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尊古青铜甪端(拼音:lùduān),在福建连城县四堡乡雾阁村的一房邹姓家族中成了世代相传的镇堂之宝,实属罕见。 据查有关史料载,“甪端”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异之兽。《宋书·符瑞志下》:“甪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圣主在位,明达方外幽远,则奉书而至。耶律楚材谓为旌星之精,灵异如鬼神”。故宫太和殿两边就放着一对,用甪端护卫在侧,显示皇帝为有道明君,身在宝座而晓天下事,做到八方归顺,四...
近日笔者藏友收藏到一方抗日名将刘建绪的铜墨盒。此墨盒呈圆形,直径8厘米,高3厘米,正面呈扇状镌刻“第十集团军总司令部”九个楷体小字,下方款为“刘建绪”,墨盒背面为国民革命军军旗,军旗为机床压制而成,墨盒通体包浆自然,刻字刀法生动,笔锋处包浆老旧亦无后加痕迹,无疑是一开门老货。那么刘建绪是何许人也 据考,刘建绪(1892 1978年),湖南省醴陵县 今醴陵市 人,曾任国民党陆军上将、第十集团军...
人类期盼和平,却免不了战争。在人类历史上战争与和平相伴而生,《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简单的一句话道尽了封建诸侯间战争之重要与不可避免。所有战争都离不开兵器,兵器对于统治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即使今天人们一方面恐惧战争尽可能避免战争,一方面却不断地制造兵器捍卫自己的国家。 现介绍几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商周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兵器,这些兵器充分体现了青铜时代先人的智慧结晶。一、曲柄铃手短...
年代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出土时间、地点 1975年出土于莒南县大店镇 打击乐器。九件一套,形制相同,大小递减。长方形鼻纽。篆带饰变形蟠螭纹,鼓面饰兽面纹。篆带上下及两篆间各有涡纹钟乳突起,每区三层九枚,正背四区共36枚。正面钲间和铣部铸阴文七十字,内有“莒叔之仲子平自作铸其游钟”字样。这套编钟形制轻巧,研究者认为它是莒国国君田猎郊游的专用娱乐乐器。(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馆)
这只铜鞋长8厘米、高2.2厘米,是名副其实的“小鞋”。黄铜质、锈蚀自然,大概是清中期之物,一看即是出土随葬之物。有趣的是:这只小铜鞋上端前后均打有小孔。这就引起大家对这只“小鞋”功用的猜测。有的说是辟邪作用,有的认为是诅咒用……到底是作什么用的呢? 说辟邪似乎有点沾边,因为“邪”与“鞋”同音。但仔细分析,辟邪要用镇邪的物件或神兽,做一个“邪”摆在身边就与本意背道而驰了;再说诅咒作用:“穿小鞋...
早在170多万年前,元谋猿人及其后的蓝田猿人、北京猿人,在生产劳动中用石头制成简单粗糙的生产工具,使石头第一个成为人类生活文化文明的奠基石。随着人类劳动实践和物质文明的需要和提高,玉石以它质地细腻、坚硬耐磨、温润纯美等独有的特点,逐渐走上人类历史发展的舞台。 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一,古老文明的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玉和玉器在生产活动中的运用和发展,它无不贯穿、渗透、孕育、铸造了灿...
和现代玉器相比,鉴赏明清古玉的难度会大很多,在技术上,需要藏家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生活习惯、玉器的用途、工艺水平等多方面来鉴别,这就需要藏家具有相当的玉器知识和历史知识。 经过一段时间对新玉的收藏,藏家就会对玉材、造型、工艺等比较熟悉,这时候,就可以转向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更高的明清古玉上。 对明清古玉的收藏,已经不简单局限在收藏范畴,因为明清古玉已经附加了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藏家...
玉在中国人心中象征着瑰丽、高尚、圣洁。几千年来人们崇玉、爱玉、赏玉、玩玉、藏玉,人们对玉怀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其根本原因是因为玉的美,有理由认为玉美学是玉文化的基础和前提。 中国玉从古至今都有广义的概念---“玉,石之美者”(东汉许慎)。据历史记载和田玉是中国玉美学的重要载体。 一。玉质美 和田玉以质地细腻、致密、纯净为特征。质地美在历史上是最早被认定的,如汉以前重视质地美,孔夫子...
