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大足石刻研究院了解到,该院日前对国家文物局重大风险项目——大足石刻北山摩崖造像168号窟完成前期病害勘查,预计将于2021年底完成抢险加固。 大足石刻始建于初唐,1999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北山摩崖造像168号窟高3.3米、宽3.14米、进深7.1米,由南宋时期工匠在窟内三面石壁上以五百罗汉为题材雕凿而成,极具艺术价值。近年来,168号窟出现了严重的结构稳定性问题。2017年...
雨花台烈士陵园,不仅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更重要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对这里的所有设施绝不是随意可动。近日,雨花台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地下大厅加固工程设计方案,获国家文物局批复。 所报方案提出6点修改意见 南京晨报记者在国家文物局对省文物局《关于审批雨花台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地下大厅加固设计方案的请示》批文中看到,经研究,国家文物局原则同意所报方案,并对所报方案提出6点修改意见:补充必...
图为甘肃山丹县境内明长城峡口古城。杨艳敏摄 甘肃山丹县文物管理局局长张励8日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透露,山丹县多年来通过专业加固维修、设防护网、建防洪工程、民众自发守护等多项措施“抢救”保护汉明长城,截至目前,明长城部分段防洪工程、明长城二期抢险加固工程即将竣工验收。 山丹汉、明长城,在山丹县境内绵延近200公里,被专家誉为“露天博物馆”,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长城,也是中国境内唯一...
昨天,在市区酒坊巷,施工人员对金华子城城垣遗存进行维修加固。 据了解,金华子城城垣遗存自将军路向南一直延伸至八咏楼。多年以来,这段城垣遗存一直被外围的商住楼和民居所包围。酒坊巷区块房屋征收后,相关部门立即对城垣遗存等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将使酒坊巷成为金华最具本地建筑风貌的传统街巷。
近日,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津市市虎爪山遗址抢险加固工程正式开工。 位于津市金鱼岭东部、澧水南岸四级阶地上的虎爪山遗址,于1988年春被考古专家发掘。经专家考证,虎爪山遗址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旷野遗址,距今约50万年,是目前湖南省发现最早的旧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的发掘,对于探索我国旧石器文化及远古人类的生存劳动、生活方式及地质地貌具有一定的科学参考价值。 据悉,国家...
1月22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连碓3号碓房抢险加固工程通过温州市文物局的初步验收。通过现场勘察、听取汇报、检查资料,验收组认为抢险加固工程总体符合设计要求,解决了3号碓房坍塌修复的问题,同时,专家组对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整改建议,并要求施工单位抓紧时间加以完善。 四连碓,全称“四连碓造纸作坊群”,为瓯海区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核心保护区有三个,分别是位于石桥、林岸村四连碓保护区、唐...
为了加强古建筑的保护,美化具茨山的环境,近日,新郑市新密禹抗日民主政府旧址开始维修,预计年底完工。 新密禹抗日民主政府旧址位于新郑市区西南30公里的具茨山主峰始祖山(风后岭)东崖下驮窑史家村村西。旧址坐北向南,位居附近住宅的最高处,西倚山岭,东、南、北为山坡阶地。旧址平面呈曲尺形,用石块券窑洞五条,其中北崖下三间,西崖下两间。窑洞所用建筑材料为就地取材的当地红石片,洞顶券成弧形状,坚固实用,...
锁阳城遗址201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刘玉桃 摄 11月23日,甘肃瓜州县文物局局长李宏伟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披露,已完成对世界文化遗产锁阳城遗址墙体的抢险加固,并建成总长度1.2千米的防洪堤,清淤拓宽河道,彻底根除洪水危害。 位于甘肃河西走廊西端瓜州县境内的锁阳城遗址,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中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汉唐古城之一,至今保留着中国古代最为完整的军事防御体...
日前,镇海口海防遗址(江南部分)抢救性维修加固一期工程设计方案专家指导会在宁波中国港口博物馆举行。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浙江科技学院、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仑区文物保护管理所等单位的专家及设计单位浙江省古建筑设计研究院代表参加了会议。 专家组成员首先对镇海口海防遗址江南部分的四处炮台遗址进行了实地考察,着重评估了遗址保存现状及周边环境...
11月1日至3日,新安函谷关邀请龙门石窟研究院专业技术人员对古道路遗址北侧崖壁的石刻题记进行了抢险加固,效果显著,降低了自然和人为因素对石刻侵蚀的影响。 此次抢险加固的石刻题记的铭文为“上元二年十月”,“上元”是唐高宗李治的年号之一,“上元二年”即公元675年,这块石刻题记对研究汉函谷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然而随着雨雪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侵蚀,石刻题记的表层有些许脱落,急需进行抢险加固。在...
10月27日上午,全国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在北京·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组织召开了国家标准《古建筑砖石结构维修与加固技术规范》(送审稿)的审查会。 该规范由国家文物局立项,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主编,其规定了古建筑砖石结构保护过程中工程勘查、安全性评估、维修、加固、工程验收等工作的技术要求。该标准对于规范古建筑砖石类结构房屋、塔、城墙、桥梁、牌楼等建(构)筑物的勘查、安全性评估、维修...
近日,在重庆大足,历时一年的大足石刻石篆山摩崖造像抢险加固工程全面完工,为该处石刻的长久留存以及后续科考提供了保障。 大足石刻拥有石刻群75处,5万余尊石刻造像,其中,石篆山石刻造像精雕细琢,以释、道、儒三教合一为鲜明特色,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石篆山石刻开凿于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造像总数565尊。因为年代久远,石篆山石刻岩体产生了严重的环境地质病害:部分龛窟裸露于崖面,...
仙都摩崖题记位于缙云县仙都风景区内,现存125处,石刻年代以宋代为主,明代为副,兼有唐代、清代、民国和当代,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石刻内容以题名为主,题字为副,兼有题记、题诗和题款,具有重要的人文史料和科学研究价值;石刻书体以楷书为主、行书为副,兼有隶书、篆书和草书,具有很强的书法艺术价值;石刻空间分布以初阳山为主,仙水洞为副,小赤壁、鼎湖峰、铁城和忘归洞也兼有,具有独特的旅游观赏价值。2001年6...
记者昨日从广州市番禺区文物办获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余荫山房抢险加固工程日前通过验收。专家一致认为:余荫山房抢险加固工程符合文物保护原则,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工程质量合格,同意验收。 余荫山房。信息时报记者 朱元斌 摄 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东南角北大街,为清代举人邬彬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至同治十年(1871)建成。该园占...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