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9月24日上午,今年60岁的歙县桂林镇宋村农民郑国君来到歙县档案馆,无偿捐赠一本祖传下来的小册子。 经档案馆工作人员辨认,该册子为光绪三十四年(1908)正月歙县拾都贰图七甲郑寿生户归户清册。该清册品像基本完好,行文图章齐全,对研究明、清时期土地状况、税收政策等,不失为一份好档案。
5年前,城口县一老农种田时偶然挖到一把锈迹斑斑古代宝剑,他的处理方式是:将宝剑打磨锋利,用于切菜。直到最近,当地政府文化站人员到乡间收集文化遗产时,才偶然发现宝剑…… 昨日,有读者报料称,一把青龙剑被老农打磨用来切菜的段子在当地广为流传。“这个故事越吹越神,有人说宝剑本来值100多万元,但被老头一磨就是一把菜刀。” 昨日,重庆晚报记者经多方打探,最终联系到城口县高观镇政府文化站工作人员。对方介...
福建漳州东山县陈城镇白埕村的一个院子,龙眼树掩映中的三间不起眼的平房里,静静躺着12万多件大大小小的藏品,从唐代的矛与盾、明朝的眠床,到民国的海报、钢琴,再到上世纪60年代的毛主席勋章、90年代的大哥大,分门别类,应有尽有。 这里不是博物馆,是72岁的村民林财平的家,这些藏品都是他四十几年来的个人收藏。 “刚开始哪有收藏的概念,就是因为一直喜欢那些旧的、奇怪的、有意思的东西,收回家...
许来忻和他的《许来忻作品集5月24日下午,在焦作市中站区许衡街道李封三村的文体活动中心里,焦作市文联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毋立正在跟这里的一群书法爱好者切磋书法技艺。一位七旬老人手中拿的书法集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内容是七旬老人自己写的,书是他自费出的。 这本名为《许来忻作品集》的书和一般的书法字帖大小一样,装帧既朴素又精致。翻开一看,里面那清秀的行楷、古拙的隶书,让人看后啧啧称叹。书法集里收集的40多...
这支龙头杖耗费了王老不少的心血。朱炎皇 黄银平 摄影报道 本报湘潭讯(记者 朱炎皇 通讯员 黄银平)小桥流水人家、八仙过海、孔夫子……看到这些古色古香、细腻鲜活的木雕艺术品,你一定很难想象这全部出自一个没有学过雕刻的古稀老人之手。 “我是一名农民。”昨日,75岁的王庆军见到记者开门见山地说,他读过两年私塾和6年学堂,干过各类杂活。步入老年,王老...
昨日上午,洛阳博物馆贵宾厅里,伊滨区佃庄镇东大郊村村民陈建明郑重地将自家收藏的一件文物——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石斧(上图)交到洛阳博物馆副馆长高西省手中。博物馆方面回赠给陈建中的,是一份捐赠证书和1000元的现金奖励。 陈建明的石斧从何而来,价值如何?他为何主动将其捐给博物馆?个人捐赠文物的程序是怎样的?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偶得石斧,老农捐给博物馆 陈建明说,捐赠的这...
近日,由晋州市文联主办,晋州市大地书画院承办的书画展落下帷幕,当一位老者准备将一幅图文并茂的《24孝百米长卷》收起时,旁边仍站着多位依依不舍的观赏者。据悉,该长卷由晋州市营里镇小尚村76岁农民李晓仁耗时近一年所作,与此一模一样的长卷共有两套,其中一套现收藏在北京中国博物馆。 现实启发创出24孝长卷 “2006年冬天,我们村出了四个大孝子,他们的事迹感动了全村人。我也深受启发,于是有...
日前,莱州市城港路街道小朱杲村的村民史延刚将挖沙时挖出的20余件文物无偿捐献给莱州市博物馆,经专家鉴定属于汉代陶器,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17日上午,莱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到小朱杲村,为史延刚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 上个星期,一场大雨过后,史延刚在村北挖沙时发现土里露出了两个陶罐,就小心地挖了起来,结果这下竟挖出了20余件文物。挖出文物后,老史心里欢喜,虽然有人说这些东西很值钱,但老史还是及时上...
打草鞋用的工具、浇灌用的水车、古色古香的纺纱机……这些昔日躺在农舍里的旧农具如今被宁海黄坛的老农们一一拾起,并送进了村里的祠堂。近日,这个“农事博物馆”正式开门迎客,并在当地引起很大反响。 “这些东西再不修理就要烂光了”,挑头组织的两位老人严仲兴、严世文说。从去年年底开始,两位老人就开始奔走,在黄坛、黄泥丘等村老年协会的...
扬州市维扬区警方昨日发布消息,建国以来该市最大的盗窃古墓葬案告破,几个“专业”盗墓贼短短两年时间内疯狂盗窃古墓20多座,非法获利数十万元。 而该案告破的直接起因,竟源于一个农民打起地下文物的主意,主动寻找盗墓贼寻宝。 今年9月底,维扬区西湖镇派出所接到报警称,该镇铁路桥附近有人在地里挖出一个大坑。民警初步断定这个大坑就是盗墓坑。警方和文物专家整理后发现,墓坑内的文物已被...
陈宗贤每天都要翻阅大量古籍资料。 陈宗贤考证的“房子古郡”范围。制图/李达铭 ■人物影像 陈宗贤,高邑县西富镇古城村一名普通农民,已年逾耳顺。当地人这样形容他——瘦弱其躯,睿智其神,田园之家,五车之学,并称他为“民间苦行学者”。他几十年勤学不辍,出经入史,并以访咨旧迹的苦行、抽丝剥茧的严谨揭开了古城村这座渐行渐远、濒临消亡古遗址的千古不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