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作者:水金辰 俞宝强 11日下午6点,蚌埠淮上区双墩村家家夜灯已亮,饭菜已香,3名考古保护小组成员,还在巡逻。在现场,24小时巡查的他们,有了诸多感慨—— “6年时间内,考古发掘还在继续,并且取得了如此成果,的确不易……”。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自2006年12月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以来,已有6个年头,昨日,首次披露发掘情况,并出台了详细的保护规划。 春秋大墓出土“最古创伤药” 先来带读者...
11日下午6点,蚌埠淮上区双墩村家家夜灯已亮,饭菜已香,3名考古保护小组成员,还在巡逻。在现场,24小时巡查的他们,有了诸多感慨—— “6年时间内,考古发掘还在继续,并且取得了如此成果,的确不易……”。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自2006年12月开始进行抢救性发掘以来,已有6个年头, 昨日,首次披露发掘情况,并出台了详细的保护...
工作人员正在对文物进行拍照。 此前备受关注的沂水县纪王崮春秋大墓的发掘工作目前已接近尾声。从10日开始,考古人员开始对发掘现场的出土文物进行提取装箱,到今天为止已经提取出30多箱。目前,提取工作还在进行。 三重保护确保文物安全 由于出土的文物非常珍贵,为防止文物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意外,每件文物都有3层保护以确保文物安全。 第一层保护是木制外包装箱,便于文物的提取、存放、运输。木箱内,考古人员...
沂水纪王崮春秋古墓考古工作因天气原因已全面暂停,让这座热闹了10多天的古墓终于暂时“享受”到了一点安静。记者今天了解到,在这座古墓南侧还有一处待挖区也处于保护范围内,这里的土明显与其他地方不同,据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应该也是一座古墓。 记者今天电话采访了纪王崮春秋古墓考古领队郝导华,他告诉记者,因为下雨等客观原因,考古工作已经暂停。同时,他们也在等待国家文物局的专家到现场进...
本报临沂4月19日讯(记者 乔显佳) 19日,沂水春秋墓葬的考古发掘工作继续清理。继18日发现第一件玉器之后,19日,又一件精美的玉器露出“芳容”。 19日的发掘焦点还是集中在墓主人的棺室上。考古人员用板刷和平底锨配合,清理取出棺内积土。为避免器物伤及随时可能出现的随葬品,改用双手向外取土。在距离棺底十几厘米时,发现一件精美的玉器。 记者注意到,这件玉器表面呈现鲜艳的红色,看上去玉质比较温...
五色封土、圆形墓坑、放射线遗迹、圆锥状土偶……经过19个月的考古发掘,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区小蚌埠镇双墩村境内的蚌埠双墩1号墓葬开启了一个“从未见过的新文化现象”,对墓葬考古发掘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课题。 罕见墓葬震惊学界 双墩村内有两座高9米以上的古墓葬封土堆,这两个特别大的封土堆是双墩村的标志。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双墩某雷达连推平...
江西靖安一座春秋时期的大墓发掘日前结束,在发掘清理中,获得多项重要发现。 据介绍,这座埋葬了47具棺木的春秋时期大墓,位于江西靖安,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坑多棺墓葬。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墓葬中发掘清理出土丝织品、漆器、竹木器、玉石器和金器等珍贵文物六百多件。 墓葬中出土了一种呈灰黑色,手感很硬的结晶体。结晶体都出现在棺木中尸骸的锁骨、膝盖骨、颅骨和牙齿根部。经测试分析,结晶体的主要元素为...
江西靖安一座春秋时期的大墓发掘日前结束,在发掘清理中,获得多项重要发现。 这座埋葬了47座棺木的春秋时期大墓,位于江西靖安,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坑多棺墓葬。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墓葬中发掘清理出土丝织品、漆器、竹木器、玉石器和金器等珍贵文物600多件。 墓葬中出土了一种呈灰黑色,手感很硬的结晶体。结晶体都出现在棺木中尸骸的锁骨、膝盖骨、颅骨和牙齿根部。经测试分析,结晶体的主要元素为磷、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