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宋代是夔州诗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苏轼、黄庭坚、王十朋、陆游、范成大这些中国文学史上声名卓著的诗人,也是这一时期夔州诗的代表人物。 嘉佑四年(1059)苏轼与其弟苏辙随其父苏洵,取道岷江、长江,经三峡出蜀赴京,写下了一系列吟咏夔州名胜古迹和峡江风光的诗篇。其中《八阵碛》对孔明的历史及人生悲剧作了透辟的分析,痛惋之情,溢于言表。其《入峡》、《出峡》则描述峡内峡外气象迥殊的景观,一枝生花妙笔,...
上世纪六十年代,毛泽东在北京接见青年学生,听说座中有武汉的,便问:“你们说是武汉人,那你们晓不晓得武昌的都府堤啊?”几个学生把湖南乡音“都府堤”误听为“豆腐蹄”,忙说没有吃过。毛泽东呵呵大笑:“你们连都府堤都不晓得,那我看你们就不是武汉人啰!”都府堤,是毛泽东曾经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事过近半个世纪,老人家仍不能忘怀。 都府堤是一条临江的小街,长不及一里,历史的风云却在这里铸就了三处红色胜...
传说在古老古代一有个姑娘生得十分聪明伶俐。一天,她去坡上种棉花,看见一只蝴蝶翩翩地在面前飞舞,她突然想到:苗家姑娘的衣裳为什么老是青的、蓝的?要是能象蝴蝶样有件美丽的花衣裳穿,那该多好呀!于是姑娘停下锄头唱道:"妹榜呀妹留①,贾②说你生人,生下就不管,穿起花衣裳,到处飞去逛,只顾自己好,儿女谁抚养?今天我讨你,送对花翅膀,女儿要打扮,象你样漂亮。"那时候的蝴蝶会讲话,它唱道:"姑娘呀姑娘,妈妈生下...
孙子是在学习《论语》的快乐中成长的。每当看见他那天真和执着的表情,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星期天一大早,他跑进我的房间,忽闪着大眼睛说:“爷爷,您说过好几次了,要带我去孔庙玩儿,咱们今天去吧。”眼里闪烁着期盼之光。我一把抱起他,说:“哦,爷爷今天就带你拜拜咱老祖宗去。” 曲阜城不大,我们祖孙俩一会儿就来到了明故城边。神道笔直而宽畅,两侧古柏参天,蓊蓊郁郁,晨霭中呈露出城门高大的轮廓。孙子一路在...
嘉定竹刻自明代嘉定三朱创立以来,已有500年历史,每个雕刻家同时也是诗人、书画家,集诗、书、画、雕刻于一体,形成了文人竹刻的传统,这就是嘉定竹刻与其他竹刻的不同之处。 在当代嘉定竹刻的创造中,最值得一说的是王威和张伟忠。 20世纪50年代前后,嘉定竹刻延续悠久的“文人刻竹”传统已经开始衰落。为了恢复、延续这一传统,王威成了一位孤独者。当2006年上海嘉定竹刻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个美丽又充满活力的季节里,沁阳博物馆特别举办了“博物馆里的春天”少儿活动,活动从春分之日开始,为期一周,来自沁阳市苗苗幼儿园、阳光幼儿园和小新星幼儿园的200多位小朋友,以班级为单位,先后兴奋地来到博物馆,开启了一次难忘的春天之旅,感受博物馆里的春天。博物馆充分发挥新时代的雷锋精神,免费对孩子们进行了生动形象的讲解,孩子们手拉着手,欣赏了展厅里的精...
3月31日春光明媚,阳光灿烂,信阳博物馆第四期小志愿讲解员培训正式开始了。上午九点,信阳市三小、附小、十三小、羊山五小等多个小学的近80名孩子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博物馆的基本陈列,现场感受了往届小志愿讲解员精彩的示范讲解,参观结束后,博物馆培训老师带领大家上了首节培训课——《信阳博物馆基本概况》。课堂上孩子们认真听讲,踊跃发言,大家都希望能马上成为一名合格的小讲解员。 本次培训共分四...
3月30日,安阳市召开全市文物工作会议。会议学习传达全国文物局长会议暨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7年全市文物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工作。市旅游局局长史景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市文物局局长李晓阳在会上作工作报告,市文物局副局长魏爱霖主持会议。 会议充分肯定了2017年全市文物工作取得的新成绩。2017年,全市文物工作者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围绕华夏历史文明传承...
