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范宽《溪山行旅图》 学习传统山水画,有几件作品是难以绕过的,其中就包括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与艺术圈外的朋友聊起中国绘画,他们对于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也多不陌生,更有甚者,还兴致勃勃地在复制品中找寻隐藏树林中的“范宽”署款。由此可知,这幅北宋山水画不仅在艺术史上影响巨大,在民众的知识体系中也占有一席之地。这到底是怎样一件宝贝呢? 为人宽厚 “百代标程”的三家之一 我们先...
北宋画家范宽简介: 范宽,北宋画家。一名中正,字仲立。华原人(今陕西耀县),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或作关中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北宋早期, 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尚在。性情宽缓,气度阔大,人呼之“范宽”。 他画山水初学荆浩及李成已甚精妙,既而领悟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诸物者,未若师诸心。”于是范宽深入自然山川,长期居留于太华、...
《溪山行旅图》是北宋中期绘画大家范宽山水画的代表作品,绢本,墨笔画,长206.3厘米,宽103.3厘米。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并被其视为目前馆藏北宋山水画珍品中的“无上神品”。《溪山行旅图》与郭熙的《早春图》、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并称为“三宝”。范宽和他的《溪山行旅图》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尤其《溪山行旅图》将其自成一家的笔法发挥得淋漓尽致,备受历代艺术爱好者的尊崇。 据了解...
《溪山行旅图》是最能体现北宋画家范宽绘画风格的千古名作。站在巨轴前,高山仰止之感油然而生。作者用巨碑式构图开创了宋代全景式山水画的高峰。 整幅画绢本水墨,以浅淡色彩分三段式构图:远景是占画面2/3以上的高耸巨山,山顶密林郁葱,山石纹理清晰可见;山涧的垂落悬瀑拉长了山高的视觉感受,并且将视线下移带至中景;中景山岗起伏,树林茂密,楼台隐现,似云若岚的雾气营造出的空濛感与山体呼应;最下方的山石...
北宋,范宽,绢本墨笔,纵206.3厘米 横103.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央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是矮小的侧峰。近景中央冒尖两块巨大的岩石,背后坡岸道路上一行行旅,点出画的主题。中景两座山丘,隔溪相对,山上密布阔叶与针叶木,叶梢露出宏伟的寺庙建筑。中景与主山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为了描写华北一带,被砂砾覆盖的花岗岩石,...
《溪山行旅图》中的房屋 《溪山行旅图》中的人物 (传)五代关仝《秋山晚翠图》 当代鉴定大家张珩先生在《怎样鉴定书画》一文中创造性的将书画鉴定的方法归纳为:主要依据和辅助依据两个方面,“鉴定的主要依据应该看书画的时代风格和书画家的个人风格。”所谓“主要依据”就是鉴定书画主要依托的方法和主要的根据。自然,范宽的“个人风格”就是我们判断《溪山行旅图》作者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我们知道...
《溪山行旅图》局部,重重密林中有“范宽”二字。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庞鸥鉴画 南京博物院艺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文物局书画专项责任鉴定员,江苏省馆藏文物书画类定级专家,江苏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专家指导小组成员。 上一次,我们谈到了鉴赏与鉴定,还简单的提及了鉴定的难与易,这一次,我们接着聊一聊鉴定有多难。 说一个例子,范宽,这是一个大家不太熟悉的名字,但是提到他的一张作品...
天津博物馆藏《雪景寒林图》 在天津博物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副三拼绢的大幅山水画作。画面中,山峰层峦耸立,白雪皑皑,一派北方冬日雪后的山林气象。这正是天津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雪景寒林图》。 《雪景寒林图》,绢本水墨,193.5×160.3cm,整个画面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山峦起伏叠嶂处云雾氤氲,萧寺掩映在深谷的密林间,生动地展现了秦陇山川雪后的磅礴气象。全画构图严谨有序,层次分明,笔...
北宋画家范宽简介: 范宽,北宋画家。一名中正,字仲立。华原人(今陕西耀县),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或作关中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北宋早期, 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尚在。性情宽缓,气度阔大,人呼之“范宽”。 他画山水初学荆浩及李成已甚精妙,既而领悟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诸物者,未若师诸心。”...
北宋范宽传世名作《溪山行旅图》 北宋画家范宽简介: 范宽,北宋画家。一名中正,字仲立。华原人(今陕西耀县),华原(今陕西耀县)人,或作关中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北宋早期, 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1年)尚在。性情宽缓,气度阔大,人呼之“范宽”。 他画山水初学荆浩及李成已甚精妙,既而领悟到:“前人之法未尝不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
“《溪山行旅图》应该是范宽整合了多种自然山景画成,其中很有可能就包括范宽老家耀县(今耀州区)附近的山景。”著名古代书画专家、台北故宫书画处处长何傅馨表示。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画的到底是哪座山?本报4月9日的报道引发了业界的强烈关注。昨日,何傅馨特意联系记者,就此提出自己的观点。何傅馨认为,北宋时期,并不存在写生的概念,所以《溪山行旅图》既不是华山、终南山、照金山、太行山,也...
这是一幅高2米6.3,宽1米3.3的巨大挂轴。是一千年前北宋画家范宽的代表作品。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矗立在画幅正中央的一座高大的山峰,密如雨点的墨痕将饱经风霜的岩石刻画得十分生动。细线般的瀑布在高山深壑间飞泻而下,隐没在云烟缥缈的深渊中。一队商旅行进在摩天巨岩与深邃林莽间。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却将山峰高不可攀的气势烘托得极其生动自然。 当年徐悲鸿在北京故宫看到了这幅画,不禁赞叹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