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平凉市在近年开展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中,新发现文物点22处。 今年4月份以来,平凉市文物普查人员充分应用高科技设备,采集文物标本,详细登录电子信息数据,建立翔实的第一手电子档案及纸质文物档案资料,并作为样板和典型在全省进行了推广。目前,全市田野文物调查已覆盖除崇信县外的5县1区,复查已登记文物点180处。其中崆峒区新发现文物点3处,静宁县新发现文物点3处,庄浪县新发现文物点1处,灵台县新发现文物...
为贯彻落实大运河(浙江段)保护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延续运河文脉,传承运河文明,确保国保单位“京杭大运河”浙江段全面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完成,德清县大运河专题普查组周密部署,认真仔细地开展实地走访调查,经过3个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大运河德清段专题普查阶段性成果。 经过6月份的河道本体调查,7月份的沿线不可移动文物的普查,8月份的资料整理,大运河德清段专题普查...
广东省高州市文物行政部门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普查经费和普查设备尚未完全到位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目前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7处,大部分为明清时期的建筑和墓葬,其中祠堂12座、庙宇5座、传统民居6处、名人故居1处、墓葬2座,均已进行了详细的采访记录和拍摄,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 长坡镇发现的清代莫氏宗祠 大坡镇发现的民国镇安堡角楼 根子镇发现的清代苏氏...
宁波象山普查小组在普查中发现了大量的海洋文化遗存,如灯塔、渡口、碶门等,8月26日普查组在下余村普查时竟然又连续发现四个碶门,其中盐仓碶、障川碶规模较大,较为典型。 盐仓碶位于象山县丹东街道下余村东南面盐仓江上,何年代所建因无详细资料记载,故不详。碶门原始风貌现不完整,仅存三根闸门柱东西向立于盐仓江上,还有西侧一根在1956年“8.1”台灾中毁。闸门柱花岗岩材质,长方形(...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有一位作家曾这样评价文化的作用。而这根强韧的“文化之线”,是由历史积淀凝聚而成的。如果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精神之线”隐于民间,那么,散落于我国各地的一座座文化遗产地,就是悠悠千年的历史记忆,犹如一颗颗蕴含着深厚文化的珍珠。它们有的已经被我们发现...
△各文化站认真填报文物线索表,做好向导 普查动员大会召开以后,各文化站及时派出人员下乡寻找文物线索,认真填写文物线索登记表,共为文物普查提供了文物线索近2600条,为开平市顺利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打下了良好基础。田野调查工作开展以后,普查队每到一个镇(办事处),当地文化站都给予积极配合支持,带领普查队员穿村过巷,寻找文物点,联系采访对象。在月山镇对薛公岩进行普查时,该镇文化站站长黄其云及林业部门...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自贡市又有新收获,沿滩区文物普查队近日在仙市镇鱼洞村七组发现自贡迄今为止最大的人工石室。 据介绍,该石室名为“避宣”,系清代文人宋时湛和罗金声主持修造,竣工于清嘉庆戊午年冬(1798年),建筑面积175平方米,共有6开间,洞内建筑面积123平方米,洞外平坝84.64平方米。洞口原在半山崖中,凿山之石渣填成了平坝。石室为主人生前避难所,死后置灵居,后因...
日前,笔者从大新县博物馆获悉,该县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共发现新文物点30余处。 根据国务院部署,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从2007年开始,历时5年,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做好文物普查工作,大新县采取分时段分区域的工作方式深入全县1346个自然屯进行拉网式普查。目前共发现新文物点30余处,其中有桃城镇宝贤村崖洞葬、爱国村大王古塔、德立村头马屯古城墙等...
三晋大地处处藏宝,正在进行中的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断有新发现。截至目前,山西省已走在野外调查前列的23个县,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1191处,其中新发现文物597处。 从昨天的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阶段工作汇报会上获悉,今年起,山西省“三普”工作转入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各市组队,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全面铺开野外调查和数据采集工作。截至目前,全省不可移动文物已登记1191...
目前,抚顺市已完成三县一区7个乡镇、83个行政村的文物普查工作,共调查不可移动文物遗存地点129处,其中新发现文物遗址88处。 据悉,抚顺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为期两年,总面积11272平方公里,普查涉及行政单位1369个。今年4月1日起,抚顺市启动了普查工作,至6月30日,共调查不可移动文物遗存地点129处。其中,复查32处,新发现88处,消失9处。新发现的88处文物遗存地点,遍布抚顺市望花区、...
近日,萧山区文物普查队在义桥镇新坝村下埠自然村南部新发现石质备战粮仓。粮仓朝向南偏东10°,建于1969年。 粮仓面阔3间13.4米,进深7.39米,建筑占地面积99.03㎡。粮仓用石条砌成,拱劵顶,内墙和屋顶用水泥抹光,粮仓坚固实用。1969年,原义桥公社贯彻“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建储备粮仓库233间,下埠石质备战粮仓是迄今发现仅存的3间粮仓,并且建筑十...
日前,兰溪市文物普查组在黄店镇徐村进行野外文物普查时,发现了兰溪第一支抗日游击队诞生地——徐氏宗祠和一条抗日战壕。 徐氏宗祠位于徐村行政村麻坪村西,背靠天雷山岗,现存三进建筑,歇山顶门楼,为清代晚期建筑。据《中共兰溪党史》记载,1942年5月24日兰溪沦陷,5月29日中共兰溪县委在徐氏宗祠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抗日武装。经过筹备,6月5日,中共兰溪县委第一支抗日武装麻坪坞游击队在徐氏宗祠正式成立...
仙居文物普查队在本县福应街道送龙山脚一梯形石壁上发现了一处刻痕十分清晰的岩画。送龙山位于福应街道北侧,靠近广度乡,这里森林茂密、山岩陡峭,自然环境非常好。岩画就在山脚下的一块梯形石壁上,石壁下面即是一条从山谷中流趟出来的宽约15米的溪流。整块石壁背靠送龙山,面朝东北,四周杂草丛生、荆棘遍地,但刻有岩画的地方却十分的干净平整,石质也比较坚硬,岩画之所以能够完整的保存到现在也正是由于其刻画在坚硬的岩壁...
目前,随着江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的顺利推进,各地普查新发现层出不穷,高安华林宋代造纸作坊、德兴银山银矿遗址、南城明代摩崖石刻等一批重要普查新发现引起高度关注,成为全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亮点。同时,各地在普查中采取边普查边保护的办法,做到文物普查与文物保护并重,新农村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并重,保护了大批重要普查新发现,如德兴市将银山银矿遗址保护建设列入了市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并拨出50万元前期...
7月7日至28日,宁波余姚市文物普查队在梁弄镇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梁弄镇作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山水灵秀,文物众多。这里有彪炳千秋的革命遗址,古朴清素的街巷民居,书香袭人的悠悠文脉,无不给普查队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梁弄镇位于余姚市西南部,一九九一年十月,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梁弄镇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该镇历史悠久,在唐代已形成颇具规模的集镇,南宋时,梁弄是绍兴府同知驻地。时黄、孙二姓势盛,子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