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发掘的部分文物 考古发掘的部分文物 近日,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在三峡库区考古工作中取得重大收获,发掘巫山高唐观遗址为渝东第一名刹。 据了解,高唐观遗址位于有“渝东门户”之称的重庆巫山城西长江北岸的高丘上,其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今年2月,我们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近六个月的时间,发掘了4000多平方米,发现了7座建筑基础,明清时候的灰坑30几座,墓葬81座,还有两座墓...
“早在7000年前三峡库区就已有人类活动的足迹。”武汉大学余西云教授通过多年的考古发掘的研究日前得出这一结论,比此前考古学者在瞿塘峡发现的距今5000余年的大溪文化还早2000年。 地处三峡巫峡深处的巴东县官渡口镇楠木园村山势险峻,土地肥沃,以盛产优质柑橘而闻名于世。1932年一位美国考古专家在三峡地区考察时发现楠木园有人类早期的活动遗迹,这一发现引起了海内外考古专家的注意。1994年武汉大学考...
市文物部门透露,由国务院三峡办组织召开的三峡文物保护成果出版工作,已于10月9日在重庆三峡博物馆启动,这意味着三峡考古发现重要成果一次最为详实的展示工作开始。 启动会上确定,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三峡考古重要成果,以一本画册图录的方式出版。这当中,重庆范围内的文物,又将成为“主力”,三峡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汉代乌杨石阙、涪陵小田溪出土战国编钟等珍贵文物,将都被收录在内。 超700件文物 记录旧石...
三峡地区发现了非洲之外最早的人类遗址巫山龙骨坡,使这里成为“中国人的发祥地”。此后,该地区的旧石器文化流传有序,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的文化遗存都有发现。 巴文化的根早于釜文化 但三峡地区的新石器文化并不是从这里的旧石器文化中自然生发出来的。距今一万多年前生成于南岭北麓一带的釜文化,高举农业革命大旗,一路北上,到达洞庭湖区。大体距今7600年前后,进入鄂西三峡东部地区,形...
三峡考古研究系列丛书首批5本1日在重庆市文物考古所首发,历数三峡库区10余年考古成果。 首批出版的5本三峡考古研究系列丛书分别是《楚文化的西渐——楚国经营西部的考古学观察》、《三峡远古人类的足迹——三峡库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现和研究》、《以三峡地区为中心重庆地区的新石器文化》、《三峡地区早期市镇的考古学研究》和《三峡地区秦汉墓研究》。 该套丛书是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负责编撰...
被发掘出的一座侧身屈肢葬 三峡考古工作队在重庆南岸区广阳坝墓群发掘出大量陶片、石器,初步鉴定为新石器时期物品。在已探明的古墓葬中,被发掘出的一座侧身屈肢葬(上图)正准备送往北京鉴定。 曾参与过广阳坝考古发掘的南岸区文物专家称,从去年9月至今,为了对三峡库区进行抢救性文物发掘,据参与考古的队员介绍,共清理出了六座土坑墓,出土了大量原始人类打制的砍砸器、刮削器、尖状物、雕刻器、锄等石器工具。经专家...
两名陕西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在向记者展示汉代“火锅”之一的楚式鼎 两名陕西考古所的工作人员在向记者展示汉代“火锅”之一的楚式鼎。日前,一批汉代的铜釜、楚式鼎在三峡库区重庆段云阳县境内一墓葬群遗址出土。据负责发掘的陕西考古所研究员介绍,这些铜釜、楚式鼎在汉代曾作为人们吃火锅的器皿,它们的出土可以证明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火锅就在重庆一带风行。
宜昌市夷陵区龙凤山山顶日前发现了一种刻着奇形古怪文字的古碑。记者昨日获悉,该文字经中国古文研究专家陈文福教授鉴定,其可能是世界罕见的“鸟文”。 龙凤山,地处宜昌市夷陵区黄花乡聂家河、东垭两村交界处,山顶海拔高度800余米,山上现残存有夔人古寨2处,石屋80余间,古庙一座。龙凤山发现的“鸟文”碑文共20余块。陈文福教授介绍,三峡地区发现这种珍奇...
仰卧,侧身,屈着下肢……,19具尸骨埋藏深坑,他们中既有妇女儿童,又有壮年男子,甚至还有装在瓦罐里的婴孩。考古专家的一次偶然发现,无意中看到了两千多年前发生在三峡朐忍古城中的惊人一幕。 他们是死于战乱、瘟疫、祭祀?诛灭九族?还是一次骇人听闻的谋杀?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峡工作队昨日称,他们正联合国内多家机构和同行,希望早日解开这些汉代三峡人的死亡之谜。 编钟附近发现人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