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邹城市郭里镇庙西村“郭里土陶开发”项目建设工程全面启动。该项目由邹城市文化部门驻庙西村“第一书记”引入的土陶技艺研发公司具体实施,一期投资1000万元。 土陶制作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始于大汶口文化时期。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庙西村传统土陶制作技艺几近失传。为保护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推动乡村文化振兴,邹城市文化部门驻庙西村“第一书记”通过多方调研,引入了“郭里土陶开发”项目。 ...
光阴荏苒,时光流逝,一年转瞬又将成为历史。 “一年”并不只是个时间度量,在这12个月,52周,365天,8760小时中,文博行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我们希望把那些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一件件罗列起来,从“不敢想象”到“有了更好”,最后变成“非做不可”。从被动变成主动,文博行业在探索着发展新征途,并奋力向前。 从本期开始,弘博网将推出2018年文博行业的全面盘点,旨在回顾一年...
2018年9月2日,拥有200年历史的巴西国家博物馆惨遭火灾,大火吞噬了馆内超过2000万件藏品,这不仅是巴西人的噩梦,也是全人类的痛苦,从此人类文明中璀璨的巴西文化将缺失一角,无可复制。教训是惨痛的,但巴西没有沉浸在悲伤中,而是坚强地在废墟中重建博物馆。日前,记者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访了到访的巴西博物馆馆长亚历山大·克尔纳先生。 克尔纳介绍,巴西博物馆在今后的修复和重建过...
约翰·塞尔登 1687年詹姆士二世令宫廷画师为沈福宗画的像 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 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藏明末航海图 《郑和航海图》(局部) 在12月8日于福建泉州举行的“海丝文化与泉州印象”学术研讨会上,厦门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中国唐史学会会长郑学檬教授展示了一张收藏于牛津大学、尚不为藏界所熟知的中国古代彩色航海图(《塞尔登中...
12月20日,首次全国博物馆志愿者培训班在浙江宁波开班,来自全国各地59个博物馆的109位志愿者参加了这次培训,苏州博物馆也派出了两名志愿者加入。 两天的培训,组织者请到了国际博物馆协会副主席安来顺先生、上海博物馆教育部主任陈曾路先生和浙江省博物馆宣教部副主任蒋琳女士为大家做了精彩的讲座。他们分别以《国际视野下的博物馆志愿者工作》、《阐释和博物馆文化》、《如何参与博物馆志愿项目》为主题,讲述...
头戴朝冠、胸配朝珠、脚踏花盆底,维吾尔族学生热孜牙和同学们一起开心地体验了清宫娘娘摆驾回宫的风姿仪态……12月23日,汉铁高中新疆班的300多名学生走进武汉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丰富厚重的展品,专业详细的讲解,生动有趣的体验让新疆学生们了解武汉这个第二故乡3500年的历史变迁和中华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魅力。 沈阳故宫是清入关前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代帝王兴建和使用的“盛京皇宫”,1644年清迁都北京...
12月18日,为辞旧迎新,由大唐西市博物馆主办,陕西省收藏家协会、西安市收藏协会协办的“焰火遗珍——唐长安城醴泉坊窑址三彩器展”在博物馆三楼临时展厅亮相。展览将着力讲述大家并不陌生、值得传颂的唐三彩“背后的故事”,希望在这个寒冬能为即将结束的2018年添点色彩,也希望每一位参观者能有一个火红的明年。展览将持续至2019年3月15日,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展览介绍了一个重大发现,即20世...
2018年12月20日,广东省博物馆“尼罗河畔的回响——古埃及文明特展”揭开了神秘面纱,144件(组)、共计238件来自意大利都灵埃及博物馆精心甄选的古埃及文物正式亮相。展览为大众重现了神秘的古埃及文明,并希望在不同文明之间,完成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此次展览分为众神庇佑、探寻永生、尼罗河畔三个部分,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古埃及文明。第一部分“众神庇佑”聚焦古埃及人的神灵信仰。古埃及在历史上一直是...
2018年12月18日上午,中国首都博物馆与波兰弗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共同主办的“重生:巴洛克时期的西里西亚——波兰弗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在首都博物馆隆重开幕。 波兰弗罗茨瓦夫国立博物馆馆长向来宾介绍了此次展览将呈现的西里西亚巴洛克文化和艺术主要内容,同时对所有为展览提供帮助的工作人员表达了谢意。首都博物馆党委书记白洁在致辞中强调了展览所体现的世界文明互鉴精神,以及首都博物馆和波兰弗...
12月18日,由中国海关博物馆、海关总署政工办、中国海关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北京正视文化艺术责任有限公司协办的“时代印迹——中外摄影家镜头下的40年巨变暨海关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展”在该馆地下一层东展厅开幕。 国家文物局关强副局长,以及北京市博物馆学会,海关总署政工办,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国铁道博物馆、中国妇...
12月16日,巫文化学术交流会暨重庆市三国文化研究会2018 年年会召开。会议围绕巫文化和三国文化研究成果进行了学术交流。县领导刘大勇、王国琼、黄勇、曹诚仲,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梁满仓,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原馆长、巫山县政府文化顾问王川平出席会议。 巫山历史文化深厚,巫文化是其中重要内容。目前,虽然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巫文化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学界目前尚未做出严密定义。巫文化的内涵...
明代仿古玉龙凤纹佩 明代南方窑紫砂月白釉凤尾瓶 “这个青花瓷上面有龙形图案,您可以摸一摸。摸完了如果再听语音讲解,可能对这件文物的了解就更深刻了。”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讲解员的解说及触摸式介绍后,视觉障碍参观者点了头,露出了满意的微笑。 触摸文物 说起台北故宫博物院,大家都会对这里的人性化服务和对弱势群体的关怀赞不绝口。比如轮椅族可乘坐轮椅看文物,听障人士有手语翻译导览...
图1 这件青铜簋(图1)之所以被称作簋中之王,是因为它是迄今的考古发现中,周厉王的三件西周王器之一,并且是目前国内发现的铜簋中最大的。就是这样一件举世无双的国宝,差点与我们失之交臂,化为乌有! 要了解公式簋命运多舛的经历,就得从40年前周原护宝英雄罗西章说起。那是1978年,陕西扶风县法门乡要在周原遗址腹地的齐村修筑一个百余亩地大的陂塘,用以灌溉这里的肥野。为加快工程进度,动员了全乡村...
中国人过大年,走亲访友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礼仪。客人来了,主人家第一件事就是让座倒茶。有了茶,还要上一盘瓜子、麻酥糖之类的茶点,让客人一边喝茶一边品尝。装茶点的盘子称果盘,古代从官宦人家到平民百姓,对其制作的材料、款式、做工等方面都比较考究。因为它在节日等重要场合要抛头露面,登上大雅之堂,为主人增光添彩。 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收藏了一件许品衡绘制的粉彩果盘(见图),它由大小和形状不同的九个瓷盘子放...
图1 图2 汉代铜镜以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被人们誉为空前绝后的艺术珍宝。 汉代铜镜丰满奇异,气势雄伟。其装饰图案式样十分丰富,天上人间、神人世界、奇禽异兽,五彩缤纷,折射出了汉代能工巧匠艺术创作的独到匠心,展现了战国以来铜镜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在琳琅满目的汉代铜镜中,有一种非常精美的多乳禽兽纹铜镜。这种铜镜以等距离的乳钉纹分割主纹饰区,在每个区域中分别装饰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