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位于河北省内丘县的邢窑博物馆、邢窑遗址博物馆博物馆近日开馆。据悉,邢窑博物馆总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约53亩,是收藏、展示、研究邢白瓷的专业型博物馆;邢窑遗址博物馆总投资3720万元,占地约13亩,为保护、展示邢窑遗址的遗址博物馆。 邢窑始烧于北朝时期,隋唐时期邢窑瓷器是我国北方白瓷的代表。邢窑遗址也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白瓷窑址。
日前,河北省内丘县邢窑遗址博物馆举行开工奠基仪式。这是国内首家以邢窑为主题的遗址博物馆、河北省第一座建立在遗址之上的博物馆和邢台市最大专业性博物馆。 开建的邢窑遗址博物馆位于内丘县城中心地带,即原邢窑遗址发掘现场。该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总占地面积86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252.5平方米,建筑高度15米。顶层采光天窗和其他采光窗设计了遮阳设施,既可为室内提供良好的光环境,又避免日光直射破坏...
10月30日,内丘县邢窑遗址博物馆奠基,标志着这一2015年度省“双百工程”、市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城建项目进入实施阶段。 据悉,邢窑遗址博物馆是我省首座遗址博物馆,设计方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规划面积8600余平方米,总投资2600万元,集保护、展示、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项目建成后,将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系统、完整地展示千年邢窑的独特魅力。 1996年,内丘县邢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
10月30日上午,河北省内丘县邢窑遗址博物馆项目在内丘举行开工奠基仪式。据悉,这是国内首家以邢窑为主题的遗址博物馆、河北省第一座建立在遗址之上的博物馆和邢台市最大专业性博物馆,已被列为2015年度河北省“双百工程”和邢台市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城建项目。 据内丘县旅游文物局局长李五魁介绍,开建的邢窑遗址博物馆位于内丘县城中心地带,即原县粮贸大厦邢窑遗址发掘现场。该项目总投资2600万元、总占地面积86...
为庆祝党的94岁华诞,河北邢窑遗址考古发掘整理工作于7月1日在邢台市文物管理处正式启动。 自上世纪80年代省文物部门对邢窑遗址开展发掘工作以来,迄今已近30年,期间进行过多次发掘,其中2012年对内丘的发掘工作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1年临城瓷窑沟考古发掘出土大量金元时期文物等,但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工作。为了弘扬邢窑优秀历史文化遗产,落实国家、邢台市委市政府做好保护历史文物的精神...
新华网石家庄6月30日电(记者白林)河北内丘邢窑遗址被评为2012年中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该遗址,内丘县日前全面启动邢窑遗址保护利用工程。据内丘县文物保管所所长贾城会介绍,内丘县将在遗址上建一个大棚,通过对棚内温度、湿度等调节,以更好保护该遗址。目前,邢窑遗址保护大棚方案已编制完成。为更好地利用邢窑文化,内丘县将建设邢白瓷文化产业集聚区。它是以邢窑遗址保护、文化创意为主线及商业...
记者从河北临城县文保所获悉,位于临城县“南水北调”渠线内的宋金时期邢窑遗址经过一个多月的发掘已正式结束。此次发掘共出土瓷片2万多片,是邢窑遗址发现以来最多的一次。 据临城县文物保管所所长索丽霞介绍,临城县这处邢窑遗址位于山下村东南“南水北调”渠线内。经过一个多月考古发掘,出土宋金时期瓷片2万多片,其中包括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白釉印花、刻花瓷片2000...
图为挖掘现场 图为挖掘出的大量瓷片 河北省临城县文物保管所17日透露,文物工作者在临城县临城镇山下村发现一处北宋时期邢窑遗址,现场出土有研究价值印花瓷片500余片,同时还出土一件比较罕见的印花模具。专家表示,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宋以后邢窑白瓷的发展状况和工艺成就十分重要。 据临城县文物保管所所长索丽霞介绍,该窑址位于临城县临城镇山下村,现挖掘面积有100平方米,正在进一步扩大挖掘区。...
新华网石家庄4月10日电(记者曹国厂白林)记者10日从河北省内丘县政府部门了解到,经过6个月的考古发掘,文物工作者在内丘邢窑遗址发掘北朝至唐代窑炉11座,墓葬22座,出土瓷器、窑具、残片20万件片以上,完整和可复原器物约超过2000件,另外还出土了三彩和大量砖瓦残片及瓦当模子。邢窑是中国古代以烧制白瓷而著名的窑场,有“南青北白”的称谓。上世纪八十年代首先发现于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随后在邢台市内丘县...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