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7月24日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获悉,为庆祝中国与捷克建交65周年,加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在中国国家文物局、捷克文化部及中国驻捷克大使馆的大力支持下,8月8日至11月9日,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将与捷中友好协会在捷克布拉格城堡共同主办“华夏瑰宝展”,这将是中国文物首次赴捷克展出。 此次赴捷克展出的“华夏瑰宝展”展品来自中国西安、南京和承德等地的多座博物馆,共计90件(组)161件,涵盖了从...
刚刚在银川结束的加强文物合理利用工作交流会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说,当前文物利用工作存在两方面突出问题,即利用“不够”和利用“不当”的问题。所谓“不当”,一是对一些热门景点进行不加限制的过度利用;二是只为经济效益不顾社会效益,甚至改变文物的公共资源性质,变为私人会所;三是对文物的利用存在简单化、雷同化乃至庸俗化现象。其中“将文物变为私人会所”便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最大诟病。 ...
7月16日,鄞州区人民政府发文公布第十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横溪镇栎斜村的玉缸山窑址、吴徐村徐氏宗祠,鄞江镇悬慈村悬磁桥,古林镇黄古林庙、西洋港村徐氏宗祠和仓门埠头,高桥镇梁祝文化公园内的稼圃庄、万松书院和祝府,以及沙孟海书学院的沙氏五杰陵园。至此,鄞州区拥有各级文保单位139处 ,文保点268处。 本次公布的文保单位中,玉缸山窑址是鄞州已发现的最早窑址,时代为东汉。该窑址堆积面积约90...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古灞桥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古灞桥遗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古灞桥遗址 灞桥,地处隋大兴唐长安城通往关东要道的灞河上,建于隋开皇三年(503年),唐至宋代沿用,元废,是中国迄今发现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拱桥。桥址位于西安市灞桥镇。由于长安至关东三条要道在灞河至长安城之间并为一路,中间以灞桥连通,故地位十分重要。程大昌有言:“此地最为长安冲要...
文物古迹的修缮和保护对城市发展和文化建设有着独特的意义,近日,海盐县元通街道通过对文物点的巡查,修缮多处不可移动文物,加强了暑期安全防范管理。 记者了解到,在检查中,街道文保人员发现几处文物点需要加强修缮管理,特别是街道辖区内电庄社区西侧,青龙漾河道上的发金桥存在安全隐患,该桥是海盐县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由于前期河道清淤,修筑石埠等,导致桥堍两侧出现坍塌情况。 暑假期间,针...
蓝天白云,青山古寺,让高耸入云的古塔显得愈加庄严肃穆。经过半年的努力,温州市龙湾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国安寺塔完成修缮工作。7月22日,温州市文广新局、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市优秀历史文化基金会、龙湾区文广新局等单位组织评估组,对国安寺塔修缮工作进行初验收。 国安寺塔建于宋代,是温州市龙湾区继永昌堡之后的第七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其建塔历史、出土文物、佛像艺术等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次维修工程...
24日上午,《历史不能忘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展》在军事博物馆开幕。330张图片和192件文物,“如此系统地展示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击,在国内文博界尚属首次”,军事博物馆馆长董长军介绍。记者了解到,正在修建的军博新馆预计在2016年底竣工,2017年8月1日前后正式对外开放。 展览分为“晚清军民浴血奋战,进行英勇顽强的武装抗日斗争”和“中国人民前赴后继,取得中...
目前民族文物鉴定分类方法很多,对此看法也不一致,但是,众多分类法是客观存在,也是允许的,其中有些方法有一定长处。现在把几种主要的分类法介绍如下: 第一种按民族分类法。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即使在一个具体的民族地区,也是多民族杂居状况,因此每个民族博物馆都有许多民族的文物。在分类时也应注意这种状况,即按族别分类。不仅如此,在一个较大或民族关系较多的民族中,还可按民族支系或地区...
