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0日,“2015年辛亥革命实物捐赠仪式”在辛亥革命博物馆举行,海内外21个民间收藏团体的94位民间收藏家,向该馆无偿捐赠了217件(套)实物,其中两套与黎元洪有关的藏品非常珍贵。 1915年上海古经图书局发行的《黎副总统政书》共24本,由香港藏家、辛亥革命志士的后裔陈宏浩捐赠。广东省收藏家协会军品专业委员会主任陈 建平介绍,这套书有34卷,前8卷为黎元洪任湖北军政府大都督以及南京临时政府副...
清 长27厘米,宽19厘米,高3厘米 盒内盛放五锭彩墨,一为圭形,蓝色,面饰两条相对的升龙,上下饰云头纹;另面隶书阴文填金“青圭”两字,侧面楷书阳文“江西巡抚臣陈淮恭进”款。一为蚕形,红色,头上有角,身有竖纹;该墨与商周青铜器上的类蚕形的龙纹相似。一为兽形,绿色,有角,回首卷尾,曲体成圆,身上有花纹,系仿商周玉龙的形象。一为佛教法轮形,黄色;一为綯形,紫色。这盒墨是在乾隆五十七年(17...
为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更好地挖掘中国岩画文化精髓,加大岩画保护、研究、展示力度,助推宁夏回族自治区岩画的文化交流,由中国岩画学会、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办,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文物局协办,宁夏博物馆承办的国家艺术基金2016年度资助项目“亘古天书·中国岩画艺术展”宁夏巡展日前在宁夏博物馆开幕。 展览通过《五洲同语—名传世界的岩画...
为纪念我国首个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遗成功一周年,普及岩画知识,传承岩画文化,推进广西历史文化传承保护和花山岩画的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发展,5月25日,由中国岩画学会、中国艺术研究院、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自治区文物局协办的“亘古天书·中国岩画艺术展”走进南宁,受到广大观众欢迎和喜爱。 展览分为“五洲同语——明传世界的岩画艺术珍品”“九域传奇...
资阳市安岳县深藏绝版佛经,保护却遇风化、渗水等世界性难题,30余年过去,当初发现时的40余万字,现在清晰可辨的仅30余万字。12月19日,华西都市报对此进行报道后,安岳县81岁的老石刻专家唐承义向本报反映,该县深山还藏有一副“天书对联”,国内书画专家、日本学者等相继前来辨认,目前尚无人认出,因为风化等原因字迹模糊,“如果还没破解谜题,实物就消失了,实在是可惜。” 安岳县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陡冲头摩崖石刻群自2010年底发现以来,社会各界关注度很高。文物专家论证认为,石刻上的一些刻画符号,就是已消失200余年的“苗文”。 湖南省文物局日前特邀省文物局专家委员会顾问金则恭、湖南省文物局副局长王志杰、湖南省博物馆研究员刘彬徽、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许道胜、湖南师范大学教授谭必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吴顺东等文博考古专家,在城步召开了专题论证会,对陡冲头新发...
“如果没有苏秉琦先生破译三星堆‘天书’,就没有三星堆两个祭祀坑的发现。”18日,在“三星堆与世界上古文明暨纪念三星堆祭祀坑发现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童明康讲起了30多年前的故事。 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在业内被简称为“两坑”,发现于1986年。而今三星堆博物馆内陈列的大多数重要文物,如青铜大立人、青铜神树、黄金面罩、金杖等国宝级文物都出自这“两坑”。“...
待解“天书” 12月13日,黔东南州雷山县西江苗族博物馆的一块残碑“天书”已经珍藏了整整10年。不过,10年来,碑上的天书却一直无人读懂。 据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此残碑是2004年雷山县方祥乡陡寨村民杨炳森在雷公山上雷公坪拾得,残碑上刻一共有10个字,因无人读得懂而被称为“天书”,后被收藏进西江博物馆。此外,多年前,杨的邻居也在同一地方捡到一块残碑片,残碑严重破损,其上也刻有4字“...
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发现神秘“天书”的消息,引起各界广泛的关注和兴趣。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地质古生物考古专家杜水生教授赶赴孤堆底村,对位于孤堆底村的析城山余脉——孤山上的“天书”进行考察,从科学的角度进行深入的剖析和定位。 今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地质古生物考古专家杜水生教授前往沁水县历山舜王坪考古。49岁的杜水生是我省永济市人,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地层与古生物专业。毕业后10年间,杜水生在山西...
岩石上的“天书” 青石上的奇怪符号 “天书”与万年岩画相似 在山西省阳城县河北镇孤堆底村南侧山腰,一大片裸露的青石表面上,勾画纵横,犹如古朴深奥的甲骨、铭文;色泽或浓或淡,好似写意水墨丹青。青石上的这些奇妙的符号,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是史前遗留的岩画? 8月4日上午,在晋城市太行书画研究院秘书长周龙的带领下,记者登上孤山,一探“天书”芳容。 古村落发现“天书”...
即墨惊现“天书” 系八国侵华时宫中流出 即墨惊现“天书” 系八国侵华时宫中流出 即墨惊现“天书” 系八国侵华时宫中流出 最近,即墨市丰城中心社区王戈庄村的一名村民公开了家中收藏的20多本古书,这些古书一露面就引起了历史、考古学者们的重视,原来,这很可能是八国联军侵华时从清宫中流出的珍本古书,对填补文化空白有重大意义。 这名村民叫王吉全,今年62岁。他说,家里的这些书还是从他高祖父...
杭州人老钦好玩,尤喜赏玩茶壶。无论是紫砂还是铜铁锡壶,他都能说出个道道,真假、年代、风格、匠工特点,唯独不评说价格。可就是一把32年前买的紫砂壶硬生生难住了他——直到现在,他还是无法搞清制壶的人是谁,出产于哪里。而壶身上的16个字不仅难倒了钦先生,更是像天书一样难住了他请教过的十几个古董玩家、收藏协会专家。 32年前买的壶,壶身上的字像个谜,难倒十多位专家 紫砂壶上,1...
上世纪80年代,一部由混乱偏旁组成、无人读懂的《天书》让徐冰这个名字响彻中外艺术界。2009年10月16日,出现在四川美术学院多功能厅的徐冰并非一副“天外来客”的形象。他卷发齐肩、戴着学者般的圆形眼镜,说起话来和风细雨,态度谦逊和蔼。“啊,这才是真正的大师!”他刚一进场,就有人大声感叹。 徐冰1955年生于重庆。这是归国两年的徐冰第一次回“老家”举行讲座,题目是《我的艺术方法》。整个大厅座无虚...
《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封面 《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正文 海南渔民航海罗盘 12日,海南省博物馆对即将于15日馆庆特别展览上展出的《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作介绍,“《更路簿》是海南渔民最早开发西沙和南沙的见证。” 11月15日为海南省博物馆开馆三周年庆,届时“大海的方向——华光礁一号沉船特展”,为了配合展出,海南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