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旧石器 旧石器时代早期 距今约50万年 1958-1959年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点出土 鹿角长36.5厘米,宽13厘米;下颌骨长12厘米,宽4厘米 葛氏斑鹿与肿骨鹿、中国缟鬣狗、杨氏虎等动物是华北中更新世特有的类型,其化石一直被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们视为一种标准的地层化石,即凡是在地层中见到这几种动物化石,就基本上可以肯定其时代属于中更新世,所以葛氏斑鹿不仅仅是北京人狩猎的对象,...
旧石器 旧石器时代早期 距今约50万年 1958年北京房山周口店第一地点出土 长24.5厘米,宽14厘米 狩猎是北京人为了生存经常从事的一项活动。在龙骨山堆积中,凡是北京人居住在洞穴的时期,这一层位肉食动物的化石就比较稀少,食草类动物的化石则占较大的比例,食草类动物中又以肿骨大角鹿和葛氏斑鹿的数量最多。这种现象恰恰反映出北京人是以狩猎食草动物为主的。除鹿类外,李氏野猪、德氏水牛和...
产卵哺乳动物(又称单孔类动物)为大洋洲所特有,一般分为两组,嘴巴像鸭的平足鸭嘴兽和矮胖的针鼹鼠。由于缺乏化石证据,关于这两组动物的进化分歧时间一直是个生物学难题。基因序列变异的检测数据曾表明,它们的分歧时间大约在8000万年前至1700万年前之间。 美国科学家近日利用在大洋洲发现的一种远古动物下颌骨化石,找到新的证据表明,这一分歧发生的时间可能要更早一些,在1亿多年之前。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