据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物化测定分析,五彩中的红彩主要着色剂是氧化铁,黄彩也是氧化铁,绿彩系铜绿铅釉,蓝彩属钴蓝铅釉,黑彩为铁、锰、钴和铜,即用钴土矿和铜花片配制而成的。由此所见,明清时代的五彩和粉彩大部分都是在古代低温色釉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两者在化学组成上的最大差别是低温色釉都属二元系统,而釉上彩则大部分为三元系统,在着色机理方面,绿釉和绿彩都是离子着色,黄釉和黄彩都属离子着色,矾红和金...
笔筒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文房用具之一,为筒状盛笔的器皿,多为直口,直壁,口底相若,造型相对简单,没有大的变化。从目前传世品来看多为明代中晚期之物,明屠隆《文具雅编》载:“湘竹为之,以紫檀乌木棱口镶座为雅,余不入品。”明文震亨《长物志》:“笔筒,湘竹,拼榈者佳。”故有笔筒为晚明之物一说。制作笔筒的材质多种多样,有瓷、竹、漆、水晶、端石、玉、牙、紫砂等。以竹、木、瓷笔筒数量最多。木制笔筒在明清之际较为常...
随着瓷器收藏的升温和藏家“只进不出”的收藏风格,使得目前古玩市场上仿品充斥。仿制文物自古就有,历史上出现过四次作伪高潮。第一次是在宋代,以仿造商、周青铜器为主;第二次是清乾隆时期,主要是名人字画造伪、作假,连乾隆皇帝也难辨真假,当时许多书画赝品上都有乾隆的题跋;第三次是晚清到民国时期,大量复制、仿造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文物,无所不造、无所不仿;第四次高潮是改革开放后,随着收藏热的兴起,各种仿古...
历代瓷器文物总体上还有五种作伪方式,往往与瓷画(纹饰)等其他作假方式一起使用:一是做土锈法,因为明代以前的高古瓷器绝大多数是出土文物,一般鉴定方法是用水浸湿底部,用鼻子闻,如有土浸味便为出土文物。造假者便涂上一些老土冒充,但容易识破,因为土浸是瓷器上百年氧化腐蚀形成的锈斑,很难剥落,而假土浸很容易用手剥落。二是药浸法。即上已提到的用氢氟酸来处理釉的表面,或用高锰酸钾涂抹釉面、浸泡,这一手法不仅用于...
文物鉴定之木器的分类,木器虽非精细文物,然亦为中国名产中之最要器物。谨将各种重要木质述之如下: 一、红木凡木之红色者,均可谓之为红木。惟世俗之所谓红木者,乃系木之一种专名词,非指红色木言也。按:红木产自云南,叶长椭圆形,白花,花五瓣。木质甚坚,色红。木质之佳,除紫檀外,当以红木为最。不过产量甚多,得之较易。故世人视之,不若紫檀之宝贵也。北京现存之红木器物,以明代者为贵,俗谓之老红木。盖...
以明代宣德年制作的“宣德炉”最为著名。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责成宫廷御匠参照皇府内藏的定、汝、官、哥、钧等名窑瓷器的款式,以及《宣和博古图录》、《考古图》等史籍,设计和监制香炉。为保证香炉的质量,工艺师挑选了金、银等几十种贵重金属,与红铜一起经过十多次的精心铸炼。成品后的铜香炉色泽晶莹而温润,是明代工艺品中的珍品,宣德炉的铸造成功,开了后世铜炉的先河,在很长一段历史中,宣德炉成...
缂丝是中国著名的传统丝织品种之一。它是用通经断纬法织成的花紋丝织物,即以本色经丝,挣于木机之上,以手工把各种纬丝按花纹轮廓,一小块一小块地织成平紋组织的花紋。由于它是用小梭子按花纹轮廓分块织制的,纬丝并不贯穿整个幅面,当花纹轮廓遇到垂直线时,就留有断痕,承空看时,尤如刀尖刻镂一般,故古书中称此织法为“通经断纬”。 缂丝的“缂”字,按《玉篇》和《广韵》的解释,是织纬的意思。在古代文献中,...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