3月30日下午,二百多位郑州市第三十四中学师生来到大河村遗址博物馆,参加馆校共建签约授牌仪式。之后同学们还体验了人生中的第一堂考古体验课,此次探访星空下的村落,是三十四中研学旅行课程的一部分,旨在通过学生对身边的文化遗址的深入了解,热爱历史、关注身边的遗迹,走出校园,丰富历史知识。 馆校共建开幕式上,郑州市大河村遗址博物馆馆长胡继忠同志致辞,向师生介绍大河村遗址的相关情况、近年来馆校共建取得...
2018年2月,许昌市文物考古研究管理所在长葛黄河科技园工地抢救性清理一座汉墓,因该墓盗扰破坏严重,陪葬品几乎没有,仅在该墓清理出几块画像砖,其中一块发现的龙画像骏秀、飘逸,形神兼备、活灵活现。 该砖残长26厘米、宽17厘米,其中龙纹图案长22厘米、宽7厘米。主图是一条云中飞龙,点缀纹饰有凤鸟、游鱼、寿龟、金蟾、乳丁等。该龙首有双角,双目流转,巨口有牙,长舌吐信,唇须飘散,前身双翅张开,前双...
在笔者喜爱的青花藏品中,一个高30厘米、直径为34厘米的宣统二年 1910年 青花龙纹大香炉颇受本人青睐。这个青花龙纹大香炉形体巨大、胎体厚重适中、胎质洁白细腻、青花发色纯正、纹饰清晰。云纹、海水纹、莲瓣纹及两条四爪青龙画工老练到位,是清末景德镇民窑器中的精品。据笔者考证,此香炉为贵州茅坪黔沅、天众一带佛教信徒定烧,供于当地的观音庙观音座前。 土改时,此庙中师傅(指尼姑 还俗回家分得田地做了...
明代青花瓷生产在元代中后期发展成熟的基础上,又不断创新,数量和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高,成为当时彩瓷生产的主流。除了在纹饰装饰上时有翻新外,青花料色变化也很大,为后来的陶瓷收藏爱好者对明代青花瓷的断代,提供了一个鉴别的依据。 笔者藏有一件明代嘉靖婴戏图碗,此碗高6.5厘米,口径11.5厘米,侈口,腹渐收及底,釉润肥厚,白中泛青、光亮,底上釉,题“万福攸同”双圈钱纹式款。碗口外沿有一道近四厘米的缩...
俑高21.5厘米,底径长17.5厘米,宽12厘米。胎质灰白色,釉色青中稍偏褐,全器施满釉,釉面有冰裂纹,土浸腐蚀痕迹明显,一些凸棱处有剥釉现象,器体和底面内空,露胎处呈暗红色。此俑造型上端是一个三头六臂像,身材较矮小,六条胳膊朝上伸展,头戴草帽,身着长袍,袒胸露腹,光脚,怒目圆睁,横坐在狮子背上,形象颇为怪异。狮子低头回首,龇牙咧嘴,翘尾,脑后颈和尾部上有梳子痕状,胸前和臀后系一条座鞍带,四足踏在...
文辛亥革命后,民国时期瓷业得到恢复和发展,又有各式精品供应民间需求,这件造型独特古拙、纹饰别具一格、制作极其精细、瓶上写有长篇铭文的民国瓷器,十分稀少,特介绍给藏友鉴赏。 该瓶高47厘米,口径16.5厘米,底径23.5厘米,撇口,长颈,粗腹,浅圈足,底呈规整的旋纹,并开有细片,胎质细腻,釉面略有开大片,釉色一为乳白色 颈、腹部 ,一为白透明色 凸线开光内 .整器主题纹饰为堆贴银褐色古钱,颈部...
痕都斯坦风格翠玉花形纽香炉 清 高14.5厘米 我国地域辽阔,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雕玉风格。主要常见的为京作、苏作、西番作。京作即北京的玉石雕刻,也叫做北方作。它从造型上看多立体器物,即浮雕的多。京作品种繁多,有各式各样的造型。做工有勾花、勾撤、高浮雕、打洼等复杂的雕琢。做出的玉器大气、朴实,神态自如逼真。苏作是苏州雕工王器,代表着南方的工艺,也叫南方作。它多雕小件器物,如别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