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据媒体报道,2月17日,在某论坛年会上,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激发了很多年轻人的热情,今年有4万名年轻人报考故宫,想来故宫修文物。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推开厚重的宫门,让公众看到故宫书画、青铜器、宫廷钟表、百宝镶嵌、宫廷织绣等文物的修复技艺,展现了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的确让此前较为冷门的文物修复火起来了。 4万名年轻人报考故宫,想去故宫...
开班仪式现场 2018年8月1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为主体单位的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艺术品修复人才培养”开班仪式在京举行。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副局长魏传忠,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球,国家艺术基金专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原副院长卢新华,中国美术馆原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委会主任胡伟、中国美术馆高级美术研究员丁宗...
图为李奇向学员讲解瓷器修复知识。 “全国馆藏古陶瓷类文物破损的大概有几十万件,从事修复工作的仅几百人,能独当一面的更是屈指可数,业内有一种说法,要修完现有古陶瓷文物起码需要上千年。”近日,国内著名古瓷修复专家蒋道银受邀来汉讲座,他疾呼,加强对文物修复人才的培养。 我省古陶瓷修复现状如何?11日,记者来到省文物交流信息中心保护修复部探访,这是我省唯一进行古陶瓷专业修复的单位。 学徒...
6日,国家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重庆传习所揭牌拜师仪式在重庆图书馆举行。重庆将以此为依托,大力培养古籍修复人才,推动古籍修复工作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 2014年,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成立,同年在全国5省市图书馆建立试点传习所,旨在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推动我国古籍修复事业持续发展。重庆传习所由国内知名古籍修复专家赵嘉福牵头,以重庆图书馆古籍修复中心团队为班底,沿袭传统的“师徒传承、口手...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24日透露,国内“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腐蚀情况,其中受重度腐蚀的文物达到230万件,占馆藏文物总量的16.5%。”在公众看来,“馆藏”几乎等于文物放进了保险箱,只要不失窃、不水淹火烧, 就等于安然无恙。然而,“50.66%”的惊人数字戳破了公众臆想出的美丽肥皂泡。放在博物馆的文物到底是什么样的状态?为什么存在如此严重的腐蚀?这些文物还有救吗? 四川博物...
我国历史悠久,文物遗存众多,除少部分文物是流传下来的,大多数文物来自地下发掘。受到地下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发掘期间不可避免的损伤,大多数出土器物都不完整,为了最大程度提取文物所包含的信息,并且更直观地向公众展示,需要对这些破损器物进行修复。 我国文物修复行业长期存在着后继乏人、传统工艺濒临失传、修复行为缺乏标准、修复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规范资格管理,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迫在眉睫。造成...
文物修复技术是一门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技术,又是一门边缘科学,包含了很多学科和实用技术。在学科方面,有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金石学、化学、金属工艺学、美术鉴赏、鉴定学等;在实用技术方面,有造纸、纺织、钣金、铸造、鎏金、油漆、陶瓷、电焊、石刻、色彩、绘画和书法等。由于文物种类的多样性,文物价值的珍贵性,文物修复的复杂性等原因,文物修复的技术和手段就必然具有针对性强、精密度高、技艺性巧的特点。 ...
古籍因其不可再生性不能受到任何破坏,而业内将古籍流散毁灭事件称为“书厄”。近年来,尽管我国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古籍保护力度,但不少古籍现状仍然堪忧。从业人员不足、修复人才不够等成为古籍保护工作的“拦路虎”。古籍究竟是“藏”还是“用”?其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近日,记者采访了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
柳 倩 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启动以来,我国已有985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0家收藏单位被认定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古籍保护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不过,与数量庞大的亟待修复的古籍相比,我国的古籍修复专业人才可谓捉襟见肘,这让许多业内人士感到忧心。 古籍修复人才的缺口究竟有多大?这一领域的人才培养何时才能实现良性循环?就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调查。 修复任务和...
在美国国会山和华盛顿纪念碑之间国家广场的心脏地带,由两个美术馆构成了史密森博物学院亚洲艺术收藏的主体,即弗利尔美术馆和阿瑟·M·赛克勒美术馆——两馆合称美国华盛顿国立亚洲美术馆。该馆馆藏十分丰富,目前拥有1万多件中国艺术品,内容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到中国当代艺术,是除中国以外,世界上藏有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日前,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
◆省图19名古籍保护人员承担着全馆75万册的维护工作,其中8人负责修复近两万册馆藏珍品。 ◆虽然《文选》真正修复只用了20天时间,但省图各种准备工作却持续了近一年。 ◆古籍修复并非越快越好,如果赶工期就影响修复质量,同时还要避免“磨洋工”现象。 “按现在的古籍修复人员数量,大概需要一千年才能把馆藏古籍全部修复好。R...
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办,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承办的第十五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7月2日在山东省图书馆开班。记者获悉,尽管我国非常重视古籍保护,但由于古籍数量较多,专业修复人员匮乏,使得我国的古籍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李西宁介绍,对古籍的保护有原生态保护和再生性保护两种方式。其中,古籍原生态的保护,除了改善古籍的保存环境、避免人为及 不可抗力损坏外,对古籍进行修复成为必不可少...
国图副馆长张志清省城开班授课,坦言古籍修复人才匮乏 5000万册古籍仅几百人能“修” 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始时,初步估算全国公共图书馆馆藏3700万册古籍,经过几年普查,2012年最新统计全国各公藏机构收藏古籍量超过5000万册。这些古籍有三分之一左右或多或少存在破损情况,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开始时,全国图书馆界只有不足100位古籍修复员,经过几年时间...
本报记者 陈涛 一场特殊的藏品修复展正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在展览现场,观众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中央美院的馆藏精品,还能同时看到这些作品被专业人员修复的详细分解过程。有意思的是,不少民间书画收藏者特地赶到这里,请修复师们开个“药方”,让自家珍藏的宝贝也获得“重生”。 修复师周末忙赶场 王少陵的油画《揽镜》和张泽的国画《伏虎罗汉》,是此次展览上最引人关注的两幅作品。这两幅画作均创作于民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