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100名来自不同领域的改革先锋受到隆重表彰。他们是千千万万改革者的模范代表,他们的奋斗历程是改革开放精神的生动诠释。 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樊锦诗,作为100名改革先锋的一员,受到表彰。 地处河西走廊的敦煌,曾是中华民族向外发展的必经之地,见证了我们民族向西进取的雄心;向东回望时的无限乡愁,成就了敦煌儒家文化重镇的地位。不同文明汇聚,文明融会贯通,印证五彩世...
9月4日,“行走中国·感知五年:全球华文媒体高层甘肃行”活动在敦煌启动。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在与来自美国、法国、埃及、意大利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21家华文媒体高层座谈时表示,敦煌是开放的“结晶”,今天我们依然需要延续这种开放精神,敦煌文化需要进行多学科、国际化研究。 “敦煌文化遗产像一块磁铁,吸引着来自全世界的人们。”王旭东称,“一带一路”倡议让敦煌拥有了更大平台,为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敦...
10月17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参展敦煌文博会文物联展的十三省文物顺利回到兰州抵达甘肃省博物馆。 此次敦煌文博会遴选了来自全国十三省区市43家文博单位文物精品309件(组),600余件丝绸之路精品文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全面的视角体现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文明交流及人类发展进步中的重大价值,突出了丝绸之路沿线十三省市区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展现了跨越千年的丝路文明交汇、多元文化共生的丝路文...
4297件(套)在甘肃敦煌出土的文物,近日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移交至敦煌博物馆。 据了解,这批文物大多是魏晋时期的文物,主要出土自1985年祁家湾墓群,1995年及2000年敦煌佛爷庙湾墓群,有陶器、青铜器、古钱币、画像砖、木器、丝绸、石板砚等七大类。 敦煌市文物局局长赵志英介绍,这批文物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达100件(套),国家一级文物13件(套)。其中,一枚魏晋时期的铜镜保存完整,拥有龙凤...
4297件(套)在甘肃敦煌出土的文物,近日由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移交至敦煌博物馆。 据了解,这批文物大多是魏晋时期的文物,主要出土自1985年祁家湾墓群,1995年及2000年敦煌佛爷庙湾墓群,有陶器、青铜器、古钱币、画像砖、木器、丝绸、石板砚等七大类。 敦煌市文物局局长赵志英介绍,这批文物中国家三级以上文物达100件(套),国家一级文物13件(套)。其中,一枚魏晋时期的铜镜保存完整,拥有龙凤...
建于五胡十六国晚期北凉时期的第275号窟,是莫高窟现存时代最早的洞窟之一。 “敦煌莫高窟:中国丝绸之路上的佛教艺术”将于2016年5月在美国盖蒂艺术中心呈现。本次展览由盖蒂保护研究所、盖蒂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及敦煌基金会联合举办,届时将展出来自敦煌莫高窟的3个著名石窟的全尺寸复制窟以及全世界现存最早的完整印刷书籍——来自藏经洞的《金刚经》。 据悉,此次展览的筹备历时3年,是盖蒂艺术中心最复杂、...
随着清王朝的日益衰弱,各国列强纷纷派出“探险队”,在敦煌等中国西部地区进行“考古、探险、测绘”等活动。吉川小一郎是日本西本愿寺宗主大谷光瑞的门生,1911年5月,他受大谷的派遣来到中国西北,其目的一是联络另一名日本“探险家”桔瑞超,二是到敦煌掠夺文物。 吉川于1911年10月5日到达敦煌。四五天后,吉川由旅店主人做向导,去千佛洞“参观”。吉川听说当初把文物出卖给英法“探险家”的那个王道士还在,便...
13米的涅盘佛像、50个画面的“佛传故事”壁画、中国国内仅存的西夏文图解本《观音经》……香港将举行“史上”最大规模的敦煌文物展,神秘的敦煌莫高窟将原样“重现”香港。 敦煌石窟是敦煌地区石窟的总称,包括了敦煌市的莫高窟及西千佛洞等,现共有洞窟812个。敦煌石窟保存了精美绝伦的佛教艺术遗存,莫高窟是敦煌石窟群内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石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7年将莫高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陕西卫视“丝绸之路万里行”启动以来,引发了国内各界学者的强烈关注。昨日,记者从节目组了解到,他们车队一行人于26日走到了世界文化宝库――敦煌。这里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站点。主持人王志也在时隔十年后再次与被称为“敦煌女儿”的著名历史学者樊锦诗进行了对话。 节目组向记者介绍,“丝绸之路万里行”全媒体采访团7月19日从西安出发,经过宝鸡、天水、兰州、张掖、嘉峪关后,26日走到了国内段的第7站敦煌,并...
洞窟外,人群摩肩接踵,排队等候入洞参观;洞窟内,游客人头攒动,在昏暗的光线中,试图捕捉到壁画和雕塑背后的故事。孙志军介绍,截至目前,他们已完成了59个洞窟的拍摄,其中22个洞窟的图像拼接已完成,按面积算,已采集壁画图像10812平方米,约占敦煌莫高窟壁画总面积的24%。 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尴尬,一直伴随着莫高窟。 游客抱怨说,游览时间太短,看起来太不过瘾;管理人员说,游客过多,对洞窟和壁画的损害...
漫画:伤痕累累 香港一媒体记者宋寅在东千佛洞题字留名事件,尘封13年后,近日被网友曝光,引来一片谴责。作为一个历史遗迹众多的文明古国,善待文化遗产是每个公民的责任,但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的行为还是屡屡发生。专家认为,对于那些 “留芳”不成反“遗臭”者,不光要严厉谴责,更要用法律追究责任。 新华社发 毕传国 作 漫画:遗“陋̶...
藏于大英图书馆的唐《净名经》关中疏 新华网甘肃频道消息 敦煌藏经洞发现距今已有110多年了,而当时保存的5万多卷藏书中仅有8000多卷留存敦煌,4万多卷流失到海外。海外文物何日回归,国人无不倾情关注。为追寻海外流失文物的踪迹,了解世界各国保存、研究敦煌文献的现状,为敦煌文物回归营造舆论,酒泉电视台将着手筹拍10集大型纪录片《归去来兮——寻找海外流失...
藏于大英图书馆的唐《净名经》关中疏 藏于巴黎国立图书馆的唐《汉书·萧望之传》 敦煌藏经洞发现距今已有110多年了,而当时保存的5万多卷藏书中仅有8000多卷留存敦煌,4万多卷流失到海外。海外文物何日回归,国人无不倾情关注。为追寻海外流失文物的踪迹,了解世界各国保存、研究敦煌文献的现状,为敦煌文物回归营造舆论,酒泉电视台将着手筹拍10集大型纪录片《归去来兮寻找海外流失敦煌文物》。 ...
对话:吴健(敦煌研究院数字中心主任) “数字敦煌”为敦煌留住游客 南方日报:据了解,敦煌研究院是全国最早开展数字化工作的博物馆之一,在这20多年里,敦煌石窟经历了怎样的数字化历程? 吴健:敦煌石窟已经有1600多年的历史,目前有400多个。这些石窟既是佛教美术的载体,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这其中的信息是海量的,需要花上几代人去做。 敦煌研究院的数字化开启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