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由南京市博物总馆主办,南京市民俗博物馆、南京工艺美术行业协会承办的“巧夺天工,精雕细琢——南京根雕艺术展”已开幕,59件根雕作品让观众大开眼界。据了解,此次展览的时间为2018年12月28日——2019年1月25日,展出地点为南京市民俗博物馆42号临展厅。 南京的根雕技艺在民间历史悠久,相传以前城南的三山街一带就曾有众多的根雕从艺者。根雕艺术在历史上也曾几经兴衰,时至今日,根雕以其独特的艺术...
赏非遗之韵、逛民间雅集、体验传统技艺……日前,“卢宅故里”开街典礼在浙江东阳市举行,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卢宅老街“旧貌换新颜”,东阳土布、石雕、东阳道情、罗汉班、锡艺体验等诸多非遗项目随处可见,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素有“民间故宫”之称的东阳卢宅,始建于1456年,是江南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整个卢宅建筑群融东阳木雕、石雕、砖雕、堆塑、彩绘等艺术于一体,古朴典雅、...
梅龙达普洞穴遗址发掘出土的部分遗物(2018年8月24日摄)。新华社发(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供图) 记者近日获悉,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在西藏阿里发现了青藏高原科学考古迄今为止发掘的首个史前洞穴遗址——梅龙达普洞穴遗址。 梅龙达普洞穴遗址位于阿里地区革吉县,海拔约4600米,由一字排开的两个独立洞穴组成,其中一处洞穴面积1000余...
“顶灯易,赌难忌,顶灯那罚跪非儿戏……”日前,河北省海兴县苏基镇马厂村南锣剧传习所热闹非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锣剧传承人郭兰芳正在这里指导排练南锣剧《顶灯》,为春节前后的展演做准备。一丑一旦,一招一式,一字一句,尽显南锣剧独特的魅力,周围村民听得津津有味。 海兴南锣剧由宋元时期柳子腔中的《耍孩儿》和明代俗曲《打枣杆》等民间说唱艺术演变而来,明末清初形成,距今已有约400年历史。南锣剧汲取大...
1949年,他起草了新中国第一个文物法令,此后成为新中国一系列文物法规制定的主要参与者和执笔人,被誉为“文物一支笔”;在“文革”中,他不顾安危上书中央,执笔起草中共中央保护文物图书的文件;改革开放年代,他起草新中国第一部《文物保护法》,坚持文物工作“保护为主”;21世纪以来,面对房地产开发浪潮,在古城存废的历史关头,他更是与“推土机”抗争,全力加速了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立法进程。他,就是被誉为文...
道光二十四年(1844),一场被称为甲辰科的科考在北京举行。 该科在全国一共录取209名,一个来自四川华阳县的年轻人,以三甲二十三名的成绩金榜题名。 而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闻名于世的魏源也参加了该科科考,不过名落孙山,第二年才荣登皇榜。 金榜题名的华阳人姓曾,单名咏,字吟村,时年32岁。 消息传到华阳县龙潭寺门坎坡,整个曾氏家族以及周边的客家人,都赶来祝贺。 门坎...
12月29日,记者从陕西历史博物馆获悉,2019年为继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样文化需求,陕西历史博物馆将精心策划一系列主题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专题展览,将有23个国内展览和出入境展览与观众见面。 据了解,2019年陕西历史博物馆将基于本馆馆藏与友好合作,策划举办12个国内展览,其中包括:原创展览《与华相宜——彩陶与早期中华文明》《唐蕃古道文化展》《汉风藏韵——元明清...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山西历代碑拓书法艺术作品展,将从今年1月开始至12月底在山西境内巡展,目前已经确定,将于1月8日-14日在太原美术馆展出。 拓片艺术是保护文物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种中国传统的古老技艺。“5000年华夏文明,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历代碑拓书法艺术作品展,主要展示部分帝王、文人墨客等的碑刻书法艺术的拓片作品。它让历史穿越岁月的时空,展现古代厚重的文化...
1月3日,北京市西城区“四名”汇智计划故宫活动在故宫博物院箭亭广场举办,现场摆放着多个团队制作的文创作品。杜燕摄 如何更好的激活民间力量参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今天,记者从北京市西城区“四名”汇智计划故宫活动上获悉,2018的“四名”汇智计划汇聚政府、企业、社会多方资源,举办超过150场次名城保护活动,实现名城保护理念和行动的公众参与,为北京名城保护事业添砖加瓦。 1月3日,北京...
为提升广大观众的参观质量,缓解故宫神武门外观众疏散压力和景山前街城市交通压力,故宫博物院从1月1日开始,开放神武门外至东华门外的故宫城墙和筒子河之间通道。 据介绍,神武门作为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观众出口,是观众流量最大、管理难度最大的区域,急需进行观众流量的疏导。同时,长期以来神武门外区域是“黑导游”、无照游商等聚集的区域,严重影响了广大观众安全和首都良好形象。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
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科蒙乡东一个名叫吉仁台沟口的地方,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工作人员经过3年的发掘,发现了众多令人震惊的秘密。这里发现了迄今世界上最早使用燃煤的遗存,将人类对燃煤的使用历史上推一千多年。这里2000多粒炭化黍种子的发现,为黍的西传路线提供了最新的材料。这里还发现了与青铜冶炼有关的遗物遗迹,包括坩埚、炼渣和陶范等,显示出这里存在一定规模的铸铜活动…… 这块台地,到底还有...
近日,“众志成城 守护文明——全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成果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750余件公安机关追缴和考古抢救性发掘出土的文物珍品,向观众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打击防范文物犯罪的丰硕成果。 文物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铭刻着历史文化的记忆。除严重破坏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等文物本体和历史风貌外,文物犯罪活动危害着国家文化安全,损害着人民群众对于五千年中华文明、中国优秀传统...
日前,浙商博物馆迎来了自己的五周岁生日。庆祝活动简朴却温馨:公布了最新一批入馆的典型藏品;颁发了首批“浙商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开启了多位浙商的时光胶囊,分享了他们五年前的梦想。 浙商博物馆二届一次理事会暨开馆五周年纪念活动于2018年12月25日下午在浙商博物馆多功能厅举行。 作为目前浙江省唯一的综合展示浙商文化的特色平台和窗口,浙商博物馆开馆五年来,为传播浙商文化、弘扬浙商精神、服...
保国寺古建筑博物馆2019年的首个临展——《浩瀚遗珍·海上丝绸之路与东亚建筑史迹》元旦在藏经楼展厅开展。 展览分为“东亚建筑文化圈的历史与发展”、“中日韩三国建筑史迹撷珍”、“匠出四明”、“木石漂海”四个板块,在向观众介绍东亚建筑史迹的同时,讲述了宁波的工匠、建筑技艺、石材等沿海上丝绸之路漂洋过海的历史。 宋元时期,明州号称“东南佛国”,吸引了许多日韩高僧的到访。他们在研习佛法的同时也...
2018年,杭州市余杭区从三个方面开展地下文物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成果丰硕。 一是开展土地出让前的考古。杭州市余杭区文广新局联合省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认真审核拟出让地块资料,向余杭国土分局、各用地主体出具既不在文物埋藏区、面积又小于5万平方米的104宗地块出让前无须考古的意见。完成34宗地块共160万平方米的勘探发掘,清理战国时期至明代古墓葬108座,墓葬类型有土坑墓、砖椁墓和券顶砖室墓等,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