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民国时期富顺文庙的祭孔仪式 千年古县、才子之乡富顺的国保文物单位:富顺文庙 殿堂屋脊、飞檐上的龙雕塑 “数仞宫墙” 仰视(背影仰视者是在这里住了5年的作者) 大成殿近观 崇圣祠正脊上的裸俑(据自贡网) 跨越千年的四川文庙 “富顺文庙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保存完整,为不可多得的文物古迹建筑珍品。希望把它保护好,利用好……有幸得览古建精华,特题字表达胸臆。” ...
现藏于四川博物院的水陆攻战纹铜壶,诞生于战国时期,是1965年在成都市百花潭中学基建工地出土的。在《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二季中,水陆攻战纹铜壶是25件“受采访”国宝中的一员,他的亮相将为全国观众展现巴蜀图语的神奇。 这是一件古人盛酒浆的器皿,铜壶上的图像采用“嵌错”制作工艺,其嵌错精致、工艺高超、内容丰富、结构严谨。铜壶身上有三圈纹饰,将壶身分为了四层,反映了中国战国时代社会生活的许多侧面,为...
巴蜀印所用材质,目前已知以青铜为主,极少石质、骨质和琉璃质(荥经县、犍为县出土)。印章形制以圆形占多数,其次有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多边形、“山”形、银锭(连山)形等。印纽有鼻纽、鋬纽、觹(鹰嘴)纽、动物形纽等。印台多扁薄圆形,还有覆斗方形、亭台形、圆柱形等,少数高等级墓葬出土铜印带印套。 巴蜀图符印文中,常常有一些动植物图像居于中心,可分为禽、兽、鱼、昆虫、草木等多个种类。他们分别与汉字“...
学界一般认为船棺葬也是巴蜀文化的特征。那么巴蜀印章与船棺葬关系如何?究竟何人可使用巴蜀印章?它与使用者的等级、身份有无关系?代表怎样的社会人群?性质、功用如何?这些都是以往较少关注的问题。仅通过对巴蜀印章形制的划分、印面符号的解读,都无法回答,只有将其至于考古学的背景之下,展开系统的对比研究,才可能找到答案。本文在考古学的视角下,在对几个规模较大且公布材料较为详细的巴蜀文化墓地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对...
今日,“首届巴蜀古玩艺术节”在成都罗马假日文物古玩市场举行。该活动由四川收藏家协会主办,来自四川的众多收藏大家向市民展示了字画、钱币、古玩等上百种极具收藏观赏价值的藏品。 当天上午,古玩艺术节上,各种瓷器、陶器、玉器等精美的展品,吸引不少看客驻足观赏。与此同时,大会还设置竞投主会场、古玩交流展区、书画艺术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古玩艺术节还吸引了国外友人参加。 首届古玩艺术节受到了商家以...
船棺,形如独木舟,这一独特葬具在四川境内屡屡出土,成为古代巴蜀墓葬的一大特色。近日,成都蒲江飞虎村的大型船棺葬墓地的考古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从去年9月勘探发现战国墓葬群开始,解开巴蜀历史的密码就“船载而来”。 60座墓葬中,随葬品丰富,而且在密闭环境下,保存完好。木柄尚未脱落的青铜剑、疑似埃及进口的彩色玻璃球、带有巴蜀符号的印章……据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介绍,墓葬群时代主要在战国...
2016年12月3日,四川省文物局组织专家对“四川博物院巴蜀青铜类珍贵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进行了结项验收。 四川博物院作为国家文物局首批智慧博物馆建设示范单位,在国家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帮助与支持下,四川博物院抽调精兵强将组成项目组,定岗定员,明确责任,依法合规地开展工作。在多次调研与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需求的数字化保护实施方案。经过近三年的努力,于2016年3月顺利完成四川博物...
