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18日在山东博物馆广场西侧,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为山东民间收藏者鉴定文物。山东省博物馆摄 “开元通宝,真的。”“光绪元宝,真的。”“清代花钱,真的。”来自故宫博物院的铜器文物鉴定专家丁孟5月18日上午都在忙“点钞”。另外四位书画、玉器、瓷器、珐琅和漆器类文物鉴定专家同样忙于鉴定山东民间收藏者带来的“传家宝”。 山东民间文物收藏的热度于国际博物馆日,在济南举行的文物专家鉴定会上集中“...
山东淄博工地挖出千年古墓 出土宋代器物
近日,山东省文物局根据国家文物局部署,在全省组织开展“文物安全状况大排查行动”, 全面排查文物安全隐患,堵住监管漏洞,遏制文物犯罪,落实文物安全责任。 大排查行动自2017年5月3日开始,9月底结束,包括自查、整改落实、检查验收三个阶段,重点排查各级各类文物单位存在的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履行文物安全保护主体责任情况,地方文物部门文物保护监督和制度建设情况、安全执法队伍建设情...
省政协今天就“加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这一议题召开界别协商会,省政协副主席郭爱玲参加会议并讲话。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工业升级和城市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众多有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面临着两难抉择,其保护利用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这项协商议题的提出很有现实意义。保护工业文化遗产对于传承先进文化,保持和彰显城市文化底蕴和特色,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山东工业...
5月11日上午,山东省政协召开“加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界别协 商会。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山东省列入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名录 的工业遗产共有217处,其中淄博、烟台最多。当前相关法规不 健全、无统一保护评估标准等制约着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 多分布于沿海开埠区 和胶济铁路沿线 在城市街头,被保护留存下来的工业遗产,彰显着沉淀在 历史长河中的工业文明和工匠精神。 会上,山东省政...
近日,《聊城市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获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规划》对历史文化保护和特色风貌塑造进行了重点阐述。 《规划》指出,要统筹协调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按照整体保护的原则,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抓紧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落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紫线管理要求,重点做好聊城古城、米市街、礼拜寺街等历史城区、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的保...
遗产编号 ⅱ-20 所属地区 山东·菏泽 遗产级别 市级 遗产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人/单位 菏泽市 申报日期 2006 山东筝以它丰富的曲目、刚劲内在的音乐气质和朴实优美的抒情性在全国享有盛名。早在五十年代,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专科学校、西安音乐专科学校、南京艺专及山东艺专都先后聘请了山东筝派的民间艺人任教,培养出大批学生。可以说,山东筝派是在全国流传最广和影响最大...
琉璃亦作“瑠璃”,古人也称它为“五色石”。 传说,琉璃是春秋时期的范蠡在督造“王者之剑”时所发现,将其赠与越王勾践,越王感念其铸剑之功,原物赐回。并赐名为“蠡”。之后范蠡请雕刻家将其雕刻为精美艺术品作为定情之物送于西施。后来,越国大败,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临走之前将“蠡”还于范蠡,同时眼泪流于“蠡”之上,自此民间将其定名为“流蠡”、“琉璃”。 琉璃是在1000多度的高温下用各种颜色的...
在中国首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山东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平台共登录文物558万余件。菏泽古沉船出土的元代青花龙纹梅瓶等普查新发现的珍贵文物均“归队”并获得保护和修复。 记者4月7日从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总结电视电话会议获悉上述消息。第一次中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历时5年,2012年10月开始,2016年12月结束。 山东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平台共登录文物286万余件/套,实际数量558万余件。...
记者日前从山东省文物局获悉,今年山东将大力推进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对100处传统特色民居进行修缮。山东省文物局副局长周晓波说,这是山东实施“乡村记忆”工程以来,最为基础的重点工作。 按照计划,山东将重点从传统文化乡镇、传统文化村落和街区中选择当地建筑文化特色鲜明、文化价值较高、在当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中影响较大的传统民居进行修缮,并将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参考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方面的建设要求,...
近日,山东省可移动文物保护半岛科研基地、区域中心、工作站授牌仪式在山东博物馆举行。其中,半岛科研基地将落户山东大学青岛校区,由山东省文物局与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共建,3个区域中心分别位于曲阜、日照、菏泽,6个工作站则分布在沂源、定陶、黄岛、平度、临沂、诸城等区县。以此次授牌为标志,山东初步形成了以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为龙头、半岛科研基地为依托、区域中心为骨干、重点区县工作站为支撑的文物保护修复...
山东博物馆文物修复师在修复青铜器 “匠心神韵——山东省文物保护修复技艺展”3月24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展,当天即吸引数千民众到场参观。济南市民陈晓耕说,展览让他真正体验到文物工作者“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夫。一块块碎片被拼接、整形成一件件精品,这背后是默默无闻的文物修复师在支撑,也是山东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成果的缩影。 文物修复师展“妙手回春” 清理、去除有害锈蚀,整形、补配、粘接……在此...
鼻烟壶简而言之,就是盛鼻烟的容器。明末清初,鼻烟传入中国,鼻烟盒渐渐东方化,产生了鼻烟壶。现在人们嗜用鼻烟的习惯几近绝迹,鼻烟壶却作为一种精美艺术品流传下来,而且长盛不衰,被誉为“集中各国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 鼻烟壶是一种皇家文化,自清代以来已有二三百年的历史。作为国家非遗鲁派内画的传承保护单位张广庆内画艺术研究院,为弘扬这一传统技艺,加强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申请创办了淄博青...
记者从山东省文物局了解到,按照2015年底全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有关数据,全省共630个文物收藏单位完成了预估数量的文物信息登录,登录可移动文物2486566件/套,实际数量4719837件。本次调研通过实地调查摸底、区域座谈和问卷普查等方式,重点对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进行了全面调查,对国有行业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进行了抽查,基本摸清了全省馆藏可移动文物保存现状情况。 全省国有博物馆共收...
山东博物馆“自然教室”活动情景(山东博物馆供图) “我们即将离开这风景如画、历史悠久的小城,去江南塞北追逐青春的梦想。博物馆的活动便是家乡最后的寄语和叮咛,它告诉我们来自家乡文化的自豪和属于临沂人的骄傲……”这是2016年8月,一位参加完山东省临沂市博物馆暑期实践活动的准大学生写下的留言。 近年来,山东各地博物馆把青少年教育作为重要工作,通过创新活动品牌、开展馆校合作等方式,使博物馆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