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11日从浙江文物部门获悉,浙江衢州龙游县在早前的一次考古抢救性发掘中,在一座商代土墩墓内发现商代早期原始瓷。这一发现对研究龙游先秦时期“姑蔑文化”增添了极为珍贵的考古资料。 据介绍,该商代土墩墓埋藏处原为耕作的稻田,墓葬现埋深约0.9米,从熟土上平地起封,封土为黄绿色黏土,干后较为坚硬,墓边界不甚明朗,大约2.8米见方。由于埋深较浅,墓内部分器物的陈放位置遭到了扰乱。 在发掘1...
昨日,记者从龙游县博物馆获悉,该馆在早前的一次考古抢救性发掘中,在一座商代土墩墓内,发现了一批龙游考古发现的最早最古老的瓷器——原始瓷(如图)。这一发现对研究龙游先秦时期姑蔑文化增添了极为珍贵的考古资料。 10月8日,博物馆工作人员在龙游城东嘉溢鑫城开发区域内,发现了20多座古墓,并对埋藏较浅和毁坏严重的6座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清理发掘。这6座古墓年代从商代至汉、六朝和隋唐,其中的一座为商...
昨天,在国务院命名上海为历史文化名城28周年之际,上海海关将近年来查获的1600余件走私罚没文物正式移交上海市文物局,并由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收藏,开启海关罚没文物大规模移交文物局先例。今后上海海关与上海市文物局将通过常态化的合作,联手使海关罚没文物得到更专业的保护。 此次移交的罚没文物包括历代钱币、原始青瓷、汉唐铜镜、宋元陶瓷和明清石雕,其中宋代龙泉窑青釉菊瓣碗、清早期大型石雕等工艺精湛,具...
原始服饰指出现在茹毛饮血的猿人时期,人们用兽皮和树叶保护身体,遮蔽烈日或御寒的服装,这是最原始服装的雏形。在纺织技术尚未发明之前,动物的毛皮是人们服装的主要材料。在距今25000年周口店山顶洞遗址中发掘出的骨针足以证明,北京山顶洞人时期正是中国服饰的起源期。那时的人们已会用骨针缝制兽皮的衣服,用兽牙、骨管、石珠等做成串饰进行装扮。再晚一些时候,又出现了石和陶制的纺轮,说明了除兽皮外,人类还会用植物...
新乐遗址首现上层文化房址及环壕 昨日,记者从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新乐遗址补充发掘工作目前已经结束,考古人员在遗址中首次发现了新乐上层文化时期的房址和一条环壕。专家表示,这为探讨新乐遗址聚落布局提供了新材料。 新乐下层文化出土精美煤精制品 本次考古发掘工作的领队李树义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完成新乐遗址发掘报告的编写工作,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今年6月下旬到10月中旬,在新乐遗址博物馆...
古瓷价值世人皆知,收藏瓷器,也需要了解瓷器的相关知识,本篇与大家一起探讨瓷器装烧工艺,一起来看烧制瓷器的窑炉。 从考古挖掘的窑炉资料来看,中国古代原始陶器的烧成非两大阶段。一是无窑烧成阶段,也就是所谓平地堆烧;一是穴窑烧成阶段。 平地堆烧非常简单,就是将晾干的陶坯堆在一块平地上,周围架置柴草,点火燃烧,待柴草燃尽熄灭即可。无窑烧成应当是最原始最古老也是延续时间最长的烧成工艺,在当今...
记者昨天从即墨市金口镇政府获悉,入围第二批全国传统村落和生态文化村的清朝古村凤凰村,正式启动明清古建筑、古院落保护性修缮和凰山魁星阁原貌复原工程。当地旅游局和政府将请来北京建筑专家,对古村落展开调查,划定保护圈进行保护性修缮。据介绍,下一步金口镇将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名镇,7000年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上,将有望建原始部落古城。 现状: 村中藏着二品大员古宅 走进即墨金口镇凤凰村,就像穿...
