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三门峡市市长安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门峡仰韶文化遗址群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条件,建议国家给予支持。 安伟介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仰韶文化遗址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学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让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找到了源头,是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在世界文明史上...
资料图 历经近六个月的考古勘探和发掘,陕西考古人员日前在陕西榆林横山区贾大峁村发现了一处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新石器仰韶时期龙山文化遗址。 这处名为贾大峁的仰韶文化遗址最早发现于20世纪六十年代。2016年,陕西考古人员开始对这里进行勘探和发掘。在七处遗址发掘点,已清理出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的古人类居所、壕沟等遗迹。时间跨度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 仰韶...
历经近六个月的考古勘探和发掘,陕西考古人员日前在陕西榆林横山区贾大峁村发现了一处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新石器仰韶时期龙山文化遗址。 这处名为贾大峁的仰韶文化遗址最早发现于20世纪六十年代。2016年,陕西考古人员开始对这里进行勘探和发掘。在七处遗址发掘点,已清理出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的古人类居所、壕沟等遗迹。时间跨度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 仰韶文化是...
文物考古工作者经过近六个月的发掘,近期在榆林横山区贾大峁村发现了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米的新石器仰韶、龙山文化遗址。 这处名为贾大峁的仰韶文化遗址最早发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直到去年6月才再次被人们发现重视。目前,在现场七处遗址发掘点,已清理出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的古人类居所、壕沟等。时间跨度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目前,文物保护部门对已发现遗址采取了对应的保护措施。 ...
资料图 陕西省文物考古队经过近六个月的发掘,在榆林横山区贾大峁村,发现了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米的新石器仰韶、龙山文化遗址。 在榆林横山贾大峁村的山山峁峁,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泥质红陶、灰陶和夹砂红陶片,素面或饰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初步确认器形为尖底瓶、罐等。 省文物考古队队员郭伟:“这都属于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也分为好几个层(次),这属于庙底沟二期,属于仰韶文化中晚期。” 贾大峁...
1914年,一个瑞典地质学家来到中国帮助找矿;1921年,他发现并挖掘了仰韶文化遗址,结束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历史,并拉开了中国近代考古史的序幕。 他不仅让一个普通的中国小村庄成为中外学术界向往的古文化圣地,还为发现“北京人”起到了“先导作用”。他就是“仰韶之父”安特生。 安特生被仰韶村迷住了 1921年10月23日,当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开幕整整三个...
2015 年 11 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山西高平市羊头山发现一处仰韶文化遗址。据考古队韩炳华介绍,此次在羊头山及周边区域的考古调查中,发现了仰韶时期尖底瓶、红陶钵以及红陶夹砂罐的陶片;在羊头山还发现有一道东西走向的人工石墙,其具体形制和准确的年代判定尚需进一步的考古工 作确认。 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羊头山,神农尝五谷之所,上有神农城,下有神农泉。山东南相传为炎帝陵,石甃尚存” .考古发现也...
迄今5000年以前仰韶文化时期的陶片 资料图片 日前从山西省高平市旅游文物局了解到,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高平市羊头山景区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大量散落的红陶,初步鉴定为距今约5000年的仰韶时期文化遗存。 高平市旅游文物局局长赵志敏介绍,红陶片是在对炎帝文化遗存进行调查时发现的,同时还发现有石墙、石地基,还有古旧步道,经初步鉴定均为同一时期遗存。此次新发现的仰韶时期文化遗址中心区域位于羊...
记者8日从山西省晋城高平市文物旅游局获悉,考古人员在当地羊头山发现一处仰韶文化遗址,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考古专家推测,该遗址可能是历史上的神农城遗址,距今有5000年左右历史。 山西高平是炎帝神农氏早期活动的区域,是中华农耕文明渊源之地。其境内的羊头山,相传是炎帝神农氏尝百草、种五谷之地。环绕羊头山周围,高平市境内存有上自北齐、下至清代有关炎帝神农碑记石刻110多通,祭祀炎帝的古庙34处,与炎帝活...
仰韶文化 资料图 记者从河南省文物局获悉,近日考古勘探队发现一处文化层厚约3米的大型仰韶文化遗址。 经初步勘探,新发现遗址位于许昌市区,紧邻一古河道的河湾分布,面积48227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距地表深约1——3米,自北至南逐渐加深,掩藏于冲积土层之下。从勘探出的加沙陶片、绳纹红陶片等器物标本及土层包含物分析,该遗址应为距今7000年——50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且仰韶文化以...
8月21日,记者从许昌市文物局获悉,近日许昌市文物局组织省、市勘探队,在考古勘探中发现一处面积48227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的仰韶文化遗址。 新发现的这处文化遗址位于许昌市东城区天宝路与魏武路交叉口附近,紧邻一古河道的河湾分布,距地表深1~3米,自北至南逐渐加深,掩藏于冲积土层之下。 从勘探出的加沙陶片、绳纹红陶片等器物标本及土层包含物分析,该遗址应为7000年~5000年前的仰...
8月6日,大河报记者从许昌市文物局获悉,近日许昌市文物局组织省、市勘探队,在配合华豫樽置业广场项目进行考古勘探中,发现一处面积48227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的仰韶文化遗址。 新发现遗址处于许昌市东城区,天宝路与魏武路交叉口附近。经初步勘探,具体位置在华豫樽置业广场项目西半部(规划的西大门)、十里庙小区南部及小区以南地块,紧靠一古河道的河湾分布。距地表深约1~3米,自北至南逐渐加深,掩藏于冲积土...
记者昨日从省文物局获悉,近日,许昌市文物局组织省、市勘探队在配合华豫樽置业广场项目进行考古勘探中,发现一处文化层厚约3米的仰韶文化遗址。省文物局组织多位专家前往勘探现场进行实地察看,并就进一步做好新发现遗址的调查、保护、研究等问题进行座谈。 经初步勘探,新发现遗址处于华豫樽置业广场项目西半部、十里庙小区南部及小区以南地块,紧邻一古河道的河湾分布,面积48227平方米,文化层厚约3米,距地表...
陶质蚕蛹 南杨庄新石器时代房屋复原图 泥制红陶钵 石磨盘及磨棒 丝绸、瓷器,几千年来,这两样物品跟“中国”两字息息相关。连“CHINA”这个单词,也随着瓷器在全世界的广泛传播,渐渐成了“中国”与“瓷器”的双关语。那么,你知道中国养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从什么地方开始的?最早的原始瓷又出现在哪里?不知道,那么,请跟我来,走进咱石家庄长安区南村镇南杨庄村(原属正定,2000年划归...
19日,从晋城市文物局传来消息,经过40多天的考古发掘,文物工作者在泽州县川底乡和村长河西岸台地上发现一处距今5000多年的仰韶文化遗址。发掘出的一座4000多年前的烧制陶器的夏商时期窑炉现仍可通火。 长河流域面积300多平方公里,现存大小遗址几十处,此次发掘的和村遗址就是其中之一。发掘工作从 11月初开始,发掘面积近1000平方米,共清理出96个灰坑、1座窑炉和3座墓葬,出土了磨制石器、骨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