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16日,礼泉县文物旅游局接群众报告,烟霞镇袁坡村在平整土地过程中发现疑似出土文物,迅速组织县文物旅游稽查大队执法人员赶赴现场,从现场发现出土石刻文物1件。经昭陵博物馆专业人员初步鉴定,该石刻文物为唐昭陵陪葬墓华表底座,对研究昭陵陪葬墓形制和初唐石刻工艺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研究价值。在附近热心村民和群众文保员的帮助下,该石刻文物已移交昭陵博物馆收藏保管。
拥有850年建园史的北海公园拥有众多散落全园的石雕石刻文物,北海公园管理处首次将园内的残损石质文物进行全面收集整理,并筛选出精品在北海小西天景区集体展出。 展览把园内散落闲置的残损石质文物进行全面收集、整理、研究、筛选,并在充分展现中国石刻艺术魅力的同时,探索文物保护与展览、学术研究相结合的可持续模式,使观众通过每一件精美的展品所传达的历史信息、文化内涵,实现跨越时空的对话,感悟北海园林...
石刻文物是一种载体特殊的文物,和陶瓷、金属、纸质类文物同样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为了保护好这种珍贵的文物资源,根据湘文物保[2017]78号文件精神,汨罗市文物管理所自2017年8月开始启动《湖南文献集成》资料收集工作,收集我市区域内所有秦汉至民国时期的石刻,包括摩崖石刻、墓志铭、碑碣等多个类别。 经过四个月的努力,我市已按照要求完成了所有区域内石刻文物照片、拓片及文字整理上报工作。
3月31日,记者从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获悉,重庆首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地方性法规《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重庆市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该条例共五章三十七条,将进一步加强大足石刻文物保护工作,为处理好大足石刻旅游、文化等开发利用活动与保护的关系提供法制保障。 大足石刻是全世界八个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石窟类遗产之一,以规...
石刻作为一种重要的文物形式,与陶瓷器、金属器、纸本类共同构成了我国历史文物的四大主干。从最早的河南、黑龙江、内蒙古、新疆、甘肃、宁夏、云南、贵州等地原始社会的古代崖画,到周代的石鼓文,从秦始皇、秦二世东巡刻石,再到汉唐、明清时期的碑碣、墓志、摩崖、造像、经幢、塔铭、画像石等。如此丰富的石刻文物,包含了自远古至近代以来的各种文献资料,所载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凡氏族人物、典章经制、山川地理、风土...
散落在田间的石刻文物 唐代石刻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而唐献陵的石虎、石犀,昭陵的六骏,顺陵的走狮、天鹿,乾陵的蹲狮、翼马等,又是唐代石刻作品中被视作中国古典雕刻的典范,是中国陵墓石刻的一个高峰。作为“三百里唐代石刻露天博物馆”,唐十八陵石刻有着极高的历史和考古价值。 近日网络上有关唐陵石刻遭“洗澡”的报道,引起网友的极大关注。许多读者、专家学者也纷纷打电话询问。那么,唐陵石...
日前,叙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在大石乡龙龟山寺遗址举行石刻文物修复工程现场会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叙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大石乡政府、互助村村委会及龙龟山寺遗址管委会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据了解,由于我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潮湿,加之年代久远等各方面的原因,石刻风化严重。为保护我县这一批珍贵文物,叙永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争取到国家文物专项资金,启动此次馆藏文物修复工程。第一站是对大石乡龙龟山寺可移动...
你知道连云港地区有多少地面石刻文物吗?这些石刻背后有着怎样的人文故事?昨日下午,作为省文物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重点调查项目,由市重点文物保护研究所编著、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连云港石刻调查与研究》一书正式与读者见面。该书图文并茂地反映了我市现存各历史时期石刻文物900多处,被誉为首部“港城石刻文物百科全书”。 948处文物勾勒出独特的石刻文化 “在连云港文明史中,地面石刻年代跨度较为完整,上...
昨天,德州禹城辛店镇大谢村村民正在修建村活动广场,几铲子下去,竟然使几座明代石刻文物重现天日。 据山东广播新闻频道《直播山东》报道,挖掘工作已经告一段落,现场散落着几件刚刚挖掘出土的石刻文物。大榭村村民说:“这是修广场来,知道这里有些玩意,寻思别埋广场地下了,这全是老古物。就这么找了找。头一天挖出一点点,第二天继续挖又挖出一些。” 这批石刻文物包括一块石碑、两块石碑底座和两块石碑碑...
记者昨日从圆明园管理处获悉,8件流失石刻文物漂泊42年后重新回到圆明园,未来将在流散文物区进行展示。这些文物几十年来一直被解放军总参信息化部某单位用作大门门垛。 据圆明园管理处文物科负责人介绍,此次归还的8件文物包括4件须弥座和4根石柱构件,每件石刻重约2吨。长宽约80厘米的须弥座属于清代文物,虽局部破损且覆盖石灰,但雕工细致,菱形的花纹仍清晰可见,是圆明园遗址出土文物中少有的大体量须弥座。 ...
元代石卧马存在断裂裂缝、空鼓、风化剥脱、残损及污染 捧盾石人存在风化、断裂裂缝、水泥及铁锈污染、粘接材料污染等问题 记者昨日从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获悉,本市将于近期启动对14件珍贵石刻文物的修复。这些石刻文物包括石碑、石刻、石雕和建筑构件,用途不同,风格各异,在石刻文物中颇具代表性。其中,最珍贵、年代最古老的是东汉时期的捧盾石人。 据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王丹介绍,这14件珍贵文物的创作...
矗立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院内等待修复的“勒保夫妇诰封碑”,历经200多年的风吹雨淋,碑体字迹已经模糊不清。本报记者 贾同军摄 本报记者 刘冕 一年内,14件“身患重症”的石刻文物将接受“治疗”昨日,美银美林“全球艺术保护项目”宣布,将出资赞助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启动此项修复项目。北京市文物局透露,这是本市首次接受外资帮助修复石刻文物。 按照石刻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待修的14件文物的保护紧急程...
3月15日开始,鄞州区文管办文物安全检查工作组带领业余文保员开展田野石刻文物春季安全专项检查。检查组首先对石刻文物分布较为集中的东吴山区进行了一次全面安全巡视检查。此次检查中,业余文保员俞栋良等带领检查小组穿过荆棘丛生的山林,涉过山间溪流,先后检查了包括区级文保单位世忠寺山墓前石刻群,区级文保点兵部尚书史弥坚墓、史氏墓园后牌坊、史氏墓园前牌坊、史氏墓园中牌坊及石刻、税务提领史文孙墓在内的多处野外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