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匠心独运——钟表珍宝展”和“丝路山水地图展”7日在香港科学馆正式展出,120件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机械钟表和全幅古丝绸之路沿线山水地图将在此次展会上亮相,为香港市民带来一场创新文物展览之旅。 据介绍,“匠心独运——钟表珠宝展”主要有四个展区,分别展出钟表珍宝、钟表匠工作室、中国古代计时器、互动展区。展出的故宫馆藏机械钟表大部分来自英国、法国和瑞士,部分由清宫造办处和广州制造,其中11件首次在港...
故宫海上丝绸之路馆效果图 明代掐丝珐琅狮形香薰 《丝路山水地图》(局部) 2.5万件——这是故宫博物院186万件文物中,外来文物的数量。这些珍贵的文物,有钟表、珐琅器、玉器以及书画等,玲琅满目,包含宫廷生活的方方面面。 它们来自何方? “我们是文明古国,过去没有对外偷盗,也没有对外侵略。”故宫院长单霁翔说。故宫现有的外来文物,...
11月2日,青瓷之都龙泉将有一件大事发生—— 故宫博物院珍藏的百余件青瓷珍品,首次公开面世,展览的地点就选在龙泉青瓷博物馆。 龙泉与青瓷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龙泉青瓷,始于三国两晋、兴于北宋、盛于南宋。 漫漫历史长河中,龙泉这片土地上,曾出现过无数青瓷大师匠人,出自他们之手的宫廷供御之器,也是不计其数。 这些龙泉青瓷珍品,曾从龙泉出发,跋山涉水,到达千万里之外的...
青花锦地花卉纹壮罐 青花锦地花卉纹壮罐底部 青花锦地花卉纹壮罐,明永乐,高22.7cm,口径12.5cm,足径10.8cm。清宫旧藏。 罐唇口,直颈,窄肩,直腹,圈足。通体青花装饰。颈饰海浪纹,肩、腹及近足处饰缠枝花纹,腹饰锦纹,足上饰几何纹。 此器因上下粗壮,故称“壮罐”。其造型浑厚,纹饰密集饱满,是永乐瓷器中的佳作。 青花缠枝莲纹碗 青花缠枝莲纹碗碗内图案 ...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底部 釉里红缠枝牡丹纹军持,高14cm,口径2.3cm,足径7.1cm。 军持小口,口下出沿,短颈,扁圆腹,平底。肩部置一短流,无柄。通体釉里红装饰,腹部绘缠枝牡丹纹,花叶布满器身,釉里红发色略显灰暗。沿上绘蕉叶纹,颈部绘卷草纹,肩部绘莲瓣纹,近底处绘变形莲瓣纹。 明初洪武时,景德镇窑烧造釉里红瓷器已很盛行,这件釉里红军持为佛教僧侣...
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 卵白釉印花云龙纹盘,元,高4.1cm,口径15.9cm,足径5.3cm。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胎体洁白,里外施卵白釉。内底及内壁均模印云龙纹。 枢府釉是元代景德镇地区创烧的一种白釉品种的统称。其胎体一般比较厚重,釉呈失透状,色白微泛青,恰似鸭蛋色泽,故又称“卵白釉”。其主要装饰手法是模印,题材比较简单,常见的有龙纹、芦雁纹或缠枝花纹。因这些白釉瓷器的花纹中间...
定窑白釉印花吴牛喘月图盘 定窑白釉印花吴牛喘月图盘,金,高5.1cm,口径30.5cm,足径11.8cm。故宫博物院藏。 盘敞口,浅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牙白色釉,口沿无釉镶铜釦。盘内印花装饰。菱形开光内一轮圆月高挂天空,下方一头水牛口部微张,前腿直立,后腿屈膝跪地,抬头仰望,菱形开光周边及牛的四周刻以简单的花草纹饰。 此图案传统认为是“犀牛望月”,后经考证认为应是“吴牛喘月”。...
