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日召开的2018河南考古新发现论坛上,洛阳纱厂西路西汉墓项目发掘负责人潘付生公布,该墓出土的液体其实是矾石水,即硝石和明矾石的水溶液,这与文献中提到的古人使用硝石和矾石制作神仙水相吻合,证实液体为“仙药”。 去年10月初,考古人员在洛阳发现一座西汉空心砖券大墓,出土随葬品种类丰富且等级较高。其中,一件高50厘米、腹部最大径34厘米的青铜壶中,近3500毫升、重约7斤的液体经考古人员初期判断...
“我问个外行的问题,郑韩故城遗址清理出了从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带车辙的道路,这些车辙都一样宽吗?”听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樊温泉领队的报告后,一名听众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原本严肃的气氛顿时轻松起来。 这是22日在河南博物院举办的2017年度河南考古新发现公众报告会现场。当天,共有三项重要考古发掘成果向公众发布介绍,分别是新郑郑韩故城遗址考古发现、二里头遗址宫殿区5号基址考古新发现和洛阳东汉帝...
这个国庆节假期前,中蒙联合考古队的中方人员——来自河南两家考古机构的8名队员相继归来。两个月在蒙古高原无人区的前所未有的体验,给他们脸上留下的印迹是黝黑的皮肤和男队员们个个的胡子拉碴,但更多的是收获与历练的喜悦。 今年7月下旬,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考古学系共同实施的中蒙联合考古项目“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研究”,在蒙古国后杭爱省温都乌兰县境内的高...
绸缎华服、美酒飘香、音乐绕梁,这样美妙的生活,是你向往的吗?或许在85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过上了这样的生活。1月6日,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龚德才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对河南贾湖遗址两处墓葬中的人类遗骸腹部土壤样品检测中,发现了蚕丝蛋白的残留物。结合遗址中发现的编织工具和骨针综合分析,当时的贾湖居民可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编织和缝纫技艺,并有意识地使用蚕丝纤维制...
2016年12月初,河南省考古研究院新浪官方微博@河南考古对信阳城阳城址18号战国楚墓的发掘进行了详细又生动的图文直播。在发掘过程中,古墓中端出了一鼎两千多年的“肉汤”,引发了网友热议。12月19日,考古人员将保存相对完好的内棺整体打包,移入城阳城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博物馆的实验室内。 2016年12月30日,@河南考古再次以微博直播的方式,发布了这座古墓发掘取得的最新进展消息。 沉睡两...
对于焦作来说,南水北调有着特别的意义:该市是中线工程唯一穿城而过的城市。 焦作人找到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机遇。干渠中心城区段两侧,分别建设100米绿化带,及35米宽滨河道路;绿化带中,点缀琴棋文化园、市民广场区、山阳遗址主题公园等,形成一条亮丽秀美、文化蕴集的风景线。如此,南水北调为焦作市区增加50多万平方米的水域和180余万平方米的绿地,令人羡慕。 复建于修武县圆融寺的焦作明清古建...
徐堡古城址出土的卜骨 丹江水穿越黄河,旋即进入温县陈家沟。前几年的考古发掘表明,太极拳圣地历史悠久,出土的上千件文物,分别来自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西周、东周,汉代、宋代等,像挖了条时光隧道,让人可以遥望这个村庄的千年过往。 陈家沟最有趣的一段往事,应该发生在春秋晚期。在该村春秋晚期的地层上,考古队发现了一个石圭废料坑,里面有大量石圭边角料和残次品,应该是专业制造石圭的地方。那...
薛村遗址出土夏代晚期兽面纹 策划文体新闻中心执行首席 记者 姚伟 实习生 陈京 文图 学术顾问 张志清 研究员 站在邙山之上,往北望,浑浊黄河横亘眼前,浩荡东流;转身往南看,清澈丹江水自南向北,直奔脚下。 长江水与黄河的中原相会,选址在荥阳市王村镇薛村之北。 巨大的倒“U”沟槽,嵌在邙山南麓,似乎是北上水渠的尽头,但其实丹江水另辟蹊径,潜入地下,在地下30米深处,与...
娘娘寨内城9号夯土基址 发掘全景(省文物局供图) 娘娘寨遗址发掘祭祀坑 娘娘寨遗址出土西周晚期玉璜 郑国举国东迁,缘起于一次朋友间的密谈。 密谈的一方是郑桓公姬友,时任司徒——掌管土地、财政的大官儿。当时西周积弊深重,周幽王又宠信褒姒,干了不少不着调的事儿,导致社会上暗潮涌动,危机四伏。身处漩涡中心,姬友深知大难降临,大厦将倾,却无能为力。作为郑国国君,他存了点私...
阳翟故城出土的瓷棋子 阳翟故城出土的瓷碗 雍梁故城出土的烧制变形的战国陶豆翻拍资料图 阳翟出土的钧瓷梅瓶 自叶县文集北上,干渠穿起一串儿不同朝代的古遗迹:鲁山薛寨、杨南、陶庄,郏县黑庙、狮王寺,以及禹州新峰、崔张等。在禹州钧台办事处,干渠与文集同时代的“小伙伴儿”——阳翟故城金元遗址相遇。 与文集一样,阳翟出土了上千件瓷器,以及很多象棋子、围棋子...
漆器 发掘现场 四神图漆棺 诸多悬疑亟待破解 考古人员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随葬遗物初步推断,12号墓的年代属西汉早期。根据墓内出土印章推测,墓主人当为孔调。 “西汉木椁墓墓葬群所发掘墓葬的规格以及随葬器物在豫西南地区考古发现中都屈指可数,尤其是四神图漆棺的发现,填补了河南考古空白,对研究汉代的历史文化、殡葬习俗、殡葬制度、经济社会状况等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考古人员...
漆器 发掘现场 本报记者 李宾 摄 四神图漆棺 诸多悬疑亟待破解 考古人员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随葬遗物初步推断,12号墓的年代属西汉早期。根据墓内出土印章推测,墓主人当为孔调。 “西汉木椁墓墓葬群所发掘墓葬的规格以及随葬器物在豫西南地区考古发现中都屈指可数,尤其是四神图漆棺的发现,填补了河南考古空白,对研究汉代的历史文化、殡葬习俗、殡葬制度、经济社会状况等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考古人...
2012年8月8日,河南考古一甲子(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举办成立60年庆祝大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这六十年里的种种贡献与收获且按下不表。考古网特约游记作者朱衣,携《朱衣走中土》系列行记,揭开河南丰富文物考古资源的冰山一角。 闲话少叙,精彩的旅程即将开始: 河南考古一甲子——朱衣走中土 >>&...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