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记者从市博物馆获悉,本月,我市出土的郭店楚简将在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展出,目前,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已经前往呼伦贝尔进行布展,10日,郭店楚简将正式和草原人民见面。 此次我市博物馆和呼伦贝尔民族博物院共同举办的郭店楚简特展,将展示郭店楚简及与之同时出土的上百件文物,届时将全面介绍和展示郭店楚简的出土过程、墓葬时代和墓主身份及其价值。除了以实物展出的方式诠释郭店楚简的文化内涵外,市博物馆还将配合展...
基本信息: 作者:罗运环、中国先秦史学会、清华大学出版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等 编 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08-01 版次:1 页数:1087 正文语种:中文 开本:16开 ISBN:9787535150745 内容简介: 《楚简楚文化与先秦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将115篇论文分为18组:鄂...
展览开幕式 李金泰拜师刘艺仪式 楚简书道德经缩小卷展示 中国文物网讯 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支持祖国的慈善事业,展示李金泰先生在楚简书法艺术方面的成就,由国际中国书画家交流促进会与世界艺术收藏联合会、中国教育网络电视台书画台、中国楚简书法研究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大道至简——李金泰楚简书法艺术全国巡回展北京首展暨《楚简书道德经》百米长卷首展首发式”,于2014年9月13日,在北京...
出版社: 上海古籍 出版时间:2014-04-01 作者:(澳)陈慧//廖名春//李锐 开本:32开 印刷时间: 2014-04-01 定价: 45 页数:284 湖北荆门郭店的楚简的内容主要是道家与儒家的文献,很多不见于现存文献,对研究孔、孟之间学术思想的演变发展有重大意义。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的内容则以儒家为主,兼及道家、兵家、阴阳家等...
1992年,老河口市“霸王坟”古墓群一、二号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战国时期漆木器和24枚竹简。漆木器经过了保护修复,部分被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但具有更高文物价值的竹简,由于修复要求标准高、难度大,只得长期在封密环境下保存。 多年来,老河口市博物馆一直寻求国内文物保护机构对24竹简护修复,经过多轮筛选,最终和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鉴定修复协议,负责24枚楚简保护修复工作。经过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木...
信阳楚简 信阳楚简出土于河南信阳长台关一号楚墓,简文字是战国时期楚国古文,字体呈方形,结构紧密,用笔平缓流畅,笔画匀称,平入顺出,无波磔,呈遒劲挺拔之势。 郭店楚简 是中国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县纪山镇郭店一号楚墓内的竹简,1993年10月出土,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原装书。秦始皇在焚书坑儒中将大量先秦书籍焚毁,而郭店楚简则幸免于难,提供了很珍贵的历史资料。 长沙楚简 1951年在湖南长沙无理...
荆州市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对荆州区纪南镇高台村部分战国古井进行解剖时,意外发掘出一捆竹简和几个装简竹筒,经文物专家判读为战国时期简牍。战国古井中出土楚简,这在湖北乃至全国都是首次。 记者7月17日在荆州博物馆看到,这批竹简最长的约30厘米、最短的不过10厘米,宽约1厘米左右;已清理的部分竹简上,“一”和类似现代“阝”的文字清晰可见。 据古文字专家介绍...
。 今年4月,正在施工的荆州区纪南镇高台村引江济汉河道发现200余口形制为竹圈和陶圈的战国古井。昨日下午,考古人员在发掘一口垮塌的陶圈井 时,意外发现一束捆着的物件和陶罐。仔细观研后发现,竟是一捆长约30厘米、宽1厘米左右的竹简和几个装简竹筒。从已清理的部分竹简上,可清晰看到“一” 和类似“阝”的文字。 目前,这批简牍已运到荆州博物馆。荆州市文物...
湖北日报讯 (记者刘胜萍、通讯员白煊)荆州市荆州区纪南镇高台村引江济汉工地发掘现场昨日再爆冷门:考古人员在一口坍塌的陶圈井中,发掘出战国楚简和竹筒。 今年4月,正在施工的荆州区纪南镇高台村引江济汉河道发现200余口形制为竹圈和陶圈的战国古井。昨日下午,考古人员在发掘一口垮塌的陶圈井时,意外发现一束捆着的物件和陶罐。仔细观研后发现,竟是一捆长约30厘米、宽1厘米左右的竹简和几个装简竹筒。从已清理...
近日《光明日报》“国学”版刊登了邢文先生的文章《浙大藏简辨伪》(以下简称《邢文》),对浙江大学收藏楚简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浙大楚简作为非考古发掘品,鉴定真伪确实很有必要,提出质疑也是无可厚非。但是读了《邢文》以后很是失望,该文既不相信科学检测数据,又避重就轻,对最重要的浙大楚简的文本内容一笔带过,反而过多地纠缠于枝节问题,貌似有据,实无理可言。由于《浙江大学藏战国楚简》刚出版不久,极大多数《光明日...
这批印迹斑斑、长短不一的楚简与目前流传的《左传》内容基本一致,首次证实《左传》的成书时间至少在战国时期。从而破解了千百年来关于《左传》的真伪之谜,明确了其作为中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的历史地位。 一批有着2300多年历史的楚国竹简《左传》近日在杭州首次公开亮相。 在当天举行的《浙江大学藏战国楚简》图书首发仪式上,记者看到,展出的几枚楚简呈黄褐色,边缘整齐,字迹清晰,墨色厚重。竹简上端...
楚国是两周时期南方最为重要的诸侯国,经过考古发现出土了大量的楚国楚文化简牍竹书。其中湖北竹简的发现集中在江陵和荆门地区,出土楚简数量最多。 1965年,江陵望山M1出土竹简207枚,内容为卜筮祭祷记录。 1966年,望山M2又出竹简66枚,内容为遣策,涉及器物名称达320种之多,许多不见文献记载,所记器物排列有序,与出土实物对观也基本复合,颇便考订随葬器物名称。 1987...
包山楚简是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于1987年1月为配合荆门-沙市地方铁路建设,在南距战国楚故都纪南城16公里的荆门十里铺镇王场村包山岗地所发掘的包山二号墓中发现的。 包山二号墓是包山墓地五座战国墓中晚期楚墓中位置最显著、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墓葬。该墓墓主男性,官居楚国左尹,等级身份约合周制“大夫”级,死时年龄在35-40岁左右,下葬于公元前316年楚历六月二十五日。 包山楚简因包山二...
楚简帛书法艺术作品刘红英 摄 8月10日,为期一周的全国楚简帛书法作品展在湖北省博物馆落幕。楚简帛书法作品在国内首次大规模集体亮相,向公众揭开了两千多年前楚国文字的神秘面纱。此次楚简帛书法作品展暨楚简帛书法艺术研讨会于8月2日在武汉开幕,这也是全国首个以楚简帛书法艺术为专题的书法作品展和研讨会。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李春明在出席楚简帛书法作品展开幕式时强调,楚简帛书法是楚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