定窑白釉印花菊凤纹盘,宋,高4.3cm,口径19.2cm,足径12.7cm 盘敞口,坦底,弧壁,圈足,口沿露胎无釉处镶铜口。通体施白釉,釉色白中泛灰,外壁明显见到拉坯留下的旋痕以及蘸釉时留下的“泪痕”状垂釉。器里口沿模印回纹一周,内壁模印荷花纹饰,盘心模印双凤菊花图案。外底镌刻清代乾隆皇帝御题诗一首。诗曰: 古香古色雅宜心,宋定名陶器足珍。 质韫珠光堪作鉴,纹镂花鸟具传神。 ...
邢窑白釉皮囊式壶,唐,通高12.5cm,口径2.2cm,底径12.5cm。 壶提包式,上窄下宽,形似袋囊。顶端一侧为短直小流,中间有一曲柄,另一侧饰一曲尾。袋囊的转折处饰有凸起的摺线纹,中间亦饰凸线一道。此壶通体施白釉,在有装饰线的积釉处,釉泛青白色。平砂底,以行草书体刻划工匠名称“徐六师记”四字。 此壶的造型源自唐代金银器,具有稳重、大方、实用的特点。 白瓷至唐代已自成一个系统,可与青瓷分...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盆底 钧窑玫瑰紫釉海棠式四足花盆,北宋,高12.7cm,口横21.7cm,口纵16.8cm;足横12cm,足纵8.4cm。 花盆整体呈四瓣海棠式。敞口,折沿,口沿起边,深腹,底下承以四个云头形足,一足磕缺。外施玫瑰紫色釉,里施天蓝色釉,外底涂抹酱色釉。此花盆的釉层比其它官钧窑产品稍薄。底有五个渗水圆孔。外底有一周支烧钉痕,并有...
1月9日,“吉光凤羽·瑞启新城——故宫·国贸贺新年”之故宫博物院馆藏书画复制品精粹展在国贸商城拉开了帷幕。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商务部门前领导廖晓淇、中国国际贸易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唐炜、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巡视员周广莲出席开幕式并剪彩。 此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和国贸商城联袂举办,旨在于新年之际为广大群众奉献一场故宫文化的饕餮盛宴。参加展览的复制品共计七十余幅,展品包括《伯远帖》、《中秋帖》...
玉辟邪,汉,长13.2cm,宽4.8cm,高8.6cm 玉料青褐色,圆雕异兽,卧状,圆目,张口,头顶有角,身有翼,长尾。 汉代,造型艺术有很大的发展。许多动物、人物题材的作品形象生动,取材广泛。其中尤以各种不同形式的异兽最引人注目。这些异兽被赋予了超自然的特性,造型上有很强的气势。目前,在汉代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已发现了数件此类玉制作品,传世玉器中也有少量遗存。这件玉异兽形状劲健雄伟,神态凶猛...
玉夔凤纹樽,汉,高12.3cn,口径6.9cm,足径6.8cm 樽白玉质,有褐色沁斑。此樽有盖,盖面隆起,中心凸雕一花瓣形纽,纽周凸雕3个鸟形伴纽;器身表面有带状夔凤纹和谷纹,间刻小勾云纹;一侧有环形柄,顶端形成简单云形出廓,上饰一兽面纹。底有3个蹄形足。 此器造型端庄,图案精美,系仿青铜尊而作。早先它曾被认为是盛化妆品的奁。1962年,在山西右玉县大川村发现了一批青铜器,其中有两件器物上...
玉镂雕双龙首佩,战国晚期,长13.5cm,高7cm,厚0.3cm。1977年安徽省长丰县杨公乡战国晚期墓葬出土 佩青玉制,有色变沁斑,薄片状,整体呈“弓”字形。佩以中线为对称轴,对接双龙,两端雕龙回首仰视,唇吻部位卷曲夸张。龙身短而宽,饰凸起的谷纹,谷纹以短阴线勾连。佩中部廓外上、下镂雕云纹,上部及两下角都有镂雕的孔洞,可穿绳。 这件玉佩为成组玉佩中部的中心玉件。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