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沪苏浙皖之间的联系似乎从未像今天这样密切。人们却可曾知晓,早在五千年前,这片土地就是文明高地,孕育出华夏版图上光彩夺目的区域型考古学文化——良渚文化,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掷地有声的实证。并且,随着考古的持续推进,良渚文化还在不断刷新人们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的认识。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距今5300年至4300年。大多数人对于它的印象,或许停...
故乡是什么? 也许是,无论我身在何方,这块土地都会与我的内心深处有深深的“连接”。 良渚人梅娇寅亦是,5岁开始学习舞蹈,从良渚出发,走出国门,心里念念不忘的始终是故乡。日前,身为杭州师范大学老师的她在学校和良渚遗址周边社区发起“舞态良渚”社区舞蹈教育公益活动助力良渚申遗,一个星期就有100多人积极响应,经过2个月学习,6月3日,这群原住民在良渚古城遗址的王城中央小莫角山的高台上...
根据我国的历史文献,我们一般将夏作为王朝的开始。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夏开始的年代被暂定为公元前2070年。但由于处于晚商阶段的殷墟才发现大量青铜器以及铭刻有文字的甲骨等遗物,以致国际学术界一般都认为中华文明仅始于殷商时期。 国际学术界对中华文明的认识存在着三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将中华文明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而忽视了中华文明形成之前还存在着多个区域文明。第二个误区是将中原文明作为中国早期文明的...
良渚,中国江南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境内。5000 年前,良渚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孕育了中国史前最为灿烂辉煌的文明之一——良渚文明。自1936 年发现以来,历经八十年风雨,良渚遗址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其价值在探索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被誉为“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一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高度重视良渚遗址的保护工作。国务院把良渚遗址列为全国重...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三叉形器 良渚博物院“消逝的古国——良渚文明展”于1月25日在上海嘉定博物馆开幕。此次展出的130件(组)精美文物,涵括玉、石、陶、骨、木等类别,都是该院馆藏文物中的精品,尤为珍贵的是那些精美绝伦的玉器,其鬼斧神工的雕刻工艺让人叹为观止,既有让人敬畏的神人兽面像,又有憨态可掬的圆雕小动物龟和鸟。在这些文物之中,你足可以感受良渚文明的先进和良渚先民的伟大,感慨如此先进的文明最后...
良渚玉琮 资料图 南京东南方100多公里的太湖流域,曾经有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古国,创造出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明。昨天,《良渚灵玉:神与人的对话——良渚文明展》亮相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历年考古发掘之精华成果——120件(套)良渚文明时期玉器,为我们揭开古国的冰山一角。 内圆外方的玉琮 展现古人“天圆地方”世界观 良渚文明最典型的器物,就是玉琮。这是一种内圆外方的筒形玉器,为中国古代重要...
1月18日,“君住长江尾——良渚文明展”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展。131件(组)来自长江下游良渚文化的精美文物与古蜀文明跨越时空,在蓉城相聚。走进展厅,精美的玉器上雕刻着神人兽面纹、风格独特的黑陶石器上刻画着“黑陶文”……展览精选了良渚文化众多精美器物中的131件(组),分为古国风貌、文明之光和消失之谜三个章节,从良渚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结构、信仰与礼制、丧葬习俗等方方面面进行展示,...
塘山土垣遗址 已被考古学家们认定为“中国水利第一坝”的良渚塘山土垣,证实良渚先民已有防洪工程的同时,却也留下了一个疑问:塘山土垣遗址的水利设施主要是阻挡西北面的洪水,但不能阻挡安吉、湖州、德清等地的洪水,良渚先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经考古调查,近日,终于有了新发现:先民们在原彭公乡北去湖州,西去安吉的三岔路口,向西顺山势走向,利用山与山之间山凹处,用人工堆筑了一道防洪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