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52号院院门及门墩原状。村民供图 在明代建成的门头沟斋堂镇沿河城村,一座古院门口的汉白玉门墩近日丢失。门头沟文委确认,门墩为区内登记在册文物。村民报案后,斋堂派出所已立案侦查。 现场 院门和门框已恢复原状 记者前日来到门头沟斋堂镇沿河城村,从村西侧“永胜门”进入后,路旁随处可见倚墙晒太阳闲聊的老人,这几天152号老宅门口的石墩被盗一事,成了他们的心结,“祖祖辈辈多少代了,村里一直平平安安...
中国玉雕专业委员会主任江功尧获奖 2016年3月30日,广东省玉器行业最具影响力人物及最具影响力企业的颁奖大会在广州隆重召开。来自广东、香港、澳门及台湾的玉器珠宝行业商(协)会的会长、秘书长、嘉宾及各商(协)会的会员参加此次的盛会。由于中国玉雕专业委员会江功尧主任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不断探索,在引领中国非遗玉雕文化中不断前行,在推动中国传统玉雕产业与金融融合发展中不断实践所做出的特殊贡献,特荣获...
历史上,乾隆皇帝对玉器的研究情有独钟,不惜花费巨大的精力,在全国各地广泛地收集玉器。据记载,乾隆皇帝在爱玉方面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喊喊口号,尤其在玉器的收藏和制作方面,常常亲力而为。此外,其子名字的来源也多与玉器有关,乾隆皇帝寄玉之福气润泽后代的希望,也足以说明其爱玉之心,因而“乾隆玉”也被称之为18世纪中国玉的代名词,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史上耀眼的一颗明星。 因乾隆对玉器的钟爱,这一时期的玉器在...
玉贝(图),白色,呈椭圆形贝状,长1.6厘米,宽1.1厘米。正面微凸,背面平整,中间透雕一竖槽,竖槽两侧阴刻锯齿状纹,上下各穿一孔。贝在古代曾作为货币使用,西汉时期其作为货币的功能已经退化,主要作为装饰品。这组玉贝共12枚,色泽白润,制作精美,在汉代装饰品中尚不多见。
三凤蒲纹玉璧(图),直径16.5厘米,肉7.5厘米,好2厘米,厚0.4厘米,重279.4克。玉璧两面雕饰相同。肉的中心部位均匀地分布有阴线棱格形地纹,每格中各饰一凸雕六角形蒲纹,蒲纹外有二周弦纹,弦纹之间又饰以斜条纹。肉的外部饰有栩栩如生、飘飞于云层中的三条凤,并将其分成三区,组成了一周凤纹。近外缘0.5厘米处又勾勒一周阴线槽,使其多层纹饰更为突出。玉色滋润,纹饰别具一格,工艺精细,技法娴熟逼真。
毋庸置疑,汉代和唐代在中国民族史上皆属盛世;后代有些人仍自诩汉人、唐人为荣。不过,在玉艺成就方面,不少专家皆重汉轻唐。事实上,汉代玉器无论玉质、形制、纹饰、刀法、琢艺与风格等方面,均甚有特色,水平奇高;可说继春秋战国后,玉雕艺术更上一层楼。 唐代玉雕并非一无足取;虽然大体上比不上商、周及汉代兴盛,也不及后朝两宋玉器优雅和富有文人气质;但同样有不少传世品值得珍藏,不宜小觑之。 唐代因为文化对外开...
中华先民崇信万物有灵,借助集“精气能量”的美石,与大自然最高主宰—天帝进行对话。将各色玉石作璧、琮、圭、璋、琥、璜六器,以此祭礼天地四方。随着社会进步,人文主义兴起,儒家将美玉神灵禀赋的“德性”,诠释为仁、义、智、勇、洁等君子之德。以玉为通灵载体的神秘思维,经人文主义的涵化,在周、汉时,成为彰显君子美德的佩饰与维系社会秩序的礼器。及至六朝、隋唐、宋元,在融合外来艺术,及反思古礼与法统后,交织出写实...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经有近万年的辉煌历史,七千年前,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先民们,在选石制器过程中,有意识地把拣到的美石制成装饰品,打扮自己,美化生活,揭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玉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新石器时代晚期,玉器的制作可能已发展为独立的手工业部门,在河姆渡文化、大渡口文化、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的遗址中,均有精美的玉器出土。其中有玉斧、玉铲、玉兵器等,当时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东汉袁...
