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辽宁省锦州市政府获悉,日前在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城关乡下石洞村的山坡上,发现一株直径1.5米至1.9米、长约20米的巨大木化石。 据现场发掘专家估计,这株松柏类木化石生于侏罗纪,距今已有1.25亿年至1.45亿年,在国内实属罕见。这一木化石对古气候、环境及生物的研究及海象变地象的考证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目前,因木化石巨大,发掘难度大,有关部门已对木化石就地保存。
欧洲同步加速辐射中心22日在其网站上发布消息说,科学家在阿富汗巴米扬大佛附近的洞窟内发现了迄今最古老的油画。 消息说,在50个洞窟发现的壁画中,12个洞窟内的壁画以油画形式绘就,所用油料可能来自胡桃或罂粟。对油料样本的检测显示,其年代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 发现油画的科考小组负责人谷口阳子(音译)说,“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油画”,尽管古代罗马人和埃及人也曾利用干的油料,但...
昨天下午,山东即墨的张某和女友在城区东侧一山头约会时,发现一座古墓。他钻进淘宝时,由于墓穴内缺氧,不仅宝贝没找到他还差点被憋死,幸被人及时救出。 对此,即墨市博物馆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即墨的历史书籍上没有记录该古墓。但发现古墓必须向文物保护部门报告,私自进入淘宝或挖掘都违法,应受到法律的惩处,他们将对此调查处理。
4月21日,哥伦比亚国立大学的一名教授在波哥大南部一处考古现场工作 4月21日,一名哥伦比亚国立大学的学生在波哥大南部一处考古现场工作 4月21日,哥伦比亚国立大学的学生在波哥大南部一处考古现场工作。哥伦比亚日前发现一个距今1500年以上的大型墓葬群,共有1000多座古墓。
记者昨日从省文物局获悉,咸阳渭城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束,新发现文物点 51处,其中明清渭河古桥、西毛村秦代建筑遗址为两处重大发现。 明清渭河古桥遗址位于渭河主河道中,南北长约240米,东西宽约24米余,其南段露出水面的木桥桩共有14排760个木桩。遗址区散布大量的遗迹和遗物,计有木桩、石头、残碑块、石碾、带穿石器等遗物。其中一部分因石上有铁铸痕迹,和渭阳渡遗址的遗迹现象如出一辙。该遗址的发现对...
从河南省洛阳市文物部门获悉,洛宁县城郊乡寨沟村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发现了一块刻有“村规民约”的清代古碑。 据介绍,此碑立于清“道光十六年岁次丙甲八月十一日”,距今已有170多年。碑阳刻有“皇清”二字及飞龙图案,四周镌有“富贵不断头”花边,碑心是正楷“创建关帝庙并舞楼旗杆碑记”...
连日来,卫辉市狮豹头乡东拴马村的部分村民挺忙活的,他们一有点空闲时间,就上山寻找“蝴蝶化石”。他们所说的“蝴蝶化石”是否是真正的“蝴蝶化石”?4月20日,记者奔赴位于太行深山的东拴马村采访。 据村民徐随根的妻子介绍:“丈夫曾经跟随一个地质队的勘测人员一起打过工,地质勘测队员们曾告诉他这一带有蜗牛、蝴蝶等昆虫化石。...
“在整理这批从海外回到祖国的秦简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两个迄今历史资料上从未记载过的新郡名称,这个发现将可能改写目前‘秦朝48郡’的考证。”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副院长陈松长兴奋地说。 这两个新发现的郡,一个叫州陵郡,一个叫清河郡。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确立“郡县制”最早的朝代,“郡县制”对中国在2000多年的封建...
高高的峻岭,齐膝的深草,蜿蜒的石径,深褐的块石……一条古道静静地盘亘在苍岭的大山深处。近日,缙云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条括苍山上的名岭——苍岭古道,她是古代婺州、处州通往台州的交通要道,史称“婺(金华)括(台州)孔道”。苍岭古道西起缙云县壶镇镇的苍岭脚村,经过黄秧树、槐花树、冷水、黄泥岭和海拔800多米的南田等村,出风门后,下岭五里多,直到仙居县的苍...
北京市延庆县文物管理所近日在整理尘封的旧档案时,发现一张清代同治九年(1870年)由国子监颁发的监照。监照是明清两朝的最高学历证书,相当于今天的大学文凭。这张监照距今已有138年历史,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 监照保存完整,高55.5厘米,宽46.4厘米,在对折骑缝处盖有骑缝章并行编号。由于当时没有相片,所以监照上详细写明了持有人袁瑞的体貌特征,除此之外,上面还写有袁瑞祖上三代曾祖、祖、父的名字,下...
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河北省考古工作者新发现2处大型石器加工场、2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它们分别是白沙坡石器加工场、迂城水库石器加工场、磁山砖场遗址和黑龙滃水库遗址。 据介绍,白沙坡石器加工场位于武安市大同镇西马项西南的白沙坡,面积5万多平方米,发现的石制品包括石斧和石凿等。专家推测该遗址为石器的初级加工场,史前先民在该地取料打制加工成毛坯,然后把毛坯带回居住地做进一步的修理、磨制,加工成成型的工...
公主岭市环岭乡石人村因村中田地间的两尊石人而得名。这两尊石人在田间守望了多久,它们来自何处?村里没人说得明白。 在田地里,村民们忙碌地耕作,两尊石人就安静地屹立在田间。两尊青石雕塑只依稀可见面部的简单轮廓,可见其历史久远。距离石人不远,还有两只栩栩如生的石羊,和一鼎像是给石羊喂水的石槽。 村里的两名长者,85岁的李老爷子和王老太在这里生活了80多年,从小就在这里玩耍。“以前,两尊石...
笔者今天从省文物局获悉,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我省文物工作者在武安市新发现2处大型石器加工场、2处旧石器时代遗址。它们分别是白沙坡石器加工场、迂城水库石器加工场、磁山砖场遗址和黑龙滃水库遗址。 白沙坡石器加工场,位于武安市大同镇西马项西南的白沙坡,面积5万多平方米,发现的石制品包括石斧和石凿等。专家推测该遗址为石器的初级加工场,史前先民在该地取料打制加工成毛坯,然后把毛坯带回居住地做进一步的修...
日前,经过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晓晨等研究鉴定证实,在镇安县黄家湾乡发现的罕见大规模早更新世肉食类动物群化石,初步分析距今约100万年。 2001年8月,该县黄家湾乡农民在乡政府附近发现动物化石,李晓晨教授等开始保护发掘,采集到大量的哺乳类动物化石。化石埋藏集中,种类丰富,均为大型哺乳类。经初步鉴定,该动物群共计哺乳动物4目、11科、24种,主要有变异狼、鬣狗、似剑齿虎、巨剑齿虎、山西猞...
1个冰川时代就存在的溶洞、9组岩画、9件未经打造的最原始的石器……这是日前在四川省彭州市发现的远古人类遗存。 来自成都地质矿产研究中心的高级工程师周自隆、原地质矿产部高级工程师吕正日前称,他们在彭州市龙门山国家地质公园进行地质调查时,于地质公园核心区发现了一个远古人类生活的溶洞。 这个名为“穿心洞”的溶洞,位于彭州市白鹿镇塘坝村,洞内较宽敞平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