西周是印纹硬陶发展的兴盛时期。印纹硬陶的胎质比一般陶器坚硬,烧制温度在1200℃左右,与原始瓷器较为接近。由于原料含铁量较高,胎质和器物的表里多呈紫褐色、红褐色,还有的呈灰褐色、黄褐色。少数器物表面有一层薄釉似的光亮,这是由于器表在窑内高温熔化所形成的光泽。印纹硬陶器基本上以泥条盘筑法成型,器物的一些附件如鼻、耳等,则为手制后粘接在器体上,其纹饰多采用拍印法。 从考古发掘看,长江以南特别是...
早在商代,就有原始青瓷出现了。科学上可以认定的真正意义的瓷器,应该在东汉时期产生,距今两千年。那么,原始青瓷已经达到了一些客观条件,比如不吸水、烧结温度比较高、使用的是瓷土。 早期的瓷器都是青瓷,理由很简单,就是釉里含铁元素,烧后呈现青色,当时去不掉这个颜色。从科学角度上讲,早期白瓷、青瓷、黑瓷都是一种瓷,都算青瓷。含铁量越高,颜色就越深,由绿逐渐到黑;反之,含铁量减低,减得越干净,颜色就...
东汉时,在中国浙江地区已经生产出真正的瓷器了。窑址发掘出的瓷片经化验证明:透光性较好,吸水率低,表面施釉较厚,釉层透明,有光泽,胎釉结合紧密,是在1260℃-1300℃的高温下烧成的,已经具备了瓷器的各项基本条件。因此说,中国真正的瓷器应该生产于东汉。 东汉时期原始青瓷制作精致,胎多为灰白色,施釉方法已改为浸釉法,生活日用器入碗、盘、罐、盘口壶等成为主流。东汉青瓷在造型和装饰上与原始青瓷很...
与原始青瓷同期流行的陶瓷还有一种印纹硬陶,它使用的原料也是瓷土,但淘洗不很精细,并且含铁量高于原始青瓷的原料,烧成温度在1150℃—1200℃之间。因含铁量较高,胎色稍深,一般为深褐、黄鹤、紫褐等色;没有釉,有的因烧成温度较高致使胎子表面烧结,有和釉相似的光泽,但质地很粗糙。 印纹硬陶器表拍印的纹饰及拍印方法也应用于原始青瓷。烧窑遗址中经常发现原始青瓷和印纹硬陶同出于一窑。有的印纹硬陶烧的...
传统陶瓷材料将德清窑定义为以烧造黑瓷为主,德清窑也以黑釉产品而闻名,然而通过最新德清小马山窑址、余杭石马斗窑址的发掘成果表明,出土标本数量上青瓷占绝对优势,黑瓷所占比例不足20%。另外青山坞汉代窑址、墅元头隋唐窑址、宅前隋唐窑址等处采集的大量标本也均以青瓷为主,只有少量的黑瓷产品。所以可确定,德清窑自东汉至隋唐时期兼烧青釉和黑釉产品,以烧造青瓷为主,产品数量的20%约为黑瓷产品。 其中各时...
昨日下午,永春介福与德化三班交界处沉寂多年的山头,一时热闹起来。福建省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泉州市博物馆、永春县及德化县文体局等组成的联合考古队,经过十多天的野外考古,对外公布辽田尖山(也有资料称“寮田尖”)原始青瓷窑址的首期发掘结果,待文物专业检验机构对出土的碳颗粒以及瓷片进行成分和年份检验后,泉州最早烧造陶瓷的历史,有望从现在已知的唐代提前到往前2000年左右的商周时期。 鉴定陶罐获重大发...
从陶瓷学上界定,原始瓷应该是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一个时期。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最早的中国陶器是20世纪后半叶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距今约 12500年的夹粗砂红陶。浙江也是中国较早制造陶器的地区。迄今发现浙江最早的制陶实物,距今约11000-9000年的浦江上山遗址。这些陶器的特征是火候低、陶色不纯、厚薄不均、内壁凹凸不平,制陶技术相当原始。 中国古代史籍中多有关于制陶的记载。《太平御...
基本信息: 作者:李恭笃 高美璇 著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4年6月 版次:1 印刷时间:2014年6月 印次:1 开本:16 ISBN:9787501040087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六编,即杨家洼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红山文化——中华文明的新曙光、小河沿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辽东地区洞穴青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