张天师“阳平治都功”螭龙钮白玉印,印面为阳文九叠篆书“阳平治都功印”六字 江西省博物馆“一月一宝”近日公开展出了张天师“阳平治都功”螭龙钮白玉印。该白玉印制作于元代,印面通高6.4、边长12.3厘米,重972克。青白玉质,洁白莹润,印钮为一蹲踞触角螭龙,翻唇露齿,眉须后拂,腿关节部位毛发翻卷长飘,尾作分丫鱼尾状,雕琢精细,生动传神;印面为阳文九叠篆书“阳平治都功印”六字,印文线条流畅,结构严谨。...
以精美的玉料、高超的玉雕技法,将印章、书法、绘画艺术融入玉雕中,把玉雕工艺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艺术境界,当推“古玉第一佩”子刚牌。 子刚牌得名于其首创者陆子刚。陆子刚是迄今所知为数极少的在玉器上自署名字的玉雕大师。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的《太仓州志》载:“雕玉器,凡玉器类砂碾,五十年前,有州人陆子刚者用刀雕刻,遂擅绝,今所遗玉簪,价一支值五六十金,子刚死,技亦不传。” 万历前期的王世贞《觚不觚录...
玉与国人有着不解之缘,生长于亿万年前的玉在中国人眼中是至高无上的。崇尚美好品德的中国人,把玉看作民族的精魂。赋予了玉优雅、宁静、含蓄、纯洁、坚贞和正直的美好品性。提及玉的词汇、成语、典故无不和高贵、美丽、幸福、吉祥有关。中华民族的先民们早在距今8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便开始制作和使用玉器。从商周的神秘礼玉到战国的精美佩玉,强秦制传国玉玺,两汉的金缕玉衣,大唐金镶玉带的富贵奢华,宋代玉器清丽高雅,...
清代,由于扬州地处运河、长江交汇处,渔盐漕运业十分发达,城乡经济、工商业的空前繁荣,使得扬州的玉雕也发展迅速,尤其在乾隆年间(1736-1798年),喜好玉器的乾隆皇帝成为扬州玉器发展的重要推手。乾隆年间,扬州是宫廷玉器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扬州建隆寺设有玉局,由朝廷掌控派联络员指导和安排管理玉器的生产事宜。完成后的玉器作品一方面为宫廷陈设之用;一方面用于对臣下的奖赏。扬州玉器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的同时...
良渚文化玉琮 良渚壁的确素壁多,有神纹的壁并不太多。 鱼是良渚部族栖水而居最喜欢的食物,个见并不是图腾, 而如同汉代握豕一样,象征殷富的艺术表达。 良渚二节琮,看良渚晚期,为何看良渚晚期?根据所留下的信息,兽面纹和神秘的眼睛,这是良渚文化,与河洛文化及东夷文化——脉相传。现学术观点主要集中: 1、蚩尤和良渚文化的关系。 2、良渚神徽。 3、图腾。 4、神兽首。 学者发现一个...
透雕龙凤纹玉环(图),直径8.5厘米,肉2.7厘米,好3.1厘米,厚0.3厘米,重33.8克。玉环主题纹饰为双面透雕曲缠盘绕变体飞龙,环周饰以流动飞卷形云气纹和凤鸟纹饰,与整器混若为一体,给人以云蒸霞蔚、龙腾凤舞之动感。雕琢刀法娴熟圆润,线条舒展流畅,构思巧妙,造型优美,玲珑剔透,小巧精致。
鸡心白玉佩(图),长4.6厘米,宽3.3厘米,厚0.35厘米,重11.5克。整个器物呈长扁椭圆形,上端琢成心尖状,中部饰以直径1厘米的圆形孔,圆孔下饰有一未钻通的小圆点孔,下端为半圆形。左右两侧各饰以透雕变形凤鸟纹,正面光亮,背面稍凸凹。鸡心白玉佩两面均通体饰以阴刻舒卷、流畅的卷云纹。玉佩造型别致,工艺精良。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