2016年8月14日,益中总部的大龄孤残儿童们兴奋不已,因为今天他们将会去期待已久四川省博物馆参观体验。9点正大家准时兵分几路出发,10点10分左右在博物馆门口集合一起进馆。 刚进馆等侯已久的解说员谭老师很热情的迎上来,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前两天预约参观时不知道博物馆还给安排了解说员,谭老师妙语连珠的解说很精彩,学生们听的很认真,对文物的每一个细节都很关注,还不时的提问。参观过程中还涉及到...
2015年12月21日,第八届四川省巴蜀文艺奖颁奖大会在成都新华宾馆举行颁奖大会,巴蜀文艺奖由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省文联组织实施,是全省最高规格的综合性文艺类评奖项目,每三年评选一次。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美术师、四川省美协理事兼中国画艺委会副秘书长、四川省诗书画院特聘美术师、成都市工笔画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副会长、二酉山房副院长、四川当代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巴蜀画派影响力代...
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举办的《巴蜀的怒吼》文物资料展览,于昨天开幕。从现在到12月底,市民可以在三峡博物馆三楼,完整的追溯从1931年到1945年,重庆人民14年来的抗战记忆,以及对抗战作出的巨大贡献。 此次展览内容分为7个单元,以重庆三峡博物馆馆藏历史图片和文物作为基础,展出抗战历史照片320张,抗战文物300件。展览按照历史脉络的演进逻辑,从1931年的“民族危难救亡...
昨日,三峡博物馆,市民在观看“巴蜀的怒吼”展览。 记者 邹飞 摄 重庆商报讯 昨日,“巴蜀的怒吼——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物资料展”开展,620张(件)抗战历史照片及文物,生动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巴蜀儿女为抗战作出的巨大贡献。其中,收复重庆王家沱日租界、重庆救国会等相关照片和文物系首次公开。 部分文物和照片首公开 展览包括“民族危难 救亡兴起...
8月11日由四川博物院、黑龙江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巴蜀情韵——四川博物院藏古琴精品展”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开幕。 展览共分为“古琴的悠远历史”“松石间意——唐宋元古琴”“太古希声——明代古琴”“金声振玉——清代及近代古琴”四个版块,共展出23张古琴,时代从唐至清,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琴的演变轨迹,是四川博物院所藏古琴之精粹。其中唐代“石涧敲冰”琴形制浑厚,古朴凝重,声音圆润纯正,有典型的唐琴风韵。此外...
西周虎纹戈 陕西宝鸡竹园沟出土(图1) 战国虎纹戈 四川出土 四川博物馆藏(图2) 西周虎纹戈 宝鸡竹园沟出土(图3) 从考古发现看,巴蜀文化的发现与研究明显滞后于中原文化,尤其是巴蜀地区出土的大量独具特色的青铜兵器,如虎纹戈、三角援戈、柳叶剑等,是探讨巴蜀文化与中原文化关系的最好资料。 本文所述青铜兵器皆出土于关中西部的宝鸡地区,其中大部分是国墓地考古发掘,不但器物组合资料完整,...
近日,“巴蜀雅韵”书画艺术仲夏展在中国西部第一高塔——锦绣天府塔举办。参展作品有100余幅,集结了活跃在巴蜀大地的50多位知名书画家的倾心力作。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30日。 记者在展览现场看到,主展板上题为“香时满天下 ”的画作十分抢眼,是由86岁高龄的书画家杨良专门为此次展览所画。据四川巴蜀书画院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巴蜀雅韵”书画展是继2014年4月在都江堰首站成功举办后,由四川巴蜀书画...
清冷的冬日下午,记者走进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林向的寓所。屋内墙角处一株腊梅正凌寒盛开,吐露芬芳,透出丝丝暖意。腊梅旁边有一张小桌,林向常在此与学生、朋友畅谈考古,纵论巴蜀。 锄头与书斋相结合 林向1932年生于上海,17岁时参加了解放军西南服务团,随刘邓大军进军大西南。1955年,林向进入四川大学历史系,在冯汉骥的影响下与考古学结缘。林向参加或主持过许许多多的田野考古工作,回忆起长江三峡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