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沧州博物馆举办的杨柳青年画精品展展出了《连年有余》《福寿三多》《五福临门》等百余幅年画作品,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参观。
过年,家家户户贴年画,曾是多少家庭经年不变的传统。如今时代变迁,过年的习俗在变,年画的命运如何?记者来到运河畔的千年古镇——以年画驰名的天津西青区杨柳青,实地寻访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 4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 正月初十,杨柳青民俗文化街悬挂着大红的灯笼,古色古香的画社、店铺星罗棋布地点缀在街上。纷纷扬扬的雪花给古镇增添了喜庆气氛。 杨柳青木版年画,兴于明,盛于清,传承400多年。其造型方...
过年,家家户户贴年画,曾是多少家庭经年不变的传统。如今时代变迁,过年的习俗在变,年画的命运如何?记者来到运河畔的千年古镇——以年画驰名的天津西青区杨柳青,实地寻访杨柳青木版年画的前世今生。 400多年的传承与发展 正月初十,杨柳青民俗文化街悬挂着大红的灯笼,古色古香的画社、店铺星罗棋布地点缀在街上。纷纷扬扬的雪花给古镇增添了喜庆气氛。 杨柳青木版年画,兴于明,盛于清,传承4...
杨柳青年画,之所以能成为千年古镇杨柳青名扬中外的标志性民间艺术,其重要因素之一,就是杨柳青年画与杨柳青地方的民间年俗联系紧密,可以说它是为当地的年俗而诞生、而存在、而发展的。 过年,是我们国家、我们民族最重要的节日。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人们看重“春种秋收,秋收冬藏”,企盼五谷丰登,平安吉祥。于是,人们便运用很多的方法除旧迎新,去灾纳福,避凶趋吉。这就在民间形成了贴神马、换桃...
尹树鹏 编者按 杨柳青,是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沿岸多水环境中孕育出的北国江南。它以出产年画而享誉海内外。 杨柳青年画,这种起源于农耕文化的传统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它是如何反映自然生态美景,与人民的传统生活密切相连的呢? 杨柳青,一个水美、人美的胜景佳地。古代大清河东流入海,在此交汇,故此地史称“流口”,又被谐音成“柳口”。明初,它已经成为京杭大运河畔的大码头、大驿站。河中舟楫不...
博物馆里收藏的高近4米的明代木版年画。本报记者 王 津摄 大型年画《连年有余》。 本报记者 王 津摄 仕女娃娃年画。 本报记者 王 津摄 保存完好的古版。本报记者 王 津摄 经典的门神木版年画。本报记者 王 津摄 杨柳青木板年画博物馆建成的消息日前在本报刊登后,连日来有众多读者怀着浓厚的兴趣打电话来详细了解年画博物馆的情况。记者昨天下午来到了在河西区佟楼三合里111号刚刚...
提起天津知名传统宝物,杨柳青年画可谓其中之一,与美食狗不理包子一样名满天下。来天津旅游的各地游客临走都不忘捎上一幅形象可爱的杨柳青年画,作为纪念或是礼物送给他人。 据说,始创于17世纪(明代崇祯年间)的杨柳青年画,最初源自苏州桃花坞年画印制技术,随着大运河的开通,流传于天津杨柳青并发扬光大,最终形成自己独特的韵味浓郁的民间艺术风格。线版墨印,彩色手绘。工艺细腻,色彩斑斓。其内容通过寓意、写实等多...
近天津杨柳青年画霍派第六代传人霍庆有,利用近30年的时间苦心钻研传统技艺,成为天津唯一勾、刻、刷、画、裱“五项全能”的杨柳青年画艺人,使曾几近绝迹的木版手工绘制的杨柳青年画得以复苏。如今,他将自己的家庭手工年画作坊改为家庭博物馆,成为吸引中外游客的人文景点。
“刻版”是杨柳青木版彩绘年画的第二道工序,工艺十分考究。图为杨柳青年画的四位传承人之一王文达老人正在用刻刀小心翼翼地雕琢木版 “哚—哚—”,在一间几平方米的工作间里,王文达老人用刻刀小心翼翼地雕琢着手里的木版。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杨柳青年画的四位传承人之一,从1960年进入师门学徒至今,他始终没有放下这门手艺。眼下,在天津杨柳青画社和几十公里外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