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寨卜昌村古民居院落完整,房屋破损严重 破败的古屋大门 一个小村竟有130余座清代宅院,房屋400余间,房高壁厚,雕花刻凤,古香流韵,一派大清盛世图景。这里便是焦作新区寨卜昌村。 4月17日上午,村民王跃花告诉记者,“俺村古宅是从清朝康熙年间兴盖至清末,已有200多年历史,是王氏家族的荣耀!”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寨卜昌村王氏先人王振德开办怀药“泰顺”商号,经营怀药让“泰顺”...
陕西横山县民间捐资为“闯王”李自成建造衣冠冢 横山县长峁墕村敞阳湾发现一处明代民居群,共14孔窑洞,目前全部掩埋在土下。图中插旗处就是窑洞所在方位。 近日,在陕西省横山县召开了一场“李自成故居学术研讨会”,知名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在横山境内意外发现的一处明代民居群(14孔窑洞)遗址展开讨论。经研究论证,考古发现与史料记载基本吻合,初步判定李自成故居在此遗址内。 ...
9月16日拍摄的保存较为完好的仫佬族古民居群。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小长安镇龙腾村大勒洞屯是一个仫佬族聚居的村屯,全屯共有80多户人家。近年来,当地群众建造新房时,均另选址建设,旧民居继续保存下来。据罗城文物所工作人员介绍,这些旧民居大部分为清代末年建造的,目前尚存有80多座旧民房和1座祠堂,是目前罗城保存最为完好、旧民房最多的仫佬族古民居群。仫佬族古民居的完好保存,对研究仫佬族建筑文化有...
作为闽系红砖建筑史明清阶段的代表,潘厝古民居群和埭尾古民居群拟作为漳州闽系红砖建筑 “申报世遗”点,全力争取确保列入国家文物局明年3月份确定的申报名录。 这是漳州市文化与出版局日前对市九三学社《关于我市红砖传统建筑保护的建议》的提案的答复。 答复中称,自去年12月至今,文化局先后到漳州市区县实地查看,筛选出了30多个红砖建筑的片、点,如芗城的漳州历史街区、蔡氏(蔡竹禅)...
“大夫第”建筑 民居目前仍有人居住 黄传章 摄 中新网南昌10月18日电(何柳斌黄传章)江西赣南是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也是中原汉族居民南迁的第一站。10月18日,中新网记者从赣州市上犹县了解到,该县日前发现一处大型客家民居群,保存有清代客家民居18幢,对研究客家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据介绍,此次发现的清代客家民居群位于上犹县平富乡上寨、横坑两村,有保存完整、风格各异的清代客家民居1...
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保平村至今还保留着中国最南端规模最大、连片而建的明清民居建筑群。目前,该民居建筑群处在一种民间自发保护的模式下,被拆除和自然毁坏等问题严重,状况堪忧。 百年老屋难逃厄运 三亚市崖城镇保平村,至今保存着45处连片的一类明清历史建筑,以及160多处与之协调的二类风貌历史建筑。 海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阎根齐认为,这些古建筑不仅年代久远,而且保护较好,大片成规模,其外部形态如接...
中国最南端明清古民居群濒危仅靠民间自发保护,难!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保平村至今还保留着中国最南端规模最大、连片而建的明清民居建筑群。目前,该民居建筑群处在一种民间自发保护的模式下,被拆除和自然毁坏等问题严重,状况堪忧。百年老屋难逃厄运三亚市崖城镇保平村,至今保存着45处连片的一类明清历史建筑,以及160多处与之协调的二类风貌历史建筑。海南省文物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阎根齐认为,这些古建筑不仅年代久远,而且...
海口市中山路老街有一处清代琼北传统民居群——“邱家老宅”,藏身于南洋建筑风格的骑楼之间。专家认为,骑楼本身就很有特色,而邱家老宅规模大,布局严谨,有中原文化遗韵,可成为老街景观的特中之“特”。 海南日报记者日前接到读者报料,称海口市中山路63号有一处传统民居院落,已有100多年的历史。27日上午,记者邀请海南大学社科中心研究员、古建筑研究专家阎根齐...
10月20日上午,江山市副市长王卫明带领市建设、规划、文化等部门先后前往西塘古民居、城北凝秀塔等施工现场,检查江山市文化融入城市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并就施工中出现的有关景观设置和资金落实等问题进行现场协调解决。 江山市西塘古民居群建于清末至民国年间,规划范围内四幢相邻的古建筑占地面积为188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1420平方米。该古民居的修缮工程于今年8月10日正式启动,在有关部门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努...
河北省武安市北安庄乡近日发现大量具有冀南民居建筑特色、保存相对完好的传统民居,这些民居大多建于民国时期,门窗影壁雕刻精美,并且保留了大量反映屋主处事之道、类似家训的文字砖雕。 这一民居群是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一调查队发现的。据调查队队员刘朴介绍,调查队已经对民居群中较有价值的20多座院落进行了记录,大多数民居都保留着内容丰富的文字砖雕,目前发现最多的是匾额,大多为两个字或三个字,有的宅院中...
日前,记者从江苏省南京市有关部门获悉,该市江宁区斥资近900万元抢修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杨柳村古建筑群,这批明清古民居群将被建成民俗文化园。 据介绍,杨柳村古建筑群现由36座宅院组成,为明代万历至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历时200余年,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古民居一般为三进、四进、五进,最多的“翼圣堂”是“七进、十八道门槛”。其规模格...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