虽然学者们否认牙璧就是“璇玑”,但古人为什么要把装饰用的玉璧制成儿童风车似的怪模样,牙璧的造型究竟隐藏着怎样独特的内涵,至今依然是未解的谜。 在中国文明起源阶段,黄河下游以山东为主体的海岱地区,是与中原地区华夏族长期对峙的东夷族的主要活动区域,地理位置恰好处在史前东北地区红山文化与长江下游良渚文化两大原生型玉文化系统之间,出土的玉器,许多方面都体现出受两大原生型玉文化系统影响的次生性特征,但...
玉的道德化完成于春秋儒家集团。在周王朝日益衰微的背景中,儒家学者形成了最早的世俗玉学家团队,他们的赞美惊天动地,把玉推举到道德象征的高度。他们描述玉的质地坚硬慎密,色泽皎洁冰莹,性情温泽细润、声音清越舒远。这是罕见的誉辞,儒学和玉学就此结成了坚固的联盟。他们的作为,为玉学在历史中的延展,提供了卓越的样本。 玉所承载的世俗伦理语义是如此宏大,令先秦的道德哲人感到了无限惊喜。我们被告知,孔子出使...
在中国,印章起源于商代,早期多为铜印,玉印出现于战国时期。印章最初只是个人的记号,并无严格的等级限制,但自秦代开始,天子以玉为印,并称之为玺。汉代沿袭秦制,仍以玉为玺,规定皇帝、皇后以及诸侯王的用印,统称玺,而官吏及平民所用私印,只可称印,故汉代不仅有印玺之称,又有“章”、“印信”等别称。 东汉人卫宏在《汉旧仪》中记载,汉代皇帝有六玺,皆白玉螭虎纽,各有不同的用途:“皇帝行玺”用于封国,...
所谓礼仪玉器,顾名思义,是指古人在祭祀、朝会、交聘等礼仪场合使用的玉器在,常简称为“礼器”或“礼玉”,据《周礼》记载,主要是指璧、琮、圭、璋、琥、璜六种玉器。 礼仪玉器在民间收藏中,属于贵重的门类。 所谓礼仪玉器,顾名思义,是指古人在祭祀、朝会、交聘等礼仪场合使用的玉器在,常简称为“礼器”或“礼玉”,据《周礼》记载,主要是指璧、琮、圭、璋、琥、璜六种玉器。 (一)“六器”与“六瑞...
史前一万年 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 所有的手作器物都是一种艺术 夏、商、周时期 阶级与国家初形成,杀戮与殉葬取代了原始社会的愉快,浪漫。那个时代的艺术题材中,饕餮,夔龙,夔凤等纹饰,都以独特刚利的线条,稳重的造型,重叠的形式体现着权贵与宗教的浓烈气氛。 春秋战国及两汉 战乱频频,新旧社会制度交替,纹饰变得写实,造型也由静态布局演变成了动态布局,玉石上的纹饰风...
任何事物都会有自己的成长过程,我们人类的演变历程就是最好的例子。现代人的脑袋聪明程度已经是无法预测的了,而我们也都知道这样的结果也是由猿类经过漫长的演变过程而形成的。就像和田玉文化在当今已经是形成十分完善的体系了,那么当初它又经历了怎么样的发展历程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新石器时代 以考古资料为依据,我们可以知道,在新石器时代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有玉器的存在了。但被当今考古发掘出土的...
齐白石是一位多产的艺术家,题材包括水族、花鸟、蔬果、人物及山水。但他的山水画不像其笔下的虾、蟹,以及花鸟画那样为人们所熟知,其原因是他山水画的创作数量所占比例非常小,也因此尤为珍贵。齐白石笔下的山水特立独行,任意挥洒,注重写生,大胆创造,真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正因如此,当年很少有人能够理解他的山水作品并多非议,他曾言道:“余画山水,不喜平庸。前清以青藤、大涤子外,虽有好事者论王姓为画圣,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