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适应我国水下文物保护新形势的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结合目前我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实际,我局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在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进行了修改,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众可登陆国家文物局网站(网址:http://www.sach.gov.cn/...
记者昨日从市文物管理处获悉,《合肥市文物保护办法》修订工作日前已正式结束,新的《合肥市文物保护办法》将于2018年元旦起实施。 据介绍,《合肥市文物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01年施行以来,对促进我市文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今已不能适应当前形势的需要。为此,2016年下半年由市文物管理处提出修订申请,2017年初由市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立法后评估,修订工作历时近一年...
近日,中国首艘也是目前唯一一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抵达南澳前江湾码头,国庆期间将对“南澳1号”水下文物保护区的水下情况进行为期一周的摸查,这也是“中国考古01号”首次到访汕头。
近日,在南海西沙沉没的800年前的南宋商船“华光礁I号”模型及出水文物在海南省博物馆展出,南海丰富的水下文物遗产保护状况再度引发公众和舆论关注。 南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埋藏着以沉船为主的大量历史文化遗产。据第三次文物普查显示,南海共有136处水下文物遗址,居全国之首。这些水下文物不仅具有重大的考古科研价值,更是我国民族世代在南海活动的重要见证,是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
据海南省文体厅的统计,海南省目前共有136处水下文物遗址,居全国之首,其中已登录的水下文化遗存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3处。为加快南海水下文物保护工作,提高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国家已经通过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南海基地的可行性报告。 海南省政协委员连介德介绍,大多数水下文物文物埋藏较浅,易于发现。南海水下沉船遗址大多在礁盘上,距离水面很近,部分水域海水清澈,水下文物清晰可见,有...
图为游客参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图为透过玻璃观测窗看水中题刻 在世界首座水下遗址博物馆——重庆市涪陵区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内,国庆期间游人络绎不绝。游客乘着下行的电动扶梯、穿过曲折幽深的廊道,不知不觉走到长江水下40米的江心处,透过廊壁上的23个水下玻璃观测窗,便可远望亘古千年的“水下碑林”。 白鹤梁,是位于涪陵城北长江中的一个天然巨型石梁,长约1600米。石梁上刻有自公元76...
弹指一挥间,两甲子光阴流逝,甲午年又至。120年前辽东沿海抗击侵略的隆隆炮声犹在耳畔。而在甲午战争120周年祭之际,名舰“经远号”的沉没地究竟在大连还是丹东,再次引发考古学界的争议。 抛开“经远号”的沉没海域之争,目前在大连1906公里的海岸线内,碧波下的沉船和其他水下文物遗迹不胜枚举。在2010年启动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水下考古工作——也是最近一次水下考古中,大连海域已经确定的沉船文物遗...
弹指一挥间,两甲子光阴流逝,甲午年又至。120年前辽东沿海抗击侵略的隆隆炮声犹在耳畔。而在甲午战争120周年祭之际,名舰“经远号”的沉没地究竟在大连还是丹东,再次引发考古学界的争议。 抛开“经远号”的沉没海域之争,目前在大连1906公里的海岸线内,碧波下的沉船和其他水下文物遗迹不胜枚举。在2010年启动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水下考古工作——也是最近一次水下考古中,大连海域已经确定的沉船文物遗迹已...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由重庆长航东风船舶工业公司制造的我国首艘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近日在万州至云阳长江航段进行了航行试验,预计7月底抵达青岛母港。这艘考古船将用于我国沿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担水下文化遗产的普查、专项调查及小型发掘工作。 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水下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建立了专门机构和相关专业。但在工作中一直没有专用船舶,基本以租用渔船为主,使...
【解说】6月14日,海南省文物局和海南省琼海公安边防支队在该市潭门中心渔港共同举行“水下文物保护启动仪式”。 【同期声】(渔民 卢全炳)那个文物在那边 这就是我们国家的领土 我们看见它也要保护它 回报国家 如果要看见文物就保护它 如果捞到就交给国家 【解说】海南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介绍,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有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南海...
【解说】6月14日,海南省文物局和海南省琼海公安边防支队在该市潭门中心渔港共同举行“水下文物保护启动仪式”。 【同期声】(渔民 卢全炳)那个文物在那边 这就是我们国家的领土 我们看见它也要保护它 回报国家 如果要看见文物就保护它 如果捞到就交给国家 【解说】海南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介绍,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有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南...
14日上午,海南省文物与边防部门在潭门渔港共同举办“南海伏季休渔期法制宣传暨水下文物保护启动仪式”,此举旨在增强南海渔民法制和保护水下文物意识。 海南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介绍,南海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有丰富的海底文化遗存,“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南海沉船量为124艘,按船货平均运载量计算可达5万件,目前发现的沉船总量在不断增加,据国外数据不低于1000艘。”他表示,南海水下文物是中国文...
【中国文物网提要】1974年由于各种原因开始针对西沙进行考古调查,直至今日硕果累累。但今年来文物市场的火热,加之海水下散落着大量古代沉船和文物宝藏,引起了盗采者的觊觎。我国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以遏制、打击对西沙水下文物的盗采。从1998年开始,国家文物局对西沙文物采取抢救性挖掘措施,已运回万余件文物。今年11月15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大海的方向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
记者 黄晓慧 南宋时期的雕像、精美的陶瓷、残存的船板……11月15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微博),“大海的方向——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展出,首次向公众展示南海水下文化遗产和水下考古工作。 加强水下文物保护的另一个现实是,在我国浩瀚的南海西沙水域,不少水下文物被疯狂盗挖。海南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近日告诉记者,今年4、5月间,海南省文物局和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共同组织开展2011年西沙群岛水下文化...
南宋时期的雕像、精美的陶瓷、残存的船板……11月15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大海的方向华光礁Ⅰ号沉船特展”展出,首次向公众展示南海水下文化遗产和水下考古工作。 加强水下文物保护的另一个现实是,在我国浩瀚的南海西沙水域,不少水下文物被疯狂盗挖。海南省文物局局长王亦平近日告诉记者,今年4、5月间,海南省文物局和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岛办事处,共同组织开展20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