的草坪上举行。来自首都各有关部门领导和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市、呼玛县的各级领导共同答谢北京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鄂伦春族自治旗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旗,是我国木材生...
在我国,春节不仅是汉族人民的节日,也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节日。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习俗,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自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 藏族:除夕那天,人们穿上艳丽服装,戴着奇形怪状的假面具,用唢呐、海螺、大鼓奏乐,举行隆重而又盛大的跳神会。小伙子们狂舞高歌,表示除旧迎新,驱邪降福。到了新年早晨,妇女们便去背吉祥水,预祝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彝族:彝族同胞习惯在门前树立青松,用松针铺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