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潜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馆,并免费对外开放。 据了解,潜山县是非遗资源大县,拥有国家级非遗2项、省级5项,普查登记在册的非遗项目200余项,民俗文化十分丰富。该县非遗保护中心通过多方征集,共收集各类生产生活用具1500余件,非遗宣传作品百余幅,包括国家级非遗项目产品——官庄桑皮纸等,充分反映了潜山当地非物质文化遗存。展馆展区达1300平方米,设在风景区天柱山脚下的野人寨皖镇。开放...
潜山县余井镇柴各村牛形组发现一夫妻合葬墓。7月1日,潜山县文物管理部门在古墓现场,根据所挖掘的文物,初步确定系南宋墓。 据了解,古墓系当地修路时发现的,文物部门在古墓内挖掘出古钱币及一些瓷碗等,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距今5000至6000年前的古人究竟是如何生活的?如果您看了薛家岗遗址,可能便会明白。近日,省政府发出通知,同意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潜山县薛家岗遗址的保护规划。 规划中,潜山县将对薛家岗遗址进行原址保护,并建立专门的博物馆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这处“国保”将来不仅能得到很好的保护,还能让人们在这处遗址中感受到古人生活场景。 出土的文物举世首现 距今约5500年的薛家岗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潜山县余井镇柴各村牛形组发现一夫妻合葬墓 潜山县余井镇柴各村牛形组发现一夫妻合葬墓。7月1日,潜山县文物管理部门在古墓现场,根据所挖掘的文物,初步确定系南宋墓。 据了解,古墓系当地修路时发现的,文物部门在古墓内挖掘出古钱币及一些瓷碗等,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来源:潜山县文化馆芮刘斌汪小平报道) 潜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现有国家级名录1项,省级7项,市级7项,县级23项,登记项目200余项。为了弘扬传承这些民间“活化石”,增强少年儿童的非遗保护意识,潜山县文化馆、县非遗保护中心积极组织,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图为十一月二日县文化馆组织的五庙木偶黄梅戏班社在该乡新田村小学表演的省级“非遗”木偶戏《陈氏下书》。截止目前,此项活动已达...
前天,我省唯一的县级古生物化石展厅在潜山县竣工,并开始开放。 自上世纪70年代初至今,中科院专家先后在潜山查明化石分布点100多处,采集哺乳动物和爬行动物标本50多个种属,其中距今6000万年的东方小鼠、潜山安徽龟、潜山华阳兽等化石的发现意义重大,潜山因此被誉为亚洲脊椎动物的宝地、哺乳动物的发源地。 据潜山县博物馆馆长李丁生介绍,一般的化石形成要一万年左右,大概一万个动物死后只有一件才能保存为...
潜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将国保单位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保护工程列为2008年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在天柱山管委会、天柱山旅游总公司的帮助下,潜山县文物局多方筹措资金,聘请中国文物研究所编制了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保护工程设计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准并下拨保护经费60万元。为确保工程顺利进行,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网上招标、现场议标,中铁西北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文物保护加固技术研究中心中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