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五代十国 五代 明器 传河北省唐县出土 高10厘米 此像与成组茶具同出,上身穿交领衣,下身着裳,戴高冠,双手展长卷,交腿趺坐,仪态端庄。据孙机先生考证,其装束姿容不类常人,但也并不是佛教或道教造像,因它和多种茶具伴出,故应该是茶神陆羽像,所展书卷是《茶经》。据文献记载,由于陆羽所著《茶经》影响深远,自唐代后期起,人们有了把陆羽当作茶神供祭的风俗。卖茶人会把瓷质陆羽像供在茶灶...
明 洪武 高32.1厘米、口径8.3厘米、腹径20.1厘米、足径11.9厘米 釉里红亦是釉下彩,先施彩釉,再挂透明釉,然后一次烧成。彩釉中含有铜(Cu)的成分,烧成后呈红色,故称为釉里红。
宋 辽 公元916年-1125年 盛水器 1954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辽驸马墓出土 高10.7厘米、口径7.2厘米、链长41厘米 这件银壶腹部中间为带状纹,上下布满鱼鳞纹,肩部前后鼻钮接弓形提梁。壶盖中部隆起,有钮,上套链连接提梁。此银壶造型优美,说明当时契丹族的金银器制作工艺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这件银壶1954年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大营子辽驸马墓,在这个契丹早期贵...
五代十国 五代 后唐 盛器 1965年福建省福州市郊刘华墓出土 高75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16厘米 瓶敛口,矮颈,广腹,小底,状如橄榄。肩颈部置3耳,上腹壁贴饰3组半圆弧条纹,下腹部有一圈粗绳纹贴塑。胎质粗疏,呈橙红色,通体施孔雀蓝釉,厚而晶莹,瓶内颜色青灰。同出的孔雀蓝釉陶瓶还有2件,与之均放置在墓穴前室。一件和此瓶类似,另一件颈肩附4耳,腹壁环贴4道粗绳状纹。 ...
清 高17.3厘米、口径19.1厘米、底径15.8厘米 天蓝釉是一种高温色釉,由天青演变而来,为康熙时所创烧。它的釉色浅而发蓝,甚似天蓝,故名。它的化学成分含钴为2%以下,釉中的铜、铁、钛等元素均起呈色剂作用,而且成色稳定。天蓝釉的器物在康熙时多为小件,以文房四宝类为多。此件菊瓣形的天蓝釉尊为康熙时精品,十分罕见。
五代十国 五代 后唐 明器 1965年福建省福州市郊刘华墓出土 高62.5厘米 闽是五代十国时统治今福建地区的政权。刘华是闽国王王延钧(即后来的闽惠宗)的妻子。当时闽国虽名义上臣服于后唐,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割据王国。刘华墓早年被盗,但仍出土了43件陶俑,其中主要是宫女、宫中女官和文官形象,反映了刘华生前的显赫地位和奢侈的生活。
宋 辽 盛器 1959年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辽墓出土 边长12.5厘米、高2.8厘米 此方碟壁上印花卉纹饰。碟内饰圆形菊花图案,四角为花叶。通体施黄、绿、褐三色釉,釉色莹润明艳,有细碎开片。碟的整体设计美观大方,釉色协调,是辽三彩器中的珍品。
战国 齐 照明用具 1957年山东省诸城县葛埠口村出土 高21.3厘米、盘径1 1.5厘米 齐是西周初年的姜姓大国,公元前481年,田恒(田成子)发动武装政变,立齐平公,取得了齐国政权。公元前386年,田恒的曾孙田和取代齐康公立为齐侯,齐国就成了田姓的齐国。齐国疆域广大,拥有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东南部,东南临海,有鱼盐之利,国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西),是战国七雄中最富庶的...
战国 齐 量器 传1857年山东省胶县灵山卫出土 高38.5厘米、口径22.3厘米、腹径31.8厘米,实测容积20460毫升 该釜腹部有刻铭9行,记载子禾子颁布容量标准,大意是:子禾子命人告知陈得:左关釜的容量以仓廪之釜为标准,关和以廪升为标准。如关人舞弊,应予制止。如制止不住,视情节轻重施以刑罚。子和子是战国初年齐国国君田和做大夫时的称呼。田和在周安王十六年(公元前386...
元 公元1206年-1368年 197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东郊元代丰州城遗址出土 高45.5厘米、口径19.5厘米、底径13厘米 此瓶口部外敞平展,长颈饰多周弦纹,腹部主体为缠枝牡丹纹,下方衬以剑叶纹,通体施青釉,均匀晶莹,是元代龙泉窑瓷器的精品。 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始创于北宋。入元以后,北方名窑相继衰落,加上水陆交通和海外贸易得到发展,龙泉窑的地位更加突出。浙江、...
明 洪武 高16.2厘米、口径40.5厘米、足径23厘米 碗直口,弧壁,深腹,圈足。通体釉里红装饰,内口沿绘缠枝灵芝纹,内壁绘缠枝菊花纹,内心为折枝牡丹纹,外口沿为海水纹,外壁为缠枝牡丹纹,胫部绘莲瓣纹,圈足外墙为回纹,外底无釉泛火石红色, 此器形体硕大,造型规整,胎质坚细,釉里红发色偏灰,釉质滋润,纹饰精美,布局严谨,绘制笔法娴熟,线条流畅,为洪武釉里红瓷的代表作。
元 1980年江西省高安县元代窖藏出土 高16厘米、口径7.5厘米、底径6厘米 觚本是盛酒的容器,后脱离实用成为礼器。这件觚为仿古器形,属观赏用的陈设品。
元 公元1206年-1368年 高29.8厘米、口径8.4厘米,底径9.9厘米 此瓶口部外敞平展,束颈,垂腹重心较低,颈、腹间过渡圆滑流畅,低圈足略向外撇,器型稳重。釉色莹润透明,饰青花云龙图案,笔法简洁奔放。 元代瓷器制造最有代表性的成就是釉下彩技术的广泛应用。所谓釉下彩技术,是在瓷胎上先画出纹饰图案,再施上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经高温烧制。其优点一是由于可以直接在瓷器上进行绘画...
元 作者: 王祯 王祯,东平(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元代著名农学家。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王祯出任旌德县(今安徽省旌德县)县令。在任内,他开始编撰《农书》,又发展了木活字排版技术,用木活字印刷了100部《旌德县志》。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王祯调任为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县令,二年后完成《农书》初稿,后经修改,于皇庆二年(公元1313年)雕版刊印。现存《农书》分为22卷,含《农...
战国 楚 兵器 传湖南省长沙市出土 长24厘米 此戈有四穿,长胡两面均有方胜形锦纹,极工细美观。据研究,这样美观的方胜形锦纹,是用硫化铜特殊工艺处理的结果。经过这样的处理,兵器既美观,又可防锈,反映了中国古代高超的冶铸水平。楚国是战国七雄之中最有能力与秦抗衡统一天下的对于。春秋的吴、越诸国战国时都归于楚,因而楚国多名剑,兵器制造有极高的水平。 这把精美的兵器,决不是一般士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