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关键词:沟湾遗址;仰韶文化遗存;分期与年代;聚落形态分析摘 要:淅川县沟湾遗址仰韶文化遗存,依据层位关系,结合出土器物的组合、特征及其演变规律可将其大体分为四期,其年代分别与枣园类型晚段、后岗类型、庙底沟类型和大河村类型早段约略相当,基本包括了仰韶文化早期晚段至晚期早段的整个时期。遗址外围发现有仰韶文化不同时期大、小两条环壕,是一处保存比较好的环壕聚落遗址,填补了汉水中游地区史前聚落考古的一项空白...
“文物普查的前期田野调查任务已经结束,现在正在进行后期工作。普查中新增不可移动文物656处,使得廊坊市的不可移动文物总数达到了1199处,数量翻了一番。其中,文安县孙氏乡太子务村发现了罕见的仰韶文化遗存,填补了廊坊南部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它将廊坊南部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进了千年左右。”昨日下午,廊坊市文物管理处长张兆祥告诉记者。 ■ 不可移动文物总数达到1199...
近日,在廊坊的文物普查工作中,普查队发现了罕见的仰韶文化遗存。 该遗址位于文安县太子务村东南400米,北部略高于四周地表,南部为深约1米取土坑。遗址平面呈正方形,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地表遗迹丰富,暴露遗物有红陶夹蚌、夹砂器物口沿、底,绳纹灰陶片,细泥红陶钵口沿,褐陶罐口沿,鹿角等。可辨器形有钵、罐等。遗址坑壁断面上地表10厘米以下为文化层,厚度约30厘米,包含物大多为红陶碎片、白灰状碎末等。经河北...
近日,河北省廊坊市文物普查队首次发现罕见的仰韶文化遗存。 该遗址位于文安县太子务村东南400米,北部略高于四周地表,南部为深约1米取土坑。遗址平面呈正方形,面积约一万平方米,地表遗迹丰富,暴露遗物有红陶夹蚌、夹砂器物口沿、底,绳纹灰陶片,细泥红陶钵口沿,褐陶罐口沿,鹿角等。可辨器形有钵、罐等。遗址坑壁断面上地表10厘米以下为文化层,厚度约30厘米,包含物大多为红陶碎片、白灰状碎末等。经河北省文物...
记者日前从山西省文物部门获悉,专家证实定襄青石遗址含有仰韶晚期、龙山时期等新石器时代和夏时期、东周时期的文化遗存,同时还有一座汉代墓葬。 该遗址位于定襄县青石村北与河边二村之间的台地上,紧临滹沱河谷,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在去年8月忻(山西忻州)阜(河北阜平)高速公路工程建设中被发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忻州市文物管理处和定襄县文物旅游管理中心联合组队对定襄青石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 据文物工作...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日前在渭南临渭区辛市镇马渡村发现一处仰韶时期文化遗址,整理、抢救出40多件在地下埋藏了4000多年的精美陶器。考古专家表示,马渡遗址的发现为仰韶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和证据,填补了历史空白。 遗址位于国家重点工程内 国家重点工程———郑西铁路客运专线从辛市镇马渡村穿境而过。去年10月,省考古研究所郑西铁路客运专线考古队在此发现了仰韶文化遗址,去年11月开始发掘。由于这处遗址此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