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 通高10.4厘米 1960年周德蕴先生 捐赠 罗汉由白色寿山石雕成,薙发秃顶,双目微闭,面带笑容。身穿低领袈裟,上雕细密的缠枝花纹,衣领和袖口镶嵌微粒珍珠和各色宝石。踞坐露右脚,左手支地,右手执一经卷。座呈四瓣海棠花形,由浅褐色寿山石刻成,环周雕繁密的缠枝花纹和海水龙纹;座底正中镌刻隶书一行“魏汝奋制’’阴文四字款,周边饰缠枝花纹,所有的纹饰和款识间均填以金粉。此件寿山石罗汉...
“咚”,一座距今约1600年的东晋古墓平稳落在平板卡车上,准备运往新家。出土青瓷酒瓶的湖南汉寿东晋古墓的第一座墓室8月12日正式“装箱”,运往汉寿县文物局做进一步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这座古墓于今年4月底在湖南汉寿县聂家桥乡的一处取土场被发现。墓室早期被盗,在取土施工过程中又经历局部损坏,目前已确认该墓为当地某官宦墓。之后,考古专家又于7月在该墓附近发掘出第二座墓。第二座墓保存较为完整,墓...
今年4月和7月,在常德市汉寿县聂家桥乡茶铺村五组一处取土场,先后发现了2座东晋古墓。鉴于古墓具有重要研究价值,8月12日,汉寿县文物局工作人员将其中一座古墓整体搬迁至县文物局内。 此次整体搬迁的古墓为砖室墓,墓室形制规模较大,墓残长4.5米,高2.45米,宽2.1米,顶为劵顶。墓四周全为青砖,大小不一,砖上多有铭文,大多很清晰。省市考古专家认为,这座墓葬对研究和考证东晋时期官府制度提供了...
一个盛有半瓶液体的青瓷瓶,在湖南汉寿县一座东晋古墓中出土,距今约1600年。专家推测这个青瓷瓶是一个古代的酒瓶,反映了魏晋时期人们饮酒赋诗的生活时尚。此外,考古现场还发现345块铭文砖等文物,对研究晋代历史以及东晋墓葬形制、丧葬制度具有重要的价值。 记者看到,青瓷瓶的制作工艺十分精美,有瓶身、瓶盖,还有双耳,釉色呈淡绿泛青色。考古工作人员一下就揭开了瓶盖,令人称奇的是,瓶中还保有半瓶液体...
8月2日,汉寿县文物局考古人员李绍南等,来到该县聂家桥乡茶铺村五组一处施工取土场。自从7月21日在此再次发现东晋古墓以来,李绍南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冒着高温,在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并对墓室进行清理与保护。 今年4月29日,考古人员在茶铺村五组发现一座古墓,但该墓被盗,破坏严重。最近,在距该墓约15米处,又发现一座古墓。这座古墓保存完好,已出土包括青瓷酒瓶等5件瓷器在内的文物21件。 ...
近日,汉寿县聂家桥乡茶铺村五组一施工地又发现一座东晋古墓。据文物专家分析,该古墓与今年4月29日同地发现并挖掘的一座东晋古墓仅相距15米,极有可能是座古墓群。 7月21日,古墓被施工人员发现,从古代墓形制和砖文来看,此墓为晋代砖石墓,墓长5.9米,高1.8米,宽1.9米,墓道、墓门、甬道、墓室俱全,墓道长9米。墓壁为青砖,顶为弧形砖,墓内壁青砖大小不一,砖上刻有“龚侯”等繁体文字,清晰可...
近日,汉寿县人民医院建筑工地再次挖出一门重达数百公斤的铁炮,经县文物局初步鉴定,该铁炮属清朝时期。 在县人民医院建筑工地,建筑工人只掘土1米多深,就发现了这门铁炮。此前,在县人民医院、原酒油厂和酉港镇等地也曾挖掘出此类清朝铁炮,加上最近出土的,一共7门,均属于国家三级文物。其中,有2门清晰可见英国皇家制造的标志,可认定是从英国原装进口。这次出土的铁炮,由于久埋地下,已经锈迹斑斑,从外表看不出任何...
考古工作者近日在汉寿发现了目前湖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东周祭祀坑,该祭祀坑地处洞庭湖周边。根据种种迹象,专家推断该祭祀坑很可能与屈原有关。 在被考古工作者命名为H48号坑的发掘现场内,大量堆积的陶器清晰可见,尽管绝大多数陶器已经残破不堪,但是部分特殊区域的碎陶片依然可以清晰地反映文物本来的面貌。 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马兰咀发掘工作领队赵亚峰介绍,坑内出土了大量文物,如鬲、罐等陶器。通过陶器的器形和纹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