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本文摘自:凤凰历史,作者:一点资讯·唐风宋月,原题:叱咤风云的大唐燕云十八骑真的只有十八人? 燕云十八骑的始创者并不是罗艺,而是隋朝大将李景。李景字道兴,容貌奇伟,膂力过人,美须髯,骁勇善射,为大隋王朝立下赫赫战功。李景为人忠直,隋炀帝虽然刻忍猜忌,李景又应了李姓将得大隋天下的谶语,但是却对他宠信不疑,每呼李大将军而不名,其见重如此。有人告他谋反,隋炀帝派太子亲自口头安慰李景:即使人人都说你...
乾隆帝 资料图 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佚名,原题:乾隆为何把嘉庆定为接班人? 清朝初期能出现四海臣服、国威振奋的强盛局面,能够出现长达130多年之久的“康乾盛世”,除了执政者们个个都具备匡扶社稷、治国安邦的杰出才干外,还在于他们都选择了优秀的继任者。如雄才大略的康熙、励精图治的雍正、锐意进取的乾隆,无一不是上任皇帝生前所精挑细选的最佳接班人。 嘉庆是乾隆皇帝的继任者,也是清朝入...
后人想象的平原君画像 资料图 本文摘自:光明网,作者:佚名,原题:平原君:美女与人才不可兼得,杀姬而取士者也 平原君赵胜是赵惠文王的弟弟,赵孝成王的叔叔。《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跟孟尝君田文一样,平原君赵胜也喜欢广招食客,而且他的食客规模也不逊于孟尝君,达到了数千人的规模。平原君的一生经历了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两代君主,在漫长的政治生涯中,平...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范昕,原题为:《“永宣盛世”里那些艺术的风雅和传说》 时下的艺术市场上,“永宣”艺术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这指的是明代永乐、洪熙、宣德三朝的艺术,历时虽只33年短暂一瞬,却博得后世高度评价。 今年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中截至目前的第一高价拍品,就是一只明宣德款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碗,以2.29亿港元于苏富比香港春拍成交。即将举槌的佳士得香港春拍上,一系列来自“永宣盛世...
2005年秋,西安悟陶斋古瓷标本博物馆的元青花标本资料中,增添了一只近三角形的青花瓷片,这只瓷片很小,宽不过5厘米,高不过3厘米,是从景德镇古玩地摊上购买的。从瓷片的厚度、弧度及接胎痕可以推知,这应当是青花大罐腹部中间较平坦部位的碎片。 说到古瓷,无非鉴、藏、赏三字。当然鉴有鉴识,藏有藏趣,而最富引人魅力的,当属对古瓷文化内涵和艺术造诣的美学欣赏。这只瓷片虽小,但它正面那一点仅有的青花纹饰是...
清雍正时期民窑的花卉类纹饰非常丰富,有不少花卉图案喜用“过杖”技法,花卉内盘碗的里部越过器口延续到外壁,这种画法通常称为“过杖花”或“过墙花”。雍正民窑青花龙纹盘也常常采用这种画法,龙的头部及前半截身体画在盘心,后半部分经过盘口转折后画在外壁,称为“过墙龙”。“过杖”、“过墙”这种技法,雍正以后十分流行,直至清末。 笔者收藏到一件雍正民窑青花釉里红“过墙龙”瓷盘(见图),高5.4厘米、口径2...
茶叶的食用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的神农氏时代,到汉代已经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六朝时期在长江流域饮茶已蔚然成风,甚至有些人嗜茶成癖,但早期的茶具保存至今的甚少,故而近年出土的一批青瓷茶具尤显珍贵。 在江西吉安县长塘乡南朝齐永明十一年(公元493年)墓中出土过一件造型别致、纹样华美的青瓷茶托(图1),该茶托分为茶盏和托盘两部分,茶盏口径15.5厘米,底径6.8厘米,高8.2厘米;托盘口径22.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红釉刻花云龙纹梨式壶,通高12.5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5.3厘米。 壶体呈梨形,直口,口以下渐丰成下垂的圆腹,腹部一侧有长流,另一侧有如意式柄,圈足较高微外撇,无款。壶盖圆顶,有宝珠形小钮,盖侧及壶口沿各有一个小圆环系,以便系绳连接,防止壶盖脱落。通体及足内均满施红釉,腹部暗刻五爪云龙纹。 龙纹细颈长嘴,形态生动,时代特征鲜明。此壶釉面匀净,釉色鲜艳,是元代红釉器中的...
瓷器延之明朝,仍以“永宣”为最。其胎釉之坚密、青花发色之纯正、器物造型之丰富及绘画纹饰之精美而闻名于世。因而,“永宣”期的青花,乃誉之为明代的“黄金时代”。 这件明代“凤戏灵芝牡丹”青花罐,直口短颈,丰肩鼓腹下微收;器通高10厘米,直径20厘米;器型规整,品相完美,实乃世间少见之品。罐釉青中闪白,温润细泽,抚之如触婴儿之肤,滑嫩爽手。 罐满绘吉祥图案,余戏题为《凤戏灵芝牡丹》图。画上吉...
南北朝洪州窑提炉十分罕见,那个时代的香炉大多是带有托盘的五足炉。提炉最早可能是从汉代的香熏或博山炉演绎过来的。香熏主要是居室卫生用具,将檀香木片放进炉里慢慢焚烧,香气四溢,清脑提神除臭,驱邪避恶,起到净化居室环境的作用。到了南北朝时,逐渐演变成香炉,而它的文化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成为用于佛事和祭祀的礼器。 我国南北朝时期,佛教的独立地位连同它深入人心的精神文化影响一并如日中天,特别是禅宗初祖达...
此盘高7.5厘米,直径36.5厘米,圈足内底中部有釉,足墙内侧火石红一圈,梅子青釉,菱口刻缠枝牡丹花纹,完整无缺,品相一流,胎体厚重,20多年前因孩儿王晓琳在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与冯先铭老师的外孙为同窗好友,后托其带到北京经冯老师鉴定为元代早期龙泉大窑产品,属元代龙泉窑精品。15年前浙江江山的毛兆廷老师 古陶瓷专家 来宁在寒舍小住数日,蒙先生帮我鉴赏筛选藏品,当见到此件时同样的结论为元代早期龙泉窑...
粉彩也称软彩,创烧于清代康熙晚期,兴盛于雍正年间,盛行于乾隆时期。粉彩釉是五彩釉的进一步发展,它以铅粉为调和色,有的加入砷元素作为乳化剂,配制成各种颜料,用以描绘花鸟虫蝶等图样,能产生粉嫩滋润的效果,其色泽明暗有变,渲染接色,使每一种颜色都有层次不同的变化,较之五彩更显柔和俊雅。 江西省博物馆珍藏的这件清代粉彩堆塑九龙盒,口径21厘米,底径11.4厘米,通高14.5厘米。盒分上下两半,器型扁...
古瓷都上林湖滨湖地区,在晚唐以前为余姚县辖区,晚唐时代划归慈溪县,五代时又划归余姚;而余姚县古代是隶属越州管辖的,故名。越窑为唐代六大青瓷产地之一。迄今发现的越窑窑址有700多处,分布在今浙江东部的宁波、绍兴地区。主要集中在甬江流域的慈溪、余姚、鄞县、奉化,浦阳江流域的诸暨,曹娥江流域的上虞、绍兴一带。以鳌唇山东晋遗址最早,唐、五代到宋初时期的窑址尤多。其中仅上虞和慈溪两地就有600多处窑址。慈溪...
明洪武晚期景德镇设御窑,洪武瓷器开始摆脱元代影响,到永乐、宣德时期形成自己的风格。从明初开始,我国制瓷中心逐渐向景德镇转移,我国青花瓷生产达到十分成熟的阶段,进入又一个高峰期。 洪武官窑建立于本朝末(认为始建于洪武二年者不可信)。瓷器生产尚未形成本朝特色,在造型、胎釉、纹饰等方面都还承袭元代风格,这在洪武早中期更为明显,末期向永乐、宣德时期过渡。 笔者收藏一件洪武青花茶碗,“福字款”缠...
康熙青花瓷在沿袭明代遗风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独步本朝”的鲜明特征,被收藏界誉为“翠毛蓝”、“宝石蓝”和“五彩青花”。 图示青花花鸟纹观音尊,高20.4厘米,口径6.8厘米,足径7厘米。侈口短颈微束,丰肩鼓腹下收,近底处外撇。浅圈足底内施釉,署青花双栏圈图记款。 我国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在《中国陶瓷》上著述:“有些器物是康熙本朝所特有的,如观音尊……要牢记其标准器式。凡后仿